基于众包参与者网络的众包绩效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20:12
本文关键词:基于众包参与者网络的众包绩效提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众包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源于企业(或个人)利用大众的集体智慧解决企业(或个人)难题,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拓宽了企业的创新源。众包商业活动依赖计算机网络信息交互技术,显示出大众阶层是创造、创新的重要力量,体现了共同创造价值的崛起。多人竞争一项任务而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人中标的众包商业模式,众包参与者中标的几率并不高,挫伤了参与者的工作积极性。如何通过以参与者为中心的网络提升参与者工作成果水平,保持他们参与众包活动的动力和热情成为本文研究的兴趣所在。本研究通过对已有大众智慧、开放式创新理论、众包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社会网络与绩效文献、互联网信息平台协同能力理论的梳理;对众包参与者网络、众包绩效、众包平台协同能力特征及其定义的阐释,利用内容分析法(利用QSR Nvivo10.0定性分析软件和IBM SPSS 22统计软件)对影响众包结果因素的探索性研究;形成以众包参与者网络提升众包绩效的研究主题。本文进一步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形成众包参与者网络、众包绩效、众包平台协同能力问卷,首先在猪八戒网对问卷进行小样本预试,对预试问卷数据结果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利用IBM SPSS 22统计软件),并对问卷进行修正,形成众包参与者网络、众包绩效和众包平台协同能力的正式大样本问卷。通过对猪八戒、一品威客、时间财富中国三大众包平台大样本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 22.0)对问卷数据各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形成众包参与者网络对众包绩效作用的一阶模型、二阶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众包参与者网络对众包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众包平台在众包参与者网络和众包绩效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参与者与众包活动各方互动频率的增强、参与者对众包活动信任感的增强、参与者与任务发布公司、众包平台关系的改善是提升众包绩效的重要因素;参与者要避免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参与者之间的非业务交流,在众包活动中保持和增强竞争意识才能提升众包绩效。本文基于众包参与者视角,以大众阶层如何更高效地参与(众包)价值创造过程为研究主题,是网络理论、绩效理论、信息平台协同理论的有益补充。该研究结果为参与者在众包活动中关注参与者社区内部、参与者与任务发布公司、参与者与众包平台的网络关系,正确处理与众包活动主体的关系,进而提升众包绩效,降低众包活动中劳而无酬的风险,增强参与者持续参加众包活动的动力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众包参与者 网络 众包绩效 协同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25
- 1.1 研究背景13-16
- 1.2 研究意义16-18
- 1.2.1 现实意义16-17
- 1.2.2 理论意义17-18
- 1.3 研究对象18-19
- 1.4 技术路线19-21
-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21-23
- 1.5.1 研究方法21
- 1.5.2 研究内容21-23
- 1.6 主要创新点23-24
- 1.7 本章小结24-25
- 第2章 文献综述25-57
- 2.1 大众智慧理论25-26
- 2.2 开放式创新理论26-29
- 2.2.1 开放式创新概念26-27
- 2.2.2 开放式创新模式27-28
- 2.2.3 开放式创新的利弊28-29
- 2.3 众包研究29-45
- 2.3.1 众包理论研究29-40
- 2.3.2 众包实证研究40-45
- 2.4 社会网络与绩效研究45-52
- 2.4.1 社会网络理论45-46
- 2.4.2 绩效理论46-48
- 2.4.3 社会网络对绩效的影响研究48-52
- 2.5 互联网信息平台协同能力研究52-54
- 2.5.1 协同理论与互联网信息平台协同能力52-53
- 2.5.2 互联网信息平台协同能力与绩效53-54
- 2.6 现有研究不足与本文研究切入点54-56
- 2.6.1 现有研究不足54-55
