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创新网络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7 01:05
本文关键词:上海农业创新网络演化研究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农业,民生之本,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十分重视包括农业在内的"三农"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因此,研究基于农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合作网络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丰富创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创新网络的演变及结构特征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但大多学者有关创新网络的研究主要以高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对农业创新系统以及都市型农业创新网络结构和空间特征的关注相对较少。总体来说,国内外关于农业创新体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多以国家/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为支撑,重点剖析农业创新的主体及要素、农业技术扩散和创新模式等方面,对网络机理及演化特征关注较少。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创新网络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随着大都市区域日益聚焦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死亡"等论断不绝于耳,都市现代农业如何发展备受关注。以往学者研究农业创新发展更多是基于对农户和农业合作社等微观主体的调研或者就狭义农业中某一产业的创新展开的研究,但就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经验来看,要更多关注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网络发展,关注农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如何开展合作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作为我国特大型城市,虽然农业总量不大,但是都市现代农业具有显著优势,上海拥有全国农业百强企业的五分之一,而且上海具有强大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优势,因此,研究上海农业创新网络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效应。本研究综合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三螺旋理论,以导师主持的上海市软科学重点项目《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研究》(15692100700)和本人博士期间独立主持完成的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上海农业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创新研究》(14692104000)等课题为支撑,对上海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上海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和系列访谈,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辅以文献查询和综合分析,对上海农业创新网络开展了系统研究。一方面,以1988-2015年上海农业技术领域合著论文和共同申请专利的信息为原始数据,分别表征农业创新网络中科学知识网络与技术知识网络,运用复杂网络与空间分析方法,基于城市、区域和国家等3个层面,从网络整体结构、关键节点的比较及其空间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农业创新网络的结构及其空间特征。另一方面,以农业龙头企业调研问卷的第一手数据为数据源,剖析了上海农业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和演进机理,并验证了网络结构、空间结构、区域创新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创新的作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上海农业创新网络的演化具有明显的突变性特征。1988-2015年期间,上海农业创新网络中行为主体间持续的合作关系已基本建立,创新知识交流愈发频繁。总体来说,从网络创新主体技术知识网络(联合申请专利)和科学知识网络(联合发表论文)的情况可以看出,上海农业创新主体合著论文及合作专利数量不断增多,但是上升过程中表现出不断波动趋势。第二,上海农业创新网络中高校、科研院所占据核心地位。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进入网络,但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在上海农业创新网络中发挥重要带动作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大学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实力,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其开展联合攻关和创新。第三,上海农业创新本地尺度的合作占据重要地位。尽管创新网络研究多强调跨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农业产品在地性消费的特征,使其对本地创新合作的需求并未减弱,上海农业创新本地合作频率和强度均高于跨区域合作。通过对比上海农业创新网络本市、区域以及本国三个尺度的相对重要性,可以得出:尽管上海与区域内、外行为主体的创新合作日渐增强,跨界合作创新的数量也在逐渐增长,但是,与长三角亦或全国其他城市的合作创新相比,上海农业创新本地尺度的合作占据重要地位,地理邻近对农业创新的重要性并未减弱。第四,创新能级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开展跨区域合作。总体来看,上海农业创新网络跨区域合作不断增多,特别是在国有及大中型民营企业中,其创新合作的需求远远高于小型企业,它们在网络中的核心地位相对突出;具体来说,知识伙伴明显呈现随着创新能力提高,比例递增的趋势,一些创新能级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知识伙伴进行合作。按照空间尺度来看,创新能级较高的企业组团跨区域联系开始多于本地联系,企业通过与多空间尺度的行为主体建立创新交流通道,进而避免本地知识的同质性以提升创新绩效。第五,政府在农业知识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在农业发展及创新政策、奖励机制等环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亦作为重要节点,在构建适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可以看到,除高校、科研院所外,企业对政府作用的感知度最高,特别是随着企业年龄和创新项目的逐步扩大,越容易感知到政府的重要性。通过对农业创新网络构成、空间结构和政府支持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知识伙伴与政府支持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政府是农业知识生产的重要推动者。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27
,
本文编号:1390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39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