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3:33
本文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存在着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等突出问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势在必行。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紧密相连。然而,当前国内外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研究并不多,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更是鲜见。本文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模型、协调分析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模型;并以山东省为例,对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发现。(1)构建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目标、准则和指标三个层次,其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包括投入强度、产出效益和可持续性3个维度共11个指标;经济发展评价包括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外向度4个维度共15个指标。(2)构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在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时,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乘法集成进行组合赋权;在分别运用加权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TOPSIS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评价方法和结果进行了选优;(3)构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模型。(4)完成了山东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时空分异特征分析。基于山东省2007-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3年山东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呈现波浪式的不规则发展变化。基于2013年山东省17市的截面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5)提出了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政策建议。提出从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存量土地、发挥城市立体效应、推进土地市场化、加快城市化建设等方面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
【关键词】:土地利用 经济 协调性 时空分异 山东省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F1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相关概念界定13-16
- 1.3.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13-14
- 1.3.2 经济发展14
- 1.3.3 经济增长14-15
- 1.3.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5
- 1.3.5 协调发展15-16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16-19
-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16-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5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19-21
- 1.5.1 研究内容19-20
- 1.5.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20-21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回顾21-34
- 2.1 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21-26
- 2.1.1 国内相关研究21-23
- 2.1.2 国外相关研究23-26
- 2.2 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26-31
- 2.2.1 国内相关研究26-29
- 2.2.2 国外相关研究29-31
- 2.3 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31-32
- 2.3.1 国内相关研究31-32
- 2.3.2 国外相关研究32
- 2.4 国内外研究评析32-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理论分析34-46
- 3.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支撑理论34-38
- 3.1.1 生产要素理论34-35
-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35-36
- 3.1.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36-37
- 3.1.4 经济发展理论37
- 3.1.5 协同学理论37-38
- 3.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38-40
- 3.2.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38-39
- 3.2.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的关系39
- 3.2.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城镇化39-40
- 3.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40-44
- 3.3.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40-42
- 3.3.2 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42-44
- 3.4 本章小结44-46
- 第四章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6-60
- 4.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46-54
- 4.1.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特征46-47
- 4.1.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47-48
- 4.1.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48-54
- 4.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专家筛选54-59
- 4.2.1 专家的选择55
- 4.2.2 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55-59
- 4.3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方法研究60-75
- 5.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方法的选择60-72
- 5.1.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60-65
- 5.1.2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65-72
- 5.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模型72
- 5.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72-74
- 5.3.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73
- 5.3.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73-74
- 5.4 本章小结74-75
- 第六章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分析75-114
- 6.1 山东省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75-80
- 6.1.1 山东省土地利用状况分析75-77
- 6.1.2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77-80
- 6.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80-89
- 6.2.1 评价指标数据收集80-84
- 6.2.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84-89
- 6.3 2007-2013 年山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与协调性分析89-104
- 6.3.1 基于加权综合指数法的综合评价89-91
- 6.3.2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91-93
- 6.3.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综合评价93-99
- 6.3.4 基于TOPSIS法的综合评价99-101
- 6.3.5 最优评价方法及结果的选择101-102
- 6.3.6 2007-2013 年山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102-104
- 6.4 2013 年山东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与协调性分析104-113
- 6.4.1 2013 年山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104-108
- 6.4.2 2013 年山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108-109
- 6.4.3 2013 年山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ESDA分析109-113
- 6.5 本章小结113-114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14-120
- 7.1 研究结论114-115
- 7.1.1 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理论分析114
- 7.1.2 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14
- 7.1.3 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及协调分析模型114-115
- 7.1.4 分析山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时空特征115
- 7.2 政策启示115-118
- 7.2.1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115-116
- 7.2.2 盘活存量土地,挖掘用地潜力116
- 7.2.3 充分发挥城市立体效应,提高土地容积率116-117
- 7.2.4 积极推进土地市场化,提高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率117
- 7.2.5 加快城市化建设,节约土地资源117-118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118-120
- 7.3.1 进一步优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18
- 7.3.2 进一步加强评价指标组合赋权方法的研究118
- 7.3.3 加强对空间分异特征动态演变的研究118
- 7.3.4 研究尺度上有待进一步丰富118-119
- 7.3.5 进一步增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119-120
- 参考文献120-12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129-134
- 致谢134-1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元;同小歌;;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阶段性特征及协调性分析[J];商业时代;2013年12期
2 祝爱民;夏冬;于丽娟;;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11期
3 张华;;城市化质量与数量的协调性分析——天水市的案例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4 车茹雅;蒋勇;;陕西科技与经济关系不协调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8期
5 陈长杰,马晓微,魏一鸣,傅小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03期
6 宗刚;赵文轩;袁博文;;基于一般系统论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性评价——以内蒙古为例[J];开发研究;2013年04期
7 刘兵;;六安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性分析及思考[J];绿色视野;2008年04期
8 刘睿R,
本文编号:905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90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