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吉林省城市化效率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20:04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城市化效率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目前,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新特点: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主体,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严重的挑战,城市网络体系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为应对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这一战略选择将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区域差距、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机遇。近些年来吉林省面临城市化速度放缓、动力不足的情况,同时还存在城市体系不完善、城市化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对吉林省城市化效率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从吉林省城市化的变动趋势和空间演变出发,对吉林省城市化效率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研究了吉林省城市化的变动趋势。在回顾吉林省城市化水平历史演变后,运用Logistic曲线对未来城市化水平和速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60年吉林省城市化水平会达到78%,城市化速度在2003年后开始降低,城市化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同时利用熵值法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结果显示1988-2012年吉林省城市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影响最大。采用四维视角、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对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和行政力量是吉林省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第二,从吉林省城市体系演变历史、规模分布和对城市化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吉林省城市化的空间演变进行研究。吉林省城市体系演变历史可以明显分为三个阶段:1860年以前城镇孤立发展,没有形成城市体系;1860-1949年城市体系雏形开始出现;1949年后城市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对吉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进行研究,统计性指数显示吉林省首位城市发展较快,低等级城市有所发展,但发展趋缓,首位分布趋势明显。城市规模分布总体上趋向密集,但近几年有分散化趋势。对吉林省城市体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吉林省城市体系符合规模——位序法则,Zipf指数呈上升趋势,但首位城市规模预测值和实际值差距很大。吉林省城市体系存在城市规模不合理、空间分布不平衡和城市职能不合理的情况,制约了吉林省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研究吉林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从作用机制看,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增长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工业和服务业聚集及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促进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则通过影响投入要素、人力资本、分工和制度变迁来促进经济增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协调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较高,协调性较好。运用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显示,吉林省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化的作用大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 第四,运用DEA和Malmquist指数对吉林省城市化效率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研究时段内吉林省城市化综合效率评价值不高,变化范围不大,大部分地区城市化DEA无效。要素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意味着要素利用不充分、要素结构不合理。研究时段内年均Malmquist指数的降低说明吉林省城市化水平处在无效增长阶段。进一步研究发现吉林省城市化过程中存在技术退步和规模不经济,其中技术退步对城市化效率降低起关键作用,但要素配置得到改善。分地区的研究显示,大部分地区城市化效率是降低的,仅吉林、辽源和松原的城市化效率提高。 最后,根据以上研究,从促进人口流动迁移、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加快产业调整升级和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四个方面对提高吉林省城市化效率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城市体系 经济增长 城市化效率 吉林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31
  • 1.1 研究背景14-18
  • 1.1.1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14-15
  • 1.1.2 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15-17
  • 1.1.3 吉林省城市化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17-18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8-22
  • 1.2.1 研究目的18-20
  • 1.2.2 研究意义20-2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2-27
  • 1.3.1 城市化水平22-24
  • 1.3.2 城市化动力机制24-25
  • 1.3.3 城市规模结构25-26
  • 1.3.4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26
  • 1.3.5 城市化效率26-27
  • 1.4 研究设计27-29
  • 1.4.1 研究思路27-28
  • 1.4.2 研究方法28
  • 1.4.3 结构安排28-29
  • 1.5 创新与不足29-31
  • 1.5.1 主要创新29-30
  • 1.5.2 研究不足30-31
  • 第2章 城市化相关理论基础31-51
  • 2.1 城市化概念界定与辨析31-33
