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中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耦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11:33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耦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质量 效益 耦合 投影寻踪模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以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的速度增长,中国成功实现了由贫穷的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其显著的增长成就被称为“中国奇迹”。然而遗憾的是,在中国经济数量增长的奇迹背后,埋藏着诸多隐忧,表现在国民经济结构、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增长与社会利益分配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失衡成为一种“常态”,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非经济性成本上升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瓶颈。这些因素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与经济增长数量之间不协调,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显著滞后于数量扩张。本文通过逻辑演绎的方法对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形成机制和实现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系统耦合理论视角构建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相耦合的分析框架。首先,从三者的内容和作用关系角度阐释耦合理论在分析三者内在相互关系的适用性;其次,从耦合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及演进机制角度系统分析三者耦合的一般规律,并进一步从耦合目标、耦合影响因素、耦合动因、耦合机制等方面阐释三者耦合的逻辑机理;最后,基于该理论框架,采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和耦合测度模型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指数及其耦合性进行定量测度,归纳总结不同阶的特征以及三者耦合度的变动规律,并作出分析和解释。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耦合制约因素发生的变化,提出实现三者相耦合的机制、路径和政策。本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首先,通过对多种质量观及效益观的归纳和比较,对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认为应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共同理解。其中,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是指对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系统内部除经济总量以外的其他属性的刻画及其度量;而外延是指对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运行及经济潜力四个核心属性的优劣程度的判断。经济增长效益的内涵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人与自然物质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经济、社会、生态整体系统的成果与耗费之间的关系;而外延是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判断维度来反映经济增长带来的产出与社会目的需要间的契合度。其次,从纵向时序变动角度对我国1978-2014年间的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整体评价发现,经济增长数量总体上经历了“波动增长—稳定增长—指数型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但经济结构维度指数的下降对其构成显著负面作用;经济增长效益也在微小波动中缓慢增长,但其主要是经济效益提升带动的,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维度的贡献显著降低。再次,对我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耦合度测算结果来看,三者的耦合性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总体上,1978-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耦合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表现为从低发展度下的“低水平耦合”经历“虚假耦合”状态跃迁至高发展度下的“系统相悖”状态。三者的耦合状态是制度、要素及技术层面影响因素非线性叠加的结果。并且,不同阶段的主导影响因素不同,前一时期促进三者协同耦合的因素在后一时期可能转化为制约因素。从具体的实证结果来看,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协同耦合度呈不稳定的剧烈波动状态;1992-2000年间,三者的耦合趋于稳定,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这一时期三者的耦合基本处于较良好的协同状态;进入新世纪以后,三者的协调度、发展度和耦合度出现加速分离态势,经济增长数量的超前发展和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滞后导致系统协同耦合性降低。最后,从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耦合的跨国研究发现,发达国家三者的耦合程度普遍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较低,尤其现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新兴经济体,三者之间的不协调性更加突出。虽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耦合较差的情况,但各个国家的严重程度不同,而中国属于增长数量和质量、效益耦合严重较差的国家之一。作为与中国经济转型形成鲜明对比的俄罗斯,其较低增长数量下的增长效益成绩与中国形成强烈反差。比较研究表明,经济数量增长迅速并不会自发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而经济数量增长缓慢也并非必然限制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系统外部因素的正向作用下,才能推动经济增长步入数量、质量和效益协同演进的轨道。中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之间耦合较差是制度、要素、技术等多维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现阶段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相耦合,必须从创新驱动、人力资本积累、结构转化、福利分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等多角度的机制入手,推动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动力及经济结构的多维转型,进而实现三者的协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武;杨淼;;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J];中国科技论坛;2016年03期

2 李强;魏巍;;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非线性效应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12期

3 郑世林;张宇;曹晓;;中国经济增长源泉再估计:1953-2013[J];人文杂志;2015年11期

4 蒋晓娟;王月菊;陈兴鹏;张子龙;;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5 李实;;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与改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6 黄梦圆;白彩全;何宜庆;尹海钊;张蓉;;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16期

7 王薇;任保平;;我国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阶段性特征:1978~2014年[J];改革;2015年08期

8 梁润;余静文;冯时;;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J];南方经济;2015年07期

9 涂巍;王治国;邹恒甫;;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J];统计研究;2015年04期

10 余泳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空特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02期



本文编号:1295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295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8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