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基于生产区划、商品规格及生物活性评价的姜黄道地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6 09:12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产区划、商品规格及生物活性评价的姜黄道地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姜黄 生产区划 商品规格 生物活性 道地性


【摘要】:目的:选择以古今有名的川产道地药材姜黄为对象,在姜黄生产区划、商品规格质量特征及相关生物活性研究基础上通过产地、化学成分,性状、生物活性等指标对姜黄的道地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姜黄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姜黄药材开展用药历史、用药区域、道地产区、传统鉴别方法、传统商品规格等级、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的文献调研及市场调研;通过姜黄生产区划研究、商品规格研究、不同产地姜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等对姜黄道地性进行多角度评价。结果:(1)采用市场调研、产地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四川、云南、陕西等地的姜黄种植面积、产地环境、产量及产地加工状况进行调查。对国内5个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姜黄药材市场情况如下:(1)市售国产姜黄均为种植品,无野生品;(2)目前市售姜黄依据来源分为二个规格,分别为四川姜黄和云南姜黄;(3)市场价格首先依据产地来源定价,其次根据母姜占比多少,再其次则是个头大小;(4)川姜黄市场占有量最大,约占6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地调查发现,目前姜黄种植业可划分为云南和四川两大产区。(2)通过生态因子与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最湿季平均温与姜黄素含量成正相关,有利于姜黄素的积累;通过姜黄生长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姜黄最适生长区分布在四川、云南两省境内,广西以及广东等地最适区域呈散点分布,分省统计结果表示,四川省境内姜黄最适宜生长区面积达到50.2Km2,该区域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乐山市一带,云南境内姜黄最适生长面积达到104.1Km2,该区域位于云南东南部与贵州交界处;分别以姜黄素和挥发油作为药材品质指标进行姜黄品质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西南部产的姜黄姜黄素含量最高,四川盆地西南部、北部连接陕西边界处产的姜黄挥发油含量最高;通过姜黄生产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以姜黄素为品质指标的生产适宜区分布在四川盆地西南部、东北部,贵州西北部,云南南部,以挥发油为品质指标的生产适宜区分布在四川盆地西南部、东北部,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同时以姜黄素和挥发油为指标综合考虑姜黄的生产适宜区分布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即乐山市一带。(3)按照药材市场姜黄商品规格等级和传统经验判别标准,根据选择的14个外观性状指标将收集的姜黄药材进行了外观性状的指标分类,指标划分及其测定;姜黄样品中的姜黄素类成分、挥发油含量及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64份姜黄商品药材中35份挥发油、姜黄素和浸出物含量符合药典要求,达标率为54.7%;64份姜黄样品中的6种化学成分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姜黄素类成分间以姜黄素与挥发油和浸出物的相关系数最高,浸出物与各成分的相关系数值最低,选择提取姜黄素和挥发油两个指标作为姜黄的现代鉴别指标;64份姜黄样品依据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高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中36份样品被归类为优等品,28份样品被归为次等品;现代鉴别指标聚类结果与产地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按产地和现代鉴别指标综合归类结果一致性为89.1%,说明依据产地来源划分的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与利用挥发油和姜黄素含量划分的药材质量等级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外观各性状与挥发油和姜黄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来源、断面颜色、表皮皱缩、干燥方式及气味与挥发油和姜黄素均呈显著相关关系,结合一般判别分类分析及实际情况,选择产地来源和断面颜色作为姜黄商品规格划分的主要指标;将收集的姜黄药材依据形状和大小划分为母姜、大子姜和小子姜共三个等级进行化学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子姜的各化学成分含量高于母姜,大子姜与小子姜间的各成分含量基本都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将姜黄划分为母姜和子姜两个等级。(4)不同产地姜黄生物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姜黄样品与β-淀粉样蛋白有较强结合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川产姜黄与非道地产区姜黄不同生物活性比较结果表明,川产姜黄与β-淀粉样蛋白结合力强于非道地产区姜黄,川产姜黄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影响强于非道地产区姜黄,川产姜黄对羟自由基的影响强于非道地产区姜黄,川产姜黄对DPPH的影响强于非道地产区姜黄;63份姜黄样品中的5种化学成分含量与姜黄样品不同生物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姜黄素类各成分及挥发油与β-淀粉样蛋白结合信号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BDMC、DMC、TCUR与低剂量姜黄样品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挥发油与低剂量姜黄样品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BDMC、DMC、TCUR与不同样品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挥发油与高剂量样品的DPPH清除能力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CUR与高剂量样品的DPPH清除能力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在姜黄生产区划研究中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西南部产的姜黄姜黄素含量最高,四川盆地西南部、北部连接陕西边界处产的姜黄挥发油含量最高。同时以姜黄素和挥发油为指标综合考虑姜黄的生产适宜区分布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即乐山市一带。该结论与文献考证及产地调查中姜黄道地产区在四川盆地西南部沐川、犍为县一带是一致的。在姜黄的商品规格研究中表明依据产地来源划分的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与利用挥发油和姜黄素含量划分的药材质量等级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传统对姜黄道地药材产地的记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依据产地将姜黄药材划分为道地药材(川姜黄)和非道地药材。通过姜黄生产区划和商品规格的研究,从产地和化学成分评价证明了传统把川姜黄作为姜黄道地药材的一致性。为了进一步评价姜黄道地性的科学内涵,在上述研究结果基础上通过对不同产地姜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以期望从不同产地姜黄的生物活性比较上验证生产区划和商品规格中得出的姜黄道地性结论,结果表明川产姜黄与β-淀粉样蛋白结合力及抗氧化活性均优于非道地产区姜黄,进一步证明了生物活性评价可以作为评判药材道地性与非道地性的一个指标。也表明联合产地、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比较评价指标以此证明川姜黄作为传统道地药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姜黄的商品规格研究中对所采集的各姜黄样品样品进行了《中国药典》规定的指标成分含量(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挥发油、浸出物)的测定。通过对64份姜黄样品中的6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各指标基本统计参数及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选择提取姜黄素和挥发油两个指标作为姜黄的现代鉴别指标。在不同产地姜黄生物活性比较研究中对不同产地姜黄样品中的5种化学成分含量与姜黄样品的生物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姜黄素和挥发油两个指标与不同产地姜黄的生物活性均呈一定相关性。综上所述,在以化学成分作为姜黄道地性评价指标时,可以选取姜黄素和挥发油两种成分作为评价指标。不同产地姜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姜黄样品与夕-淀粉样蛋白有较强结合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同时表明川产姜黄与夕-淀粉样蛋白结合力及抗氧化活性均优于非道地产区姜黄。以上结果说明上述两种生物活性指标均能显示较强的生物活性,方法简单、易重复,效果明确,受干扰的环节少,可以作为姜黄道地性评价的药效指标,为建立姜黄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姜黄多元化品质评价体系提供了基础,有利于对药材质量的科学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12;R28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王晓华,杨保华;姜黄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3年05期