  • 2.1.1 城市化概念界定31-32
  • 2.1.2 城市化相关概念辨析32-33
  • 2.2 中心地理论33-36
  • 2.3 增长极理论36-38
  • 2.4 核心—边缘理论38-41
  • 2.5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与理论41-44
  • 2.5.1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41-43
  • 2.5.2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43-44
  • 2.6 点—轴理论44-47
  • 2.6.1 生长轴理论44
  • 2.6.2 据点开发理论44-45
  • 2.6.3 点—轴系统理论45-47
  • 2.7 区域分工理论47-51
  • 2.7.1 绝对优势理论47
  • 2.7.2 比较优势理论47-48
  • 2.7.3 要素禀赋理论48-51
  • 第3章 吉林省城市化的变动趋势51-69
  • 3.1 吉林省城市化的历史演变及趋势预测51-56
  • 3.1.1 吉林省城市化的历史演变51-53
  • 3.1.2 吉林省城市化的趋势预测53-56
  • 3.2 吉林省城市化的综合测度56-63
  • 3.2.1 评价方法、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57-58
  • 3.2.2 吉林省城市化综合水平与演变过程58-60
  • 3.2.3 吉林省城市化次级系统的演变过程60-63
  • 3.3 吉林省城市化的动力分析63-66
  • 3.3.1 方法介绍与数据选择63-64
  • 3.3.2 模型参数检验64
  • 3.3.3 对回归模型结果的分析64-65
  • 3.3.4 结论及政策建议65-66
  • 3.4 本章小结66-69
  • 第4章 吉林省城市化的空间演变69-85
  • 4.1 吉林省城市体系演变历史69-75
  • 4.1.1 城镇孤立发展期(1860 年以前)69-70
  • 4.1.2 城市体系萌芽期(1860-1949 年)70-72
  • 4.1.3 城市体系形成发展期(1949 年至今)72-75
  • 4.2 吉林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研究75-79
  • 4.2.1 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统计性研究75-77
  • 4.2.2 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实证研究77-79
  • 4.3 吉林省城市体系对城市化的影响79-82
  • 4.3.1 城市规模不合理制约城市化进程79-80
  • 4.3.2 城市空间分布不平衡影响城市化的均衡发展80-81
  • 4.3.3 城市职能结构不合理影响城市集群化发展81-82
  • 4.4 本章小结82-85
  • 第5章 吉林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85-103
  • 5.1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机制85-91
  • 5.1.1 经济增长驱动城市化的机制85-88
  • 5.1.2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88-91
  • 5.2 吉林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关系检验91-97
  • 5.2.1 模型选取与数据说明91-95
  • 5.2.2 实证结果分析95-96
  • 5.2.3 吉林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联协调度的变化趋势96-97
  • 5.3 吉林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检验97-101
  • 5.3.1 数据选取与说明97-98
  • 5.3.2 实证分析与结果说明98-101
  • 5.4 本章小结101-103
  • 第6章 吉林省城市化的投入产出效率103-115
  • 6.1 吉林省城市化效率的静态特征103-109
  • 6.1.1 研究方法103-105
  • 6.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105-106
  • 6.1.3 实证结果分析与说明106-109
  • 6.2 吉林省城市化效率的动态演变109-112
  • 6.2.1 研究方法109-110
  • 6.2.2 实证结果分析与说明110-112
  • 6.3 本章小结112-115
  • 第7章 提高吉林省城市化效率的对策建议115-131
  • 7.1 促进人口流动迁移115-119
  • 7.2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119-123
  • 7.3 加快产业调整升级123-127
  • 7.4 提高要素使用效率127-131
  • 结论131-135
  • 附录135-145
  • 参考文献145-161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161-163
  • 致谢163-1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大道;关于东北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J];北方经济;2005年04期

2 陈彦光;胡余旺;;城市体系二倍数规律与位序-规模法则的等价性证明[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秀岩;;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长白学刊;2006年06期

4 李金昌;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5 张同升,梁进社,宋金平;中国城市化水平测定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6 J.Vernon Henderson;;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政策问题与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7 焦秀琦;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J];城市规划;1987年02期

8 严国芬;对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分析[J];城市规划;1988年01期

9 陈彦光;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多高?——城市地理研究为什么要借助分形几何学?[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10 周一星;;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吴露露;吉林省城镇体系空间解析与时空演变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朴银哲;延龙图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鑫昊;同城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张勇;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城市化效率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56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5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