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约视角的风险投资市场稳定匹配理论
发布时间:2017-09-28 16:33
本文关键词:基于合约视角的风险投资市场稳定匹配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风险投资 双边道德风险 讨价还价博弈 最优合约 稳定匹配
【摘要】: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选择符合约束条件的决策行为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并在交易中实现无帕累托改进的状态,这是现代经济学分析的基本范式。但是,这里隐含或者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在交易双方的决策行为之前,双方已经在市场集合中彼此选定了对方作为自己的交易对象。那么,这一“彼此选定”的“黑箱”过程是如何实现的?或者说,是否存在一种交易对象“彼此选定”的市场均衡状态?本文尝试回答风险投资市场中的交易对象“彼此选定”问题:创业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均是具有个体异质性的交易者,这两个群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匹配的,即风险投资市场中一方的个体是如何与另一方的个体匹配起来的。具体而言,在现实的风险投资市场中,为什么某个创业企业家愿意接受并且获得了某个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而不是彼此放弃当前的合作分别与其他个体匹配。在风险投资中,创业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均存在着私人信息,即存在着双边道德风险问题。因此,本文关注于具有双边道德风险情境下的稳定匹配问题,这是对Gale and Shapley(1962)基于完全信息情境下的稳定匹配问题的延续。将稳定匹配的情境条件由完全信息情境拓展到具有双边道德风险情境之下,还需要先回答交易双方的合约关系问题:如何设计双边道德风险情境下创业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之间的合约?以交易双方的最优合约关系作为基本情境条件或者说是共同知识,方可进一步探讨双边道德风险情境下的市场稳定匹配问题。而双边道德风险情境下的合约关系问题实际上是对Tirole(2001,2006)的具有单边道德风险的普通企业融资最优合约关系分析框架的延续与拓展。本文也尝试构建具有双边道德风险情境下的合约设计分析框架,以回答双边道德风险情境下创业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之间的合约关系问题。关于合约关系的研究内容为:本文在经典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考虑双边道德风险,并加入了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通过考察条件社会剩余的变化来分析风险投资最优合约的设计。研究发现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者之间存在着最优合约集,且均实现了相同的社会次优状态,只是体现了分配方式的差异。在最优合约集中存在着股权与债务联合形式的最优合约,只有当社会次优状态下的总社会剩余与项目投资额的比值大于某个固定常数时,才存在完全股权性质的最优合约。完全的可转换债券合约,是股权与债务的联合合约形式的一种逼近。本文将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者之间的最优合约框架作为共同知识,进一步探讨风险投资市场中的稳定匹配问题,也就是创业企业家群体与风险投资者群体之间如何实现市场匹配的均衡状态,即实现稳定匹配。同时,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者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配置问题也是一个内生性的问题,与稳定匹配问题彼此影响、相互决定,从而形成具有双重内生效应的讨价还价能力配置与稳定匹配问题的分析框架。基于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者之间最优融资契约和讨价还价分析框架,进一步地构建了存在双边道德风险的风险投资市场匹配模型,本文回答了这样两个相互影响的内生性问题:在风险投资市场中,风险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是如何稳定匹配,以及匹配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是如何决定的。研究表明:(1)风险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最优匹配结果是强者与强者匹配、弱者与弱者结合的“门当户对”式正向选择配对模式。(2)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是由彼此努力水平的产出弹性决定,相对越高的努力水平的产出弹性,意味着越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当双方努力水平的产出弹性相等时,二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也是相等的。最后,本文基于风险投资市场中的稳定匹配结构模式,采用实际的数据样本对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匹配的结构模式进行实证验证,通过表征风险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发展潜力的相关特征指标变量在市场中的排序位置构建了反映符合正向选择配对的刻度变量,回归结果显示市场匹配结构模式服从正向选择匹配模式,即这是一种双向的选择行为:高资质的风险投资者更倾向选择高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高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也更倾向于选择高资质的风险投资者。本文还进一步考察,风险投资者资质和创业企业家发展潜力的相关特征指标变量对创业项目最终产出结果的影响效应,这一问题与稳定匹配结构模式具有内在一致的经济学内涵,产出决定影响效应的实证模型也考虑到了稳定匹配结构模式所产生的样本选择性问题。
【关键词】:风险投资 双边道德风险 讨价还价博弈 最优合约 稳定匹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0.5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绪论13-24
- 1.1 风险投资的合约关系问题16-18
- 1.2 风险投资市场的匹配问题18-21
- 1.3 本文创新之处21-22
- 1.4 本文研究框架22-2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4-34
- 2.1 有关风险投资合约设计的研究24-27
- 2.1.1 双边道德风险问题25-26
- 2.1.2 讨价还价问题26-27
- 2.2 有关风险投资稳定匹配的研究27-32
- 2.2.1 讨价还价能力的外生性28-30
- 2.2.2 讨价还价能力的内生性与双边匹配问题30-32
- 2.3 本章小结32-34
- 第三章 理论源起与逻辑框架34-41
- 3.1 合约:源起Tirole的理论而联结合作博弈34-37
- 3.2 匹配:合作博弈参数与匹配结构双重内生化37-39
- 3.3 实证:对Sorensen的借鉴与发展39-41
- 第四章 风险投资中的最优合约41-72
- 4.1 Tirole的企业融资模型42-44
- 4.2 风险投资模型与合约设计44-51
- 4.2.1 基本假设44-47
- 4.2.2 融资的讨价还价模型47-48
- 4.2.3 融资合约基本形式48-51
- 4.3 博弈均衡与最优合约51-64
- 4.3.1 参考点:完全信息下的均衡52-54
- 4.3.2 关注点:双边道德风险下的均衡54-58
- 4.3.3 可行合约的边界58-60
- 4.3.4 最优合约集及其性质60-63
- 4.3.5 最优合约集及其子集的几何表达63-64
- 4.4 数值算例与图示64-69
- 4.5 小结与讨论69-72
- 第五章 风险投资市场中的稳定匹配72-92
- 5.1 竞争匹配情境与基本假设73-76
- 5.2 市场中的双边匹配模型76-84
- 5.3 进一步的分析84-86
- 5.4 数值算例模拟86-88
- 5.5 小结与讨论88-92
- 第六章 市场匹配的样本选择模型92-103
- 6.1 稳定匹配的离散选择模型93-95
- 6.2 基于稳定匹配的产出决定模型95-97
- 6.3 删截、选择性样本及截断数据问题97-101
- 6.3.1 Tobit模型与Heckman模型97-98
- 6.3.2 风险投资产出决定的Heckman模型98-101
- 6.4 小结与讨论101-103
- 第七章 来自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匹配证据103-131
- 7.1 数据来源与初始样本104
- 7.2 潜在的匹配数据样本104-105
- 7.3 变量与模型105-109
- 7.3.1 因变量105
- 7.3.2 自变量105-107
- 7.3.3 控制变量107-108
- 7.3.4 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模型108-109
- 7.4 稳定匹配结构的经验证据与稳健性检验109-113
- 7.4.1 实证结果109-110
- 7.4.2 稳健性检验110-113
- 7.5 基于稳定匹配的产出决定证据113-129
- 7.5.1 产出决定的简单回归115-118
- 7.5.2 产出决定的Heckman两阶段回归118-122
- 7.5.3 产出决定的稳健性检验122-129
- 7.6 本章小结129-131
- 第八章 结论131-134
- 参考文献134-142
- 论文成果与学术活动142-143
- 致谢143-145
本文编号:936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93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