2 张汉明;姜黄根茎中的抗肝细胞毒成分[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4年05期

3 Hermann P T A;陈蕙芳;;姜黄的药学研究[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1年05期

4 祁忠焱;姜黄及其有效成份研究进展[J];传染病药学;1999年04期

5 陈宏;姜黄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年06期

6 张印辉;孙宁;;姜黄多种生物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9期

7 杨会全;孪生药材——姜黄、郁金[J];四川中医;1991年07期

8 张洪英;中药姜黄的研究进展[J];菏泽医专学报;2001年04期

9 王亨立;;郁金·姜黄·莪术[J];中医药学报;1990年01期

10 白云飞;李海霞;王彩芳;于晓亮;邱银霞;王玉梅;;姜黄黄色素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军宁;王建华;肖小河;彭晓华;王晓东;;川产姜科植物姜黄受体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青苗;姜黄、郁金道地性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周丽娟;基于生产区划、商品规格及生物活性评价的姜黄道地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吴宏伟;基于代谢组学的姜黄、郁金寒热药性差异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妙娜;中国与南亚姜黄应用的对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宋玉丹;犍为产姜黄质量研究与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黄博;姜黄对照药材标定技术及质量评价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李明;中药姜黄质量控制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8年

5 杨晨;姜黄次生代谢产物生理调控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6 陈晋红;不同产地姜黄药材质量比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杜铁良;复方姜黄微囊调脂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刘春艳;姜黄的化学成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9 张炎强;姜黄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春梅;中药束骨姜黄抗AD药效物质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8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258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6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