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我国碳税税率设计及福利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22:08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税税率设计及福利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税 碳税税率 福利效应


【摘要】: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能源过度消耗会带来环境污染,如何控制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在如何控制碳排放的问题上,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环境政策,但是无论这些政策形式如何,大体上都是以“污染者付费”为基本原则。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碳税、碳关税、航空碳税等经济手段来控制碳排放,其中,西方一些国家的实践表明,碳税是控制碳排放的有效经济手段之一,但是碳关税和航空碳税多少起到阻碍新兴国家的作用,保护了经济发达国家的利益。我国近年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费不断上升,减排任务特别艰巨,迫切需要有效的手段实现节能减排,这也是其他国家关注的焦点。面对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本文试图对碳税政策在我国的实施的可行性及其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国外碳税制度及福利效应分析。通过碳税理论依据和对碳税的起源的梳理,辨析了碳税与环境税、能源税之间的异同点,确定了碳税开征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国外已开征碳税国家,在制定和执行碳税的过程中对碳税的合理性的争议;分析了碳税的累退性和非累退性,及其对社会不同阶层带来的福利效应;重点研究了碳税的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等内容,为我国构建碳税制度提供理论借鉴。第二,碳税税率的设计原则与要素。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碳税相关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碳税制度中的碳税税率设计原则,以及和税率密切相关的税基、税目、计税依据等内容;研究了碳税税率设计的核算约束条件,明确了碳税核算的征税对象。第三,生产者碳税税率设计及福利效应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依赖度较高,通过对三大产业经济和能源需求特征的分析,认为第二产业应该是碳税征收的主要对象,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在此基础上,从生产者角度,假设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目标函数理论,设计出碳税税率的定量约束条件。利用利润的变动来反映不同碳税税率的福利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碳税税率给不同行业带来的福利损失。第四,不同碳税税率设计对消费者的福利效应分析。针对我国居民能源消费和收入分配现状,构建居民效用函数与核算约束条件,分别分析不同碳税税率设计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影响,并探讨了能源补贴政策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影响。发现中、高等收入阶层的城镇居民能够化解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但碳税会给本不富裕的低收入阶层或者农村居民带来更直接的利益损失。而且直接货币补贴不能化解这种利益损失,只有通过降低能源产品价格,才能避免碳税给农村居民带来的损失。第五,不同碳税税率设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概况、能源消费总量与碳排放情况,重点分析了不同碳税税率设计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利用空间计量工具对区域经济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对我国开征碳税的区域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碳税对区域经济影响显著,只有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工业程度较高地区才适宜开征碳税。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96;F83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华;费明硕;王磊;;碳税制度[J];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2 ;财政部报告:未来5年或可开征碳税[J];造纸信息;2009年12期

3 盛立中;;“碳税”猜想[J];环境;2010年01期

4 周艳;;对碳税问题的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03期

5 王煦;;发现中国碳税的榜样[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Z1期

6 蔡博峰;;国际机动车碳税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经济;2011年Z1期

7 邓琼兰;韩旭生;;我国开征碳税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期

8 胡新婷;;我国碳税研究的进展及反思[J];财务与金融;2011年04期

9 项勇;任宏;;我国碳税征收效应分析及实施措施[J];经济问题;2011年12期

10 程昱诗;;浅谈中国碳税制度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商业;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德发;毛思佳;陈君;;碳税的经济分析与规制设计[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朱晓勤;;对美英航空碳税案判决的几点质疑——兼及中国的应对策略[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薛钢;;关于我国碳税设计中的次优选择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日本官方:碳税给日电企年均增负10亿美元[A];《电站信息》2012年第11期[C];2012年

5 李金凤;赵丽清;庞博;;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看我国征收“碳税”的合理性[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朱兆敏;;论欧盟航空碳税与WTO规则[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2年卷)[C];2011年

7 骆瑞玲;范体军;夏海洋;;碳税政策下供应链碳减排技术投资的收益分析及决策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2管理科学[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法国初步提出征收家庭碳税标准[N];财会信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杜悦英;中国迎向碳税时代[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吴睿鸫;碳税开征不能损害公众福利[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 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法国碳税法案被批“生态帝国主义”[N];人民日报;2010年

5 商武;法国再提碳税法案[N];中国贸易报;2010年

6 何爽;法国搁置碳税计划 转而寻求欧盟统一碳税[N];中国税务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彬;碳税呼之欲出 开征时机成关注焦点[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国金;我国拟2012年征收企业碳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桂琴;碳税渐近[N];中国经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京玲;时间表渐趋明朗 碳税开征面临两难境地[N];中国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建新;基于CHINA3E模型的中国能源需求与碳减排问题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李岩岩;我国碳税税率设计及福利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3 张孜孜;我国碳税的税率估算及其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于娟;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5 刘恒;基于CGE模型的碳税征收对中国民航业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洋;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2年

2 冯翔;我国开征碳税相关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3 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刘静;我国碳税收入测算及其和国民经济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刘海龙;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的碳税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6 张居洋;碳税及国家补贴对低碳经济的调节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姚瑶;我国碳税开征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政策建议[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8 刘悦;制造业碳税征收机制研究与产业升级潜力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哲;提高中国碳税绩效的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10 朱锦晨;碳税对区域经济-环境-能源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93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293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4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