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右玉县苦荞产业化开发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08:49

  本文选题:苦荞麦 + 右玉 ; 参考:《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我国传统小杂粮产业结构中,苦荞产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苦荞栽培历史悠久,属于传统作物。苦荞经济价值颇高,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当前,在建设“三农”事业的新形势下,作为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的特色农业之一的苦荞产业,如何使之尽快走上高效发展之路,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提高农民收入是右玉县苦荞产业化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跨学科研究法、比较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立足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的县情县况,对苦荞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发展机遇以及在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如投入力度不大、生产模式不合理、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销量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府对苦荞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右玉苦荞”的品牌广告宣传、完善市场体系建、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促进右玉县苦荞产业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和其他地区的苦荞产业发展提供建议和理论依据。
[Abstract]:Tartary buckwheat indust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minor grains in China. In Youyu County of Shuozhou City, Shanxi Province, Tartary buckwheat cultiv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belongs to traditional crops. Tartary buckwheat economic value is high, is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local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building the cause of "three rural areas", how to make the buckwheat industry,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Youyu County of Shuozhou City, Shanxi Province, take the road of efficient develop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how to promote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raising farmers' income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artary buckwheat in Youyu County. Based on the county situation of Youyu County of Shuozhou City, Shanx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rtary buckwheat industry, focusing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by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so on. Development advantage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uch as small investment, unreasonable production model, low marketization of products, insufficient sales volume, etc., put forward to increase government support for Tartary buckwheat industry.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artary buckwheat industry in Youyu County are to strengthen the brand advertising of "right jade bitter buckwheat", perfect the market system,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interest linking, and establish and perfect various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artary buckwheat industry in Youyu County.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rtary buckwheat industry in Youyu County and other areas of Shuozhou City, Shanxi Province.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斯慧;黄琬凌;曾里;曾凡俊;;3种苦荞黄酮提取物主要成分定性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2年02期

2 ;黑苦荞,轻肉身重灵魂[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0年30期

3 ;苦荞纳珍源系列白酒[J];法律与生活;2013年08期

4 王安虎,邓建平,耿选珍,熊梅;四川苦荞产业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种业;2003年10期

5 ;苦荞麦片项目简介[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4年03期

6 陈家礼;谢玉忠;;凉山州苦荞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粮食问题研究;2005年06期

7 林汝法;;发挥苦荞种植优势 做大做强苦荞产业[J];作物杂志;2008年05期

8 张清明;赵卫敏;桂梅;马裕群;;贵州苦荞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09年05期

9 刘新文;潘冠中;;昭通苦荞的国际化问题探索[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张时军;安顺兴;曹娜;;昭通市苦荞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许明;韩亮;李艳琴;;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A];第三届泛环渤海(七省二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国柱;申慧芳;;辐射诱变选育苦荞高黄酮突变体的研究[A];第六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核农学分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尚敇;王宗德;陈宏伟;邱业先;;添加锌素营养液对培养苦荞芽菜品质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杨春;陕方;薛春生;段亚利;丁卫英;;黑苦荞醋软胶囊的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振煌;王转花;;美拉德反应对苦荞过敏原Fag t3免疫活性的影响[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耀文;夏楠;杜晓磊;徐明;李艳琴;;苦荞SRAP和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海平;李灵芝;黄中奎;邢国明;;锰、锌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海平;李灵芝;郑少文;邢国明;;硼、锌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新宇;杨足君;冯娟;邓波;庞小峰;任正隆;;荞麦属植物分类的FTIR光谱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鹏 刘润合;灵丘两企业联手做强苦荞业[N];大同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蒋映春;愿凉山苦荞茶:一路走好[N];凉山日报(汉);2006年

3 林东升;甘洛建成万亩黑苦荞示范基地[N];农民日报;2007年

4 记者 翟培天;凉山成为我国最大的苦荞生产基地[N];四川科技报;2006年

5 梁新民 王虎成;三晋苦荞研究开发达国际先进水平[N];太原日报;2006年

6 杨美;甘洛黑苦荞一枝独秀[N];凉山日报(汉);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环太苦荞 “药食同补”[N];凉山日报(汉);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杨扬;我州苦荞产业又有新发展[N];凉山日报(汉);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小梅;博士与苦荞[N];贵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田雁 通讯员 刘润合 王鹏 刘富强;苦荞“种出”甜蜜生活[N];大同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国旭丹;苦荞多酚及其改善内皮胰岛素抵抗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董新纯;UV胁迫下苦荞类黄酮代谢及其防御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3 智秀娟;苦荞功能成分的研究及NIR技术在荞麦制品防伪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成磊;苦荞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芽期逆境胁迫中的应答及重组FtPAL和FtFLS的酶学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延利;萌发对苦荞黄酮合成的影响及萌发物抑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艳辉;苦荞麦脱壳工艺及主要参数的优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3 李俊芳;苦荞在彝族习俗中的社会功能分析[D];云南大学;2012年

4 阮池银;云南小凉山彝族苦荞文化的环境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赵琳;苦荞萌发期生理活性及其蛋白抗菌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晓丹;苦荞胁迫萌发及功能性成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7 陈英娇;苦荞蛋白酶解物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丁俐;苦荞叶茶加工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及其香气成分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9 朱智慧;施硒对苦荞抗衰老生理和硒含量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燕雪芬;苦荞苯丙氨酸解氨酶(FtPAL)和花青素还原酶(FtANR)的重组表达以及多克隆抗体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60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060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a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