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收缩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8:03
本文关键词: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收缩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收缩 人口流失 去工业化 空间极化 形成机制 城市规划
【摘要】:繁荣与衰退交替是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战争、疾病和自然灾害一直威胁着城市的发展,成为城市衰退甚至走向灭亡的客观因素。直到最近的100多年,城市衰退的形成机制趋于复杂化。尽管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力对每一个收缩的城市具有普遍的共性特征,但导致城市衰退的原因仍然是复杂多样的。虽然全球化也是产生城市衰退的重要因素,但是经济转型并没有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所有的国家和城市,相反,城市衰退会因国家、区域和地方环境的差异表现出非常不同的特征。城市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社会与文化变革的结晶与发动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两种对立趋势已变得格外明显:一方面是成指数增长的亚洲和南美城市,另一方面则是以人数减少为特征的“收缩城市”——两者预示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要的城市变革形式。毋庸置疑,城市的繁荣与衰退是任何一个国家城市发展演变的历史客观规律。 本文在对城市收缩相关理论、概念界定等内容的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从国际层面试探性的分析城市收缩问题的由来并设想城市衰退或收缩的几个核心驱动力;其次,从区域层面细致详实的分析了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从增长到收缩的发展演变过程,包括收缩的原因、影响及政府应对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再次,通过对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收缩的比较研究,一方面验证了假想的城市收缩驱动机制的真实性,证明了城市收缩问题的复杂多元化特征。另一方面回答了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再增长的原因及城市未来发展趋势。最后,重新回到全球层面,分析总结了城市收缩的一般规律并对中国的城市收缩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得出几点启示。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引入城市收缩的研究将为学者专家和政府规划部门提供一个崭新的观察视角。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是建立在增长模式下采取的顶层设计,这与德国等欧美国家收缩城市早期的城市发展主导范式一致。本文通过微观层面的城市案例研究以及宏观层面的国际城市收缩成因、影响、政策等方面细致观察与比较,认为去工业化、全球化、郊区化等历史与现实问题最终将成为全球城市收缩形成机制的一般规律。中国总体上不存在城市收缩问题,但是不同城市区域却仍然表现出典型的收缩现象。政府应以前瞻的视角看到城市增长与衰退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因势利导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去工业化路径,以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和鲜活机制加强对中小城镇的规划发展与金融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边缘的无序发展与蔓延将成为中国城市建设与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城市收缩问题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并通过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的系统梳理和分析,为后续研究的展开做好准备工作。同时还包括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以及创新等内容。 第二部分为城市收缩问题的一般性分析,主要包括城市收缩概念的界定、城市增长理论的局限评析以及从全球层面对城市收缩形成机制进行了逻辑猜想等三个小节的内容。 第三部分为德国莱比锡城市收缩问题研究。从本章开始从区域或微观层面对城市收缩形成机制的逻辑假设进行验证,主要包括莱比锡城市收缩的原因、影响及城市收缩政府治理等方面内容。 第四部分为英国利物浦城市收缩问题研究。本章为第三章的逻辑延续,对欧洲的另外一个国家的典型收缩城市进行分析,依然遵循城市收缩的原因、影响和政府城市政策的逻辑分析思路。 第五部分为从收缩到再增长:莱比锡与利物浦城市发展的比较研究。本章以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详细阐述为基础,对两座城市从繁荣到收缩,从收缩到再增长的城市发展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也是对城市收缩形成机制逻辑假设验证的深化。比较研究主要包括城市收缩的原因、城市再增长的原因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 第六部分为增长与衰退:城市收缩形成机制的一般规律及对中国的启示。本章再次回到全球的层面,对欧美亚国家典型城市收缩表现形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进而得出城市收缩形成机制的一般性规律,并对中国城市收缩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几点政策建议与启示。
【关键词】:城市收缩 人口流失 去工业化 空间极化 形成机制 城市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1;F299.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4
- 第1章 绪论14-42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4-20
