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视角下的公共住房分配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需求视角下的公共住房分配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住房 隐性住房需求 显性住房需求 住房分配模型 属性预期和感知 不确定偏好序列
【摘要】:如何将这些公共住房公平、高效的分配给需求各异的保障群体是一大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认为公共住房分配工作应当在保证程序公正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保障群体的基本家庭信息和住房需求信息同公共住房之间的匹配关系,因此围绕保障群体住房需求展开分析,设计了保障群体住房需求的规范识别形式,在利用信息化技术采集存储保障群体住房需求信息以及保障群体和公共住房其它基础数据信息之后,运用运筹优化和决策科学领域的相关方法和技术,构建两种基于不同形式住房需求信息的人员-房屋匹配机制,最后提出基于此匹配机制的住房分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设计架构和实施案例。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贡献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本文对保障群体住房需求的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住房需求的识别与表达形式。通过文献归纳整理,并借鉴经济学和心理学关于选择偏好的理论解释,本文对保障群体的住房需求偏好内容进行了挖掘,设计了基于公共住房关键属性预期及其重要程度感知和基于不确定偏好序列的两种不同类型信息载体以识别保障群体隐性的住房需求和显性的住房需求,具有很高的实践应用性。其次,本文提出基于隐性需求的住房分配模型。保障群体的隐性住房需求通过前述第一种住房需求识别方式——基于住房关键属性预期及其重要程度感知——予以描述。首先构建了保障群体同公共住房之间匹配程度的度量体系,继而再提出一个基于隐性需求的多目标公共住房分配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此分配模型属于标准的0-1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形式简洁,求解方便,可较好的拟合实际决策场景。再次,本文提出基于显性需求的公共住房分配模型。保障群体的显性住房需求通过前述第二种住房需求识别方式——基于不确定偏好序列——予以描述。首先构建了保障群体同公共住房的匹配效用的度量体系,继而再提出了一个基于显性需求的公共住房分配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此模型借鉴了双边匹配理论,考虑了保障群体和公共住房双边各自的偏好序列信息,将单边决策问题拓展为双边决策问题;对比经典的双边匹配模型,本模型的决策信息是基于双边不确定的偏好序列信息,具有更好的实践应用性。最后,本文基于前述研究内容以S市为例展开了模型的应用研究,设计并完成了一套完整的电子政务软件以固化本文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此住房分配机制的实际应用可以有效弥补现有的排队、摇号分配方式所存在的缺陷,将极大的提高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平性、科学性与高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金亮;吴静文;;各国公共住房开发政策及启示[J];上海房地;2006年08期
2 龙淼淼;;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研究分析[J];城市开发;2007年06期
3 龙淼森;;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研究[J];发展;2007年05期
4 王行;陆惠民;;公共住房问题的探讨[J];江苏建筑;2007年02期
5 曾望军;;论发达国家公共住房管理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吴建华;;论我国公共住房的模式选择与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2008年11期
7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马建珍;;南京市公共住房制度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8 武可;;我国公共住房政策历史及现状[J];商业经济;2010年05期
9 黄修民;;韩国公共住房供应模式探析和启示[J];兰州学刊;2010年01期
10 吴伟;林磊;;从“希望六”计划解读美国公共住房政策[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闫妍;朱晓武;;英美公共住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曹琴;;新加坡和香港公共住房制度成功的启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光瑞;;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的公共住房政策对中国的启示[A];激辩“新住房策论”[C];2011年
4 黄砂;王思齐;;新加坡公共住房市场发展及综合治理策略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5 戚常庆;吴虑;;“芝加哥公共住房改革计划”评估及对我国的启示[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6 孙斌栋;刘学良;;美国混居政策对我国和谐城市建设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珂;国外公共住房保障体系和制度建设[N];学习时报;2011年
2 国家行政学院 马秀莲;伯克利要卖掉公共住房[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3 沈香;社会公共住房不可忽视[N];财经时报;2005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尹中立;公共住房保障呼唤住宅法[N];广州日报;2007年
5 赵鸿涛;公共住房,谁来买单?[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韩清华 肖建斌;成都出台公共住房保障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谢光飞;政、企、学界人大代表谈公共住房建设[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记者 徐培英;应尽快完善公共住房保障体系[N];经济参考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谢宝康;宗庆后:建立公共住房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10 记者 董超文 通讯员 虞海霞;未来5年将加大公共住房供应[N];深圳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莉;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演变[D];厦门大学;2008年
2 田一淋;基于PIPP模式的公共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候小伟;美国公共住房的困境与转型[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雅玮;公共住房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殷萍;中国公共住房的“内循环”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欢;我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震;论我国公共住房的法律规制及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黎均亮;城市公共住房政策分析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曾祥凤;中国公共住房制度运作机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宿丽霞;我国中小城市公共住房政策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田鑫;武汉市公共住房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箭;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4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29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