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08:24

  本文关键词: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其他综合收益 重分类 相关性 可靠性 盈余管理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一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对原准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实现了我国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尽管新的准则体系体现出了全面收益观的理念,但并未要求在利润表当中列报其他综合收益。2009年6月11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以下简称“解释3号”),将其他综合收益概念引入我国,要求企业在利润表中增列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项目。同年12月24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16号文”)。“16号文”要求在利润表附注当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项目,并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格式进行了修订。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自2009年起年度财务报告已经首次按照“解释3号”和“16号文”的规定,在其利润表中列报了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2012年6月财政部又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征求意见稿,其中第4章第32条与第33条提到了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要求将其他综合收益按照以后会计期间能否重分类进损益,分两类进行列报。2014年1月28日财政部发布经过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以下简称“修订稿”),“修订稿”第33条规定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应当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分类列报,并对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自2009年起的6年时间里财政部多次发文,对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进行修订、补充与完善,彰显了其他综合收益在准则体系当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前人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以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为背景,对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展开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该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内容安排以及创新之处。随后以经济学收益与会计学收益概念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的内涵,通过对其他综合收益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论述,表明了本文的研究方向以及理论基础。然后,在借鉴其他国家准则体系当中关于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准则特点,详细的阐述了有关其他综合收益的特征、包含的项目、列报的方式、对报表间勾稽关系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并对其他综合收益单项列报与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使得信息使用者及企业财务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综合收益,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构成了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最后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在第4章当中,以A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0年-2013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为样本,检验其他综合收益在利润表中单项列报对投资人决策以及债权人决策的影响,以检验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再以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为样本,检验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对投资人决策的影响,并与前述样本的实证结果加以对比分析,考查分类列报是否会提高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在第5章当中以2009年-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他综合收益在财务报表中的单项列报情况进行考查。然后再以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的情况进行考查,并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研究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在第6章当中以A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0年-2013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为样本,采用盈余分布法进行数理推导,检验两类不同的样本公司盈余管理的幅度和频率有无明显差异,考查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会产生影响,从而验证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的中立性。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论:第一,从收益发展的历程角度来说,综合收益的理论源于经济学收益,形成于会计学收益,是在会计学收益概念的丰富与发展过程中,通过与经济学收益互相协调的结果。理论上来讲,同净利润即:传统会计收益相比较,综合收益能够更加贴切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本质,能够更好地适应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资产价值变动性极剧增加的经济现实,理论合理性与先进性更强。第二,从实证研究结果看,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能够对投资人及债权人的决策造成影响,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对信息使用者具有增量的信息含量,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等)开始逐渐加强对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关注度。因此,上市公司应当重视对该项目的列报与披露,准则制定机构也应当加强宣传力度,普及和提高信息使用者对其他综合收益的认识水平,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己被财务报告使用者所接受,在净利润基础上,进一步独立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综合收益信息,能够更好地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符合决策有用性的目标。第三,通过对2009年-2013年上市公司年报的调查,发现其他综合收益在利润表当中的单项列报及在附注当中的披露情况不佳。但“修订稿”颁布之后,通过对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的调查,发现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从整体上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无论从错报家数占全部样本比例、错报金额、错误类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如:未按照“修订稿”要求的格式在利润表当中进行分类列报;各报表间关于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逻辑关系错误;对其他综合收益、综合收益,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具体项目概念理解有误等错报的存在。第四,将2009年以前隐藏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当中的其他综合收益信息列报在利润表当中,可以使得投资人相对容易获得使用相关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信息,降低了投资人认知盈余管理的代价。财政部要求在利润表中强制列报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不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而且提升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本身的信息中立性,为信息使用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了保障。因此,其他综合收益在利润表当中的列报,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为以净利润为主导的收入费用观的业绩评价体系,向以综合收益为主导的资产负债观的评价体系的过渡提供了可能。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对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对投资人决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其他综合收益单项列报的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其他综合收益在利润表中的单项列报,对于股票价格在长窗口样本下不具备相关性,在利润表附注当中披露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各个具体项目均不会对投资人决策造成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引起了投资人的关注,能够影响投资人的决策制定。这说明,将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分类列报,将其具体项目纳入报表体系之后,确立了其在财务报表当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获得了投资人的认可,“修订稿”的发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在检验其他综合收益对投资人决策影响的基础上,将其他综合收益的研究领域扩展到研究其对债权人决策的影响。本文同样以2010年-2013年财务报表数据为样本,建立模型考查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对债权人决策是否会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他综合收益信息能够对债权人决策造成影响。会计信息相关性指的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该领域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在不同类型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当中,投资人和债权人作为企业资源的提供者是主要的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因此,本文对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相关性分析的着眼点,放在检验其是否会对投资人决策与债权人决策造成影响。第三,本文对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从列报的总体情况来看并不十分理想,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总额的合计数与综合收益总额并不相等;合并资产负债表与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的金额,与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合计数并不相等,这表明上市公司在列报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信息存在失真情况。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包含:如实地表述、可稽核性和中立性,三个方面。而真实性(如实地表述)为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若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其他方面的信息质量要求均无从谈起。目前国内外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本文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充分地了解其他综合收益相关项目,并对本文实证分析过程的样本选择提供依据。第四,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为角度,对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的中立性进行验证。本文以2010年-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总体样本,将该样本分为两类,一类为在利润表中列报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样本公司、另一类为未在利润表中列报其他综合收益的样本公司,考查两类样本在盈余管理的频率和幅度上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利润表中列报其他综合收益的上市公司与未在利润表中列报其他综合收益的上市公司相比,在盈余管理幅度和频率方面来看,显示出了相同的趋势,即:前者均小于后者。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岩;卢相君;;其他综合收益对债权人和投资人决策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2 石岩;卢相君;;其他综合收益及重分类相关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10期

3 刘永泽;唐大鹏;唐大伟;;我国上市公司综合收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J];晋阳学刊;2012年04期

4 毛志宏;冉丹;季丰;;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沪深两市2009-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吴祖光;万迪f ;罗进辉;;综合收益提高了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李尚荣;;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评述[J];财会通讯;2012年10期

7 刘永泽;唐大鹏;张成;;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认定标准与列报问题分析——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数据[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毛志宏;王鹏;季丰;;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与披露——基于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财务报告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1年07期

9 刘万椿;;其他综合收益的范围及列报的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年01期

10 谢获宝;尹欣;刘波罗;;综合收益及其构成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珞珈管理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燕;全面收益信息及其决策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任春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制定[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沭苏;新会计准则下全面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65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265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