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特质波动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06:35
【摘要】:经典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建立在市场无摩擦和投资者完全理性的假设之下,认为在均衡市场中只有系统性风险影响股票收益,公司层面的特质风险可以通过分散化投资规避。然而,首先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市场组合难以度量,以市场组合收益的Beta衡量系统性风险并不可靠,其次由于存在卖空限制、信息不对称等市场不完美因素,投资者不可能持有市场组合。因此,特质风险将影响股票预期收益。本文主要以中国股票市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现代计量模型和方法,通过投资组合分析、二维组合分析、横截面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等实证方法,探讨特质波动率的度量方法、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的关系、“特质波动率之谜”产生的原因以及特质波动率与其它特质层面风险的关系等问题。第一,考虑收益与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特质波动率的时变性和非对称性,提出以非线性-EGARCH(1,1)模型预测股票的预期收益,并以其估计股票的特质波动率。第二,检验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并考察特质波动率的估计方法、特质波动率的估计区间、样本频率、股票交易的受限程度等因素对特质波动率度量,以及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之间关系的影响,并发现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即“特质波动率之谜”。与CAPM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估计特质波动率相比,基于非线性-EGARCH模型估计特质波动率会使“特质波动率之谜”明显减弱。第三,从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两方面出发,分析产生“特质波动率之谜”的原因。从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出发,发现投资者偏好价格变化幅度较大的股票,剖析这种投资偏好与“特质波动率之谜”的内在联系,提出以价格极差作为投资者个人偏好的度量指标,并发现投资者个人偏好对“特质波动率之谜”有一定程度的解释能力。同时,有别于以分析师的预测度量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本文基于市场交易指标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反应,建立信息披露质量度量模型,并且发现信息披露质量正向预测股票预期收益,而且对“特质波动率之谜”也有一定程度的解释能力。然而,包括本文提出的价格极差和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在内,规模、流动性、换手率、收益反转,最大日收益等公司或股票层面的变量对“特质波动率之谜”的解释能力都有限,“特质波动率之谜”被解释的程度尚未达到15%。第四,作为刻画股票特质层面风险的二阶矩变量,特质波动率与最大日收益率和极端下行风险之间的关系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之一。最大日收益率与股票预期收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特质波动率对最大日收益率效应有一定的解释能力,然而受中国股票市场涨停交易规则的限制,最大日收益率却无法解释“特质波动率之谜”。以收益分布的左尾指数作为股票特质层面极端下行风险的代理指标,并且对股票预期收益有稳定的负向解释能力。与“特质波动率之谜”相比,月内最大日收益率效应以及极端下行风险对股票预期收益的影响都是次级效应,然而特质波动率也无法完全解释月内最大日收益率、极端下行风险对股票预期收益的预测能力。“特质波动率之谜”是有别于最大日收益率效应和极端下行风险溢价的股票市场异象。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士奇;;“预期收益率”计算机程序设计及算法[J];机械工厂设计;1987年05期

2 徐辉;;优质股预期收益率显著下降[J];证券导刊;2007年29期

3 范杰;;预期收益率高就给力?[J];卓越理财;2011年04期

4 刘志新,卢妲,黄昌利;中国股市预期收益率的横截面研究[J];经济科学;2000年03期

5 王兵;预期收益率与资金的分配[J];会计之友;1994年06期

6 黄少容;;如何正确分析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1期

7 黄大海,郑丕谔;股市预期收益率与波动关系的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8 王晓兰;;银行理财:定价愈加市场化[J];卓越理财;2014年01期

9 梁曦;;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实证分析——以招商银行焦点联动系列之104248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0 徐立新,谢承华;证券风险的计量与防范[J];社科纵横;200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潘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超4%[N];上海金融报;2011年

2 记者 丁大伟;西班牙 发行40亿欧元10年期国债[N];人民日报;2012年

3 记者 丁大伟;西班牙国债预期收益率上升[N];人民日报;2012年

4 商报记者 孟凡霞;超八成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不足5%[N];北京商报;2013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唐曜华;别再迷信 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N];证券时报;2013年

6 记者 潘晟;城商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更高[N];上海金融报;2013年

7 记者 谭亚敏;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跳水[N];期货日报;2013年

8 俞悦;下半年资金格局依然偏紧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回升[N];证券日报;2013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蔡恺;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连续8周走高[N];证券时报;2013年

10 记者 金苹苹;银行理财再现月末效应 预期收益率集体上浮[N];上海证券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邢红卫;特质波动率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许若宁;基于模糊信息处理的组合投资决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耿嘉良;中国A股市场预期收益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2 齐静;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D];广东财经大学;2013年

3 张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国股票市场预期收益率的实证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4 丁效琳;基于异质信念的股票定价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5 葛瑜;模糊条件下投资组合的两个模型[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37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737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d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