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2 21:12

  本文关键词: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学研联盟 稳定性 机理 实现路径 实现机制


【摘要】:在科技进步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产学研联盟是科技成果创造和转化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战略合作形式,其稳定运行是联盟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但目前,多数产学研联盟短期化现象严重,尤其是我国产学研联盟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高不稳定性联盟占比引发业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如何促进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形成、控制由扰动干扰引发的稳定性涨落,探究稳定性实现路径并设计实现机制以保障其稳定存在和运行,是我国产学研联盟实现高效运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产学研联盟为研究对象,以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内涵为切入点,以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动态演化过程为主线,剖析产学研联盟稳定性机理,探索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实现路径,并设计有效的实现机制。首先,论文剖析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归纳、梳理,一方面对产学研联盟的含义进行了阐述,从创新主体和辅助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产学研联盟的主体及其在联盟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描述了产学研联盟的相关特征。另一方面基于系统学、生态学理论界定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内涵,剖析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特征及表现,阐述了稳定性的判别理论和依据,并基于自组织理论划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动态演化的形成、波动和恢复三个阶段。其次,论文探讨了产学研联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主体协同机理。从整体上阐述了主体协同动力和行为的引导驱动和整合互动本质;借鉴物理学理论构建动力模型分析联盟主体在情境动力、触发动力和使能动力的逐层推动下协同互动,并以无铅电子制造产学研联盟为例进一步阐释;从主体的研发努力和信任互惠角度构建收益函数来探究产学研联盟主体间协同关系,并以长城水下—哈工程产学研联盟为例进一步阐释;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在主体协同动力和行为的作用下促使产学研联盟稳定有序运行的原理和规律。第三,论文探析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运作涨落机理。从整体上阐述了运作涨落的扰动刺激本质,剖析干扰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内外部扰动刺激因素;基于生态学理论利用Logistic模型剖析了外部扰动在联盟中传播和扩散对联盟主体及整体稳定性的干扰;构建产学研联盟创新主体间合作行为和冲突行为的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探讨了内部扰动对联盟稳定有序运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产学研联盟事前形成的稳定性在内外部扰动下发生涨落波动的原理和规律。第四,论文探究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行为控制机理。从整体上阐述了行为控制的调节反馈本质,剖析了行为控制的主体和过程;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产学研联盟稳定性行为控制模型,剖析了创新主体相互约束下和政府调控下企业和学研机构的主体行为的演化状况;在此基础上,最后,揭示了产学研联盟主体共同应对外部环境扰动引发的稳定性随机涨落和控制内部主体扰动导致的稳定性涨落以促使联盟恢复稳定有序运行的原理和规律。第五,论文挖掘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实现路径。基于话语分析和理论研究建立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实现路径的理论框架;运用投影寻踪和多重中介模型对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实现路径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挖掘出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实现的两条基本路径,一是通过行为整合促使主体持续协同互动以保持产学研联盟的稳定有序运行,二是通过界面管理消除扰动并控制涨落以恢复产学研联盟的稳定有序运行。最后,为促进和保障产学研联盟稳定有序运行,在对产学研联盟稳定性机理和实现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实现机制。一方面基于创新主体的角度,从知识转移和利益分配两个方面,设计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实现的激励机制;从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两个方面,设计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实现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基于政府的角度,从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和考核评估三方面,设计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实现的保障机制。通过本文的研究,明确了产学研联盟及其稳定性的概念和特性;沿着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动态演化过程,从动力和行为的角度剖析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主体协同机理,从外部环境扰动和内部主体扰动的角度探析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运作涨落机理,从创新主体和辅助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行为控制机理;从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动态发展脉络的角度,探究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实现路径,并通过系统分析设计了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实现的“激励—协调—保障”机制,为产学研联盟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1


本文编号:1283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283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