- 1.1.1 选题背景14-17
- 1.1.2 选题意义17-20
- 1.2 城市收缩研究的理论基础20-29
- 1.2.1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20-24
- 1.2.2 城市发展阶段理论24-29
- 1.3 城市收缩研究的现实依据29-36
- 1.3.1 社会转型:工业革命与城乡迁移29-30
- 1.3.2 时代转变: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30-32
- 1.3.3 空间极化:粘性空间与流动空间32-34
- 1.3.4 两极分化:增长与衰退的关系34-36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36-39
- 1.4.1 研究思路36-37
- 1.4.2 研究方法37-38
- 1.4.3 结构安排38-39
- 1.5 创新与不足39-42
- 1.5.1 创新之处39-40
- 1.5.2 不足之处40-42
- 第2章 城市收缩问题的一般性分析42-54
- 2.1 城市收缩概念的界定及相关文献简述42-45
- 2.2 城市增长理论的局限性45-47
- 2.3 国际城市收缩问题的历史逻辑假设47-54
- 2.3.1 前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收缩逻辑设想48-49
- 2.3.2 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收缩逻辑设想49-51
- 2.3.3 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收缩逻辑设想51-54
- 第3章 德国莱比锡城市收缩问题研究54-84
- 3.1 莱比锡城市收缩的历史逻辑验证55-61
- 3.1.1 政治经济变革导致城市收缩55-58
- 3.1.2 工业化、去工业化引发城市收缩58-59
- 3.1.3 城市设计致使莱比锡城市收缩59-61
- 3.1.4 城市收缩历史逻辑验证的总结61
- 3.2 城市收缩对莱比锡的影响61-68
- 3.2.1 人口结构问题62-65
- 3.2.2 住房空置问题65-68
- 3.3 莱比锡城市收缩治理的政策分析68-79
- 3.3.1 1990 年代城市收缩治理政策分析及效果评价68-74
- 3.3.2 2000 年以来城市收缩治理政策分析及效果评价74-79
- 3.4 本章小结79-84
- 第4章 英国利物浦城市收缩问题研究84-106
- 4.1 利物浦城市发展沿革及城市收缩的历史逻辑验证84-89
- 4.1.1 工业革命促使利物浦成为世界著名港口城市84-85
- 4.1.2 码头经济的衰落引发城市收缩85-86
- 4.1.3 贫民窟清理政策引发城市收缩86-88
- 4.1.4 利物浦城市收缩历史逻辑的总结88-89
- 4.2 城市收缩对利物浦的影响89-93
- 4.2.1 人口结构问题89-92
- 4.2.2 家庭住房问题92-93
- 4.3 利物浦城市收缩治理的政策分析93-101
- 4.3.1 城市更新萌芽时期的治理政策分析及效果评价94-95
- 4.3.2 城市更新发展时期的治理政策分析及效果评价95-96
- 4.3.3 城市更新深化时期的治理政策分析及效果评价96-101
- 4.4 本章小结101-106
- 第5章 从收缩到再增长:莱比锡与利物浦城市发展的比较研究106-132
- 5.1 莱比锡与利物浦城市发展比较研究的前提基础107-111
- 5.2 莱比锡与利物浦城市收缩的原因比较分析111-116
- 5.2.1 传统经济衰落、城市功能丧失、去工业化与城市收缩111-113
- 5.2.2 政治体制、政府逻辑、城市设计与城市收缩113-116
- 5.3 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再增长的原因比较分析116-128
- 5.3.1 城市再增长的一个逻辑猜想和框架116-118
- 5.3.2 莱比锡和利物浦人口迁移、家庭结构转变的比较分析118-121
- 5.3.3 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政策逻辑的比较分析121-128
- 5.4 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发展的趋势分析及本章小结128-132
- 5.4.1 莱比锡和利物浦城市发展趋势分析128
- 5.4.2 本章小结128-132
- 第6章 增长与衰退:城市收缩形成机制的一般规律及对中国的启示132-148
- 6.1 欧美亚国家典型城市收缩表现形式的综合分析133-140
- 6.1.1 欧洲国家的城市收缩表现形式133-136
- 6.1.2 北美国家的城市收缩表现形式136-138
- 6.1.3 东亚国家的城市收缩表现形式138-140
- 6.2 城市收缩形成机制的一般性规律总结140-141
- 6.3 中国的城市收缩问题及启示141-146
- 6.3.1 中国的城市收缩问题141-144
- 6.3.2 国际城市收缩对中国的启示144-146
- 6.4 未来研究方向146-148
- 参考文献148-156
- 注释156-158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58-160
- 致谢1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秋石;王一新;杜骐臻;;中国去工业化现状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12期
2 吴淼;刘莘;;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滞后原因探析[J];城市问题;2012年09期
3 王为径;叶敬忠;;“以国之名”:农村征地策略中的国家在场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刘雅南;邵宜航;;城市兴衰演变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家;2014年01期
5 徐博;庞德良;;增长与衰退:国际城市收缩问题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学家;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永安;中国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及其经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6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90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