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家族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22:33

  本文选题:家族涉入 切入点: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出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企业慈善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党中央关于支持慈善事业的一系列决定,为做好慈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这也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广泛关注。根据《中国慈善发展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已成为慈善事业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研究调查发现,民营企业中尤其是家族企业会更多进行慈善捐赠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家族企业普遍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本文以家族企业的慈善捐赠为研究对象,从家族涉入的视角分析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评价。试图探索家族涉入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家族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及家族慈善捐赠与企业价值是通过企业融资中介传导机制产生的间接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的:1.在社会情感财富框架下,研究家族涉入和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揭示不同股权制衡度和冗余资源的家族企业慈善捐赠的家族动机;2.用制度理论的视角,研究不同类型的管制制度、规范制度以及认知制度,家族涉入和慈善捐赠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家族企业慈善捐赠的制度影响因素;3.根据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模型可知,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由此,家族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受企业内外部环境影响,这行为对企业绩效(价值)产生什么影响?换句话说,研究家族企业的慈善捐赠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首先针对中国家族企业的特点,基于社会情感财富视角,探析家族涉入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及股权制衡度、冗余资源对家族涉入对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搜集国泰安数据库和锐思金融数据库的上市家族企业的二手数据,运用Logit和Tobit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家族涉入与企业慈善捐赠基本是正相关关系,家族涉入中的两个变量(家族所有权比例和家族控制持续时间)与企业慈善捐赠显著正相关关系。(2)股权制衡度、冗余资源与家族企业慈善捐赠之间显著正相关关系。(3)股权制衡度正向调节家族涉入与企业慈善捐赠的正相关关系。(4)冗余资源正向调节家族所有权比例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冗余资源正向调节家族控制持续时间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不同股权制衡度和冗余资源的家族企业,家族涉入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是不同的。其次,基于Scott的制度理论视角,深入分析制度环境对家族涉入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调节效应,采用上市家族企业二手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1)规制制度正向调节家族涉入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研究假设部分得到验证。即规制制度正向调节家族所有权比例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正向调节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比例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2)规范制度正向调节家族涉入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研究假设部分得到验证。即规范制度正向调节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比例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3)认知制度正向调节家族涉入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研究假设部分得到验证。即认知制度正向调节家族所有权比例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正向调节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比例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最后,家族企业慈善捐赠的效果评价,引入中介变量揭示家族企业慈善捐赠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家族企业慈善捐赠--企业融资、政府补助--企业价值的中介过程,实证结果支持了大部分研究假设。具体而言,(1)家族企业慈善捐赠与企业价值是显著正相关关系。(2)家族企业慈善捐赠与债务融资成正相关关系。(3)家族企业慈善捐赠通过债务融资对企业价值产生间接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家族涉入所包括的社会情感财富对促进家族企业慈善捐赠有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受家族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家族企业慈善捐赠会对企业价值有显著影响,并通过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第一,丰富和补充了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内容,已有研究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分析主要是从企业层面进行解释,本论文则主要从家族层面探讨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第二,现有文献主要比较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在企业慈善捐赠方面的差异,本论文从家族企业的异质性的角度,创造性的运用象限分析法,探讨不同类型家族企业家族涉入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更为清晰地阐述了家族涉入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第三,本文运用Scott制度理论系统地考察了制度环境对家族涉入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调节作用,从制度环境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规制制度、规范制度、认知制度影响家族涉入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内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家族企业慈善捐赠影响因素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7;F27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春,黄焕明;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革命[J];学术研究;2002年11期

2 赵富强,陈耘,李海婴;论家族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2年12期

3 徐泰玲;家族企业创新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S1期

4 段红涛,李建华;家族企业上市研究及其治理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刘铧;家族企业的弊端与改革[J];民族论坛;2002年06期

6 曹祥涛,郭熙保;社会资本与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刘华;论我国的家族企业及其可持续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8 刘玉生;代理人职业道德养成与家族企业的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9 程长羽 ,蔡志荣;农村家族企业初探[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3期

10 叶国灿;再论家族企业的局限性与回避[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玮;;浅谈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伟才;;试论非洲华人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梁磊;杨鲲鹏;邢欣;;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进化博弈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秦美琴;;我国家族企业岗位设置初探[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徐莉莉;;中部六省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典型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云娟;;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及转型研究——以浙江家族企业为例[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7 辛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家族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晓舟;万国强;;辽宁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分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夏春玉;王鑫文;;论我国中小家族企业的三项修炼[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孟艳丽;李建德;;家族企业定义探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厚义(社会科学院教授);家族企业之我见[N];北京科技报;2002年

2 文斋;民营家族企业 蜕变从良时代[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胡永进;“两权合一”造就家族企业生命力[N];北京科技报;2003年

4 石志勇 瘳君;上市家族企业路在何方[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王洋;家族企业应该提倡[N];中国工商报;2002年

6 黄岩;家族企业渐渐落伍[N];中国工商报;2002年

7 欧倍德亚洲区总裁 李凤江;家族企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N];证券日报;2003年

8 张燕;家族企业前景广阔[N];国际金融报;2001年

9 周凡;全球家族企业榜单公布[N];国际金融报;2003年

10 实习生 程慧编译;欧美家族企业能否薪火相传且看近五年[N];国际金融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兰;东亚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赵瑞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中国家族企业权力传承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刘云芬;家族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评价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4 林宽;中国家族企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晓婷;基于家庭视角的家族企业传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文革;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动力模型及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刘学方;家族企业继承计划模式对继承绩效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刘平青;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9 吴斌;家族企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肖艳;家族企业的制度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玮娜;家庭产权安排与家族企业[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玉艳;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文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孔凡强;影响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林艳红;家族企业女性成员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黄梓棋;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李晶;家庭观在意大利家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刘东皇;家族企业:融资和治理结构基于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卫华;我国家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胡同元;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政府“三位”制因探究及其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尹湘炎;家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动因分析与对策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83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683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0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