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开放式创新、技术商业化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09:28

  本文关键词:开放式创新、技术商业化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向型开放 外向型开放 商业化战略能力 商业化过程能力 企业成长


【摘要】:创新、创业、创投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而随着社会联系的普遍增加,企业依靠单打独斗取胜已非常困难,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模式。理论界对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兴趣也在不断增长,但有关该主题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早期的快速积累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研究形式以理论构建或案例分析为主,实证研究数量有限。此外,关于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存在正向、负向、倒“U”型和关系不显著等几种不同的观点。究竟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绩效有着怎样的影响,开放是否就一定能带来绩效,开放式创新带来企业绩效的机理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现有对企业绩效的考量忽视了企业成长这一重要发展指标的作用。因此,研究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成为研究的关注点。由于开放式创新最初主要应用于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国家的大型技术企业中,并主要集中在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医药等高科技产业的具体行业案例研究,缺少普适性的结论。此外,中西方实践开放式创新的土壤各异。开放式创新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国外企业对开放式创新的考虑主要基于降低成本的需求,而中国企业由于自身资源、能力不足,需要打开边界。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的创新尚处于低端模仿阶段,多数企业存在“会老不会大”的现实状况,中国企业要成长,就需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关键需要就是开放,进行开放式创新。因此,中国企业采用开放式创新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就技术而言,技术的先进不代表一定会取得市场成功,关键是技术或技术产品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成功的实现商业化,因此,技术商业化能力成为成功的关键。本文围绕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研究方法,对我国企业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展开研究,并分析技术商业化能力的中介作用和环境竞争性与宽松性的调节作用,旨在揭示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和途径,为企业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提供支持和参考。本文研究包括以下问题:1.两类开放式创新(内向型开放和外向型开放)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如何?它们是如何影响企业成长的?2.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分析,从开放式创新到企业成长的形成途径是怎样的?3.外部环境对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是否具有调节作用?调节的方向如何?基于企业能力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权变理论等多种理论观点,本文构建了开放式创新战略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模型,包括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成长关系的主效应,技术商业化能力的中介效应,环境竞争性和宽松性的调节效应,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共提出5组16个假设。通过对中国224家企业问卷调查的样本数据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所提出的假设中,14个假设获得显著支持,2个假设获得部分支持。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分别与企业成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企业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或者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战略的实施,都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和企业成长。本文将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从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模式进行区别考量,是对以往仅仅关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或者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研究的有益补充。2.技术商业化能力与企业成长存在直接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技术商业化能力在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成长关系之间存在中介作用。此外,这种中介作用对不同维度下的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也有区别,即技术商业化能力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成长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技术商业化能力对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成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已有关于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多从创新的技术属性进行考虑,忽视了一种新的经济活动能否为企业带来绩效,取决于创新能否成功的商业化。将技术商业化能力这一创业和创新领域的重要变量引入研究模型,开启了从企业能力角度提高开放式创新成功率的新思路,为开放式创新到企业绩效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解释途径。3.环境竞争性对内向型开放和外向型开放这两类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当处于较低竞争程度的环境中时,企业采用开放式创新能获得更好的成长,而当环境的宽松程度较高时,会弱化企业对开放式创新的依赖性。本文将开放式创新划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模式,研究其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并将技术商业化能力做业务中介变量引入到模型中,同时考虑了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环境竞争性和宽松性的权变作用,使研究模型的整体更具说服力。通过对中国224家企业问卷调查的样本数据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拓展了“环境——战略——能力——绩效”的架构在开放式创新层面的研究,获得的结论性创新为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后锐;张毕西;;企业开放式创新:概念、模型及其风险规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3期

2 李义平;;企业的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J];四川统一战线;2006年11期

3 杨速炎;;走“开放式创新”之路[J];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08期

4 杨速炎;;正在兴起的“开放式创新”[J];中外企业文化;2007年11期

5 ;《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6 刘积仁;陈振烨;;善用开放式创新[J];经理人;2008年11期

7 葛秋萍;;经济收益驱力下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实施条件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2期

8 彭正龙;季光辉;陶然;;组织认知对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9 纪霞;;我国民营企业导入开放式创新的必要性论证与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10年05期

10 乐益民;;国内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圆圆;刘国新;李霞;;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余芳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创新源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韵江;李品媛;王帅英;吴艳妮;;开放式创新:懒惰论还是冒险论?——基于大连光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何郁冰;陈劲;;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学习机制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叶树光;傅咏梅;;第三十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6 王圆圆;刘国新;杨坤;;开放式创新的外部有效性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崔政;;开放式创新视野下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培养[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夏恩君;张明;王素娟;张一;;开放式创新社区网路创新绩效研究——基于数理分析与实证检验[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刘云;叶选挺;樊威;;开放式创新下的产业创新国际化模式初探[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爱峰;侯光明;刘存福;;面向军民融合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敏;开放式创新:需要激活员工网络[N];粮油市场报;2012年

2 阿克苏诺贝尔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 乔斯·克伦特耶斯;“开放式创新”改变游戏规则[N];中国质量报;2013年

3 乔斯·克伦特耶斯 阿克苏诺贝尔负责开放式创新的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打造开放式创新理念[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余江;推动“高层次双向开放式创新”[N];科技日报;2013年

5 互联网“长尾理论”提出者 克里斯·安德森;应全面推动开放式创新[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陈岩;开放式创新的时代更需专利保护[N];四川日报;2014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试论开放式创新[N];中国信息报;2006年

8 棠棣;呼唤开放式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静瑕;开放式创新:外伸技术链条[N];中国企业报;2008年

10 伍翠群 吕能能;“开放式创新”破解闭门造车的困境[N];经济观察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强;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张玲;开放式创新、技术商业化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郭源生;面向开放式创新的高技术企业赢利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闫春;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夏文俊;网络组织下企业知识租金的获取:开放式创新及知识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彭小宝;基于价值网络的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刘玮;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吴波;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永成;开放式创新下的组织网络能力建构[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崔海云;开放式创新网络与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观秀;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方;开放式创新对中国的挑战和应对[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付山丹;开放式创新下的吸收/解吸能力与跨界搜索[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周志辉;江西茂胜公司开放式创新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5 王亚琼;协商推广流程与开放式创新惯例的演化博弈模型及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良煌;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蓝清;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驱动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仇霖;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战略转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9 杜景姝;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吕洪涛;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74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274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b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