- 2.6.2 本文研究切入点55-56
- 2.7 本章小结56-57
- 第3章 关键概念界定与相关问题梳理57-74
- 3.1 关键概念界定57-67
- 3.1.1 众包参与者网络概念界定57-66
- 3.1.2 众包绩效概念界定66-67
- 3.1.3 众包平台协同能力概念界定67
- 3.2 众包商业模式特征67-72
- 3.2.1 众包参与者特征67-69
- 3.2.2 众包活动主体关系特征69-70
- 3.2.3 众包结果特征70-71
- 3.2.4 众包中介平台特征71-72
- 3.3 本章小结72-74
- 第4章 众包参与者网络对众包绩效作用的探索性研究74-97
- 4.1 影响众包结果因素的研究74-88
- 4.1.1 数据资料来源75-76
- 4.1.2 研究设计76-78
- 4.1.3 研究结果78-86
- 4.1.4 众包参与者网络对众包结果作用机理理论模型86-88
- 4.2 中国众包商业实践众包参与者网络内容88-89
- 4.3 中国众包商业实践众包平台作用89
- 4.4 中国众包商业实践众包结果(众包绩效)内容89-91
- 4.4.1 猪八戒平台众包结果统计方式89-90
- 4.4.2 一品威客平台众包结果统计方式90
- 4.4.3 时间财富平台众包结果统计方式90-91
- 4.5 研究命题和研究假设提出91-95
- 4.5.1 研究命题91-92
- 4.5.2 研究假设92-95
- 4.6 研究假设模型的构建95
- 4.7 本章小结95-97
- 第5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97-126
- 5.1 小样本问卷设计97-99
- 5.2 变量指标的选择99-100
- 5.2.1 指标类型99
- 5.2.2 主要变量指标99-100
- 5.3 变量的操作性界定与测度100-109
- 5.3.1 自变量:众包参与者网络100-107
- 5.3.2 因变量:众包绩效107-108
- 5.3.3 调节变量:众包平台协同能力108-109
- 5.4 小样本问卷的发放与回收109-110
- 5.5 小样本数据的分析110-124
- 5.5.1 描述性统计分析110-112
- 5.5.2 临界比检验112-114
- 5.5.3 同质性检验114-115
- 5.5.4 探索性因子分析115-121
- 5.5.5 信度检验121-124
- 5.6 大样本问卷的最终形成124-125
- 5.7 本章小结125-126
- 第6章 众包参与者网络对众包绩效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126-165
- 6.1 大样本问卷的发放与回收126
- 6.2 验证性因子分析126-139
- 6.2.1 验证性因子分析数据预处理126
- 6.2.2 验证性因子分析126-139
- 6.3 变量间相关分析139-141
- 6.4 假设验证141-157
- 6.4.1 众包参与者网络对众包绩效作用一阶、二阶模型141-151
- 6.4.2 众包平台协同能力的调节作用151-152
- 6.4.3 多平台群组检验152-157
- 6.5 假设检验结果讨论157-161
- 6.5.1 众包参与者网络对工作成果质量的作用157-158
- 6.5.2 众包参与者网络对工作成果数量的作用158-159
- 6.5.3 众包参与者网络对人气的作用159-160
- 6.5.4 众包参与者网络对众包绩效的作用160
- 6.5.5 众包平台协同能力调节作用160-161
- 6.5.6 多平台众包参与者网络对众包绩效作用161
- 6.6 实证研究理论贡献161-162
- 6.7 本章小结162-165
- 第7章 基于众包参与者网络提升众包绩效的策略165-171
- 7.1 众包参与者提升众包绩效策略165-167
- 7.1.1 加强并保持竞争意识165-166
- 7.1.2 坚持与任务发布公司的沟通166
- 7.1.3 坚持与众包平台的沟通166
- 7.1.4 加强与同专业参与者的交流166
- 7.1.5 增强对众包活动的信任感166-167
- 7.2 众包平台提升众包绩效的策略167-170
- 7.2.1 加强与众包活动相匹配的平台系统建设167-168
- 7.2.2 提高众包平台的信息能力168-169
- 7.2.3 提高众包平台的服务水平169-170
- 7.3 本章小结170-171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71-178
- 8.1 论文主要结论171-174
- 8.2 研究贡献174-176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176-178
- 8.3.1 研究不足176-177
- 8.3.2 研究展望177-178
- 参考文献178-194
- 致谢194-195
- 附录A195-21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213
本文关键词:基于众包参与者网络的众包绩效提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50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