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互联网背景下区城开放式创新与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3 23:43

  本文选题:互联网 + 区域开放式创新 ;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创新管理的复杂性上升。行业和企业面临创新能力增长与研发投入增长不同步,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传统的完全依靠自身资源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受到严重挑战。知识性员工和外部资源的可用性增加,创新主体可以跨边界的获得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新资源的流动性增加,为创新主体获得创新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但是,创新主体寻求创新资源的范围扩大化,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管理成本的上升,需要有选择的确定共享对象和共享程度,以此来聚焦于更有效率和效益的共享模式,提高创新绩效。开放式创新从2003年由Henry Chesbrough教授提出之后,关于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基本集中于企业,关注于开放式创新模式、管理策略和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等,很少有关于区域开放式创新的研究。2010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Belussi教授将开放式创新引入区域,提出区域开放式创新系统,认为区域创新的边界也是可以渗透的。因此,区域作为比企业更复杂的主体,探讨如何实现区域的开放式创新对区域和国家的创新战略有重要意义。互联网背景下,组织可以获取的资源来源更广泛,资源种类更多,而且互联网下的共享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核心原则深刻的改变着传统行业的经营活动和商业模式以及资源配置方式。而开放式创新也倡导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因此在互联网视角下研究创新资源共享可以有效的提高区域创新的经济效益。开放式创新实践中存在的开放对象的选择、合作时机的把握成为研究难点。同时,互联网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出现也对创新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第二章着重从文献分析中探寻解决共享对象和共享程度的合理视角,确定了以邻近性为选择资源共享对象的标准,以开放度为资源共享度的测度的标准来分析中国区域创新中的资源共享,同时为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第三章分析了互联网的现状和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第四章重点对比了传统的资源共享与互联网背景下的资源共享的区别,开放式创新中资源共享,并分析了共享经济对开放式创新中资源共享可能带来的影响;第五章重点分析邻近性是如何影响区域开放式创新的,理清了邻近性、吸收能力和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如何选择共享对象提供实证支撑:第六章研究了资源共享度对区域开放式创新的影响,探讨资源共享度对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是否存在过度的资源共享影响创新绩效:在上述两章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第七章和第八章初步分析了资源共享的一般机制以及共享经济视角下区域开放式创新的模式;最后为本文做出结论以及总结本文后续研究就可以做的相关议题。
[Abstract]: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have led to the increase in the complexity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the dilemma of innovation ability growth and R & D input growth. The traditional closed innovation model, which relies solely on its own resources, is seriously challenged. Knowledge workers and external resourc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vailability, the innovators can obtain resources across the bord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mobility of innovative resources increases, and th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 innovation resources to obtain innovative resources. However, the scope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is expanded, which leads to the choice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attention and the rise of management costs. Identifying shared objects and sharing levels to focus on more efficient and efficient sharing patterns and improv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pen innovation, after being proposed by Professor Henry Chesbrough in 2003, focuses on open innovation, focusing on open innovation models,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the impact of op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actors and so on,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open regional innovation in.2010. Professor Belussi of University of Padua in Italy introduced open innovation into the region and proposed a regional open innovation system, which believed that the boundary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ould be permeable. Therefore, the region, as a more complex subject than the enterprise, explored how to realize the opening of the region. Innov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nov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the organization can obtain more resources and more resources, and the core principles of the sharing of ownership and right to use under the Internet profoundly change the activities of the business, the business model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Open innovation also advocates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of innovative resources, so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The choice of open objects in open innovation practice and the grasp of the opportunity of cooperation become the research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exploring a reasonable perspective to solve the sharing object and sharing degree from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determines the standard of choosing the sharing object with proximity, and analyzes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in China with the standard of the measure of the degree of openness as the resource sharing degree.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resource sharing and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under the Internet, and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in the open innovation. And the impact of shared economy on resource sharing in open innovation is analyzed. The fif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how proximity affects open innovation in the region,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ximity,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so as to provide empirical support for how to choose shared objects: the sixth chapter studies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The impact of degree on regional open innovation, the impact of resource sharing on innovation and the existence of excessive resource sharing influen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wo chapters, the seventh and eighth chapters have preliminarily analyzed the general mechanism of resource sharing and the model of regional open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red economy. Finally, we conclude and summarize the related topics for future research.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后锐;张毕西;;企业开放式创新:概念、模型及其风险规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3期

2 李义平;;企业的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J];四川统一战线;2006年11期

3 杨速炎;;走“开放式创新”之路[J];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08期

4 杨速炎;;正在兴起的“开放式创新”[J];中外企业文化;2007年11期

5 ;《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6 刘积仁;陈振烨;;善用开放式创新[J];经理人;2008年11期

7 葛秋萍;;经济收益驱力下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实施条件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2期

8 彭正龙;季光辉;陶然;;组织认知对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9 纪霞;;我国民营企业导入开放式创新的必要性论证与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10年05期

10 乐益民;;国内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圆圆;刘国新;李霞;;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余芳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创新源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韵江;李品媛;王帅英;吴艳妮;;开放式创新:懒惰论还是冒险论?——基于大连光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何郁冰;陈劲;;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学习机制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叶树光;傅咏梅;;第三十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6 王圆圆;刘国新;杨坤;;开放式创新的外部有效性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崔政;;开放式创新视野下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培养[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夏恩君;张明;王素娟;张一;;开放式创新社区网路创新绩效研究——基于数理分析与实证检验[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刘云;叶选挺;樊威;;开放式创新下的产业创新国际化模式初探[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爱峰;侯光明;刘存福;;面向军民融合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闫敏;开放式创新:需要激活员工网络[N];粮油市场报;2012年

2 阿克苏诺贝尔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 乔斯·克伦特耶斯;“开放式创新”改变游戏规则[N];中国质量报;2013年

3 乔斯·克伦特耶斯 阿克苏诺贝尔负责开放式创新的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打造开放式创新理念[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余江;推动“高层次双向开放式创新”[N];科技日报;2013年

5 互联网“长尾理论”提出者 克里斯·安德森;应全面推动开放式创新[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陈岩;开放式创新的时代更需专利保护[N];四川日报;2014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试论开放式创新[N];中国信息报;2006年

8 棠棣;呼唤开放式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静瑕;开放式创新:外伸技术链条[N];中国企业报;2008年

10 伍翠群 吕能能;“开放式创新”破解闭门造车的困境[N];经济观察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强;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张玲;开放式创新、技术商业化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赵树良;互联网背景下区城开放式创新与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郭源生;面向开放式创新的高技术企业赢利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闫春;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夏文俊;网络组织下企业知识租金的获取:开放式创新及知识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彭小宝;基于价值网络的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刘玮;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9 吴波;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永成;开放式创新下的组织网络能力建构[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观秀;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方;开放式创新对中国的挑战和应对[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付山丹;开放式创新下的吸收/解吸能力与跨界搜索[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周志辉;江西茂胜公司开放式创新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5 王亚琼;协商推广流程与开放式创新惯例的演化博弈模型及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良煌;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蓝清;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驱动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仇霖;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战略转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9 于俊杰;面向解决社会问题的开放式创新社区设计与实践[D];清华大学;2015年

10 杜景姝;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16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016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7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