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03:44
【摘要】:北极航道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备用选择,在引起国际重视的背景下,对中国的经济、战略意义尤为重要。目前,北极航道涉及全球70%的国际贸易。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面临重新洗牌,北极航道能否实现东亚、欧洲和北美洲的经济大联盟,形成新的超级市场,以及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的促进和改变程度如何都有待研究。本文在综述了北极航道通航环境、法律地位、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经济效益、涉及的大国博弈及战略的基础上,首先理论探讨了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的基础,北极航道通过近北极国家使用北极航道产生贸易距离的缩短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距离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就成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影响的机制,北极航道从两个方面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影响,即北极航道对近北极国家其他航道的替代产生对近北极国家贸易的促进和对非近北极国家贸易的挤出。航运距离的长短会明显影响国家间的贸易效率,长距离运输将造成贸易效率损失,造成贸易的延迟,从而影响国家贸易的提高,缩小了即期贸易额,使得潜在的贸易额不能完全实现。北极航道可以明显缩短近北极国家远洋贸易航线的距离,使得贸易时间得以缩短,货物可以提前抵达目的地,缩短了交易周期,从而也缩短了微观层面企业的资金周转周期,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产生乘数效应,进一步促进了贸易效率的提高。近北极国家贸易效率的改善,将有利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上升,从而对非近北极国家的贸易造成挤出。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也表现在航运业的需求变化,航运业的市场需求是世界贸易的派生需求,受到世界贸易的直接影响。本文接下来对世界贸易格局、海运贸易格局、航运供给分析、航运运价分析、全球港口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全球贸易格局进行了现状分析;另外北极地区的矿物和油气资源也将对目前的国际资源分布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了国际资源的流向,而能源和资源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世界资源分布对未来资源走向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分析北极航道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而更好地分析其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基于前述的理论模型分析,本文接下来实证分析了北极航道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具体影响。第五章借鉴Feyrer(2009)对“六日战争”期间苏伊士运河关闭八年期间,由于运河关闭导致的贸易距离变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较具创新的研究了北极航道正常开通情况下对全球贸易总量的影响。以距离对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为基础,在对1990-2013年全球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以吨-公里计的全球贸易量和以吨计的全球贸易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的前提下,采用bayesianvar和vecm模型实证分析了距离对全球贸易的作用。结果表明,无论进口模型还是出口模型,以吨-公里计的全球贸易量和以吨计的全球贸易量表征的距离对贸易产生显著的负作用,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负作用也均是显著的。第六章通过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时变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首先对1995-2012年代表国(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美国)与相应样本国之间的贸易效率进行了测算。在贸易效率测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北极航道的开通对中国等贸易潜力进行了研究和测算,继而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结合当前的世界资源格局和储量分布,对全球贸易格局进行了分析。在样本国经北极航道航运距离有所减少的国家中,中国上海到贸易对象国主要港口经北极航道比经苏伊士运河,平均节约25.50%,比经巴拿马运河,平均节约38.98%;日本到贸易对象国主要港口相比苏伊士运河,经北极航道平均节省25.11%,相比巴拿马运河,则平均节省31.34%;韩国经北极航道比经巴拿马运河平均节省里程约26.45%,比经苏伊士运河平均节省里程38.02%;经北极航道里程有所减少的国家也相对较少,经北极航道比经苏伊士运河平均节约18.10%,比经巴拿马运河平均节约38.83%;而对于美国来说,北极航道影响其航运距离的国家仅仅是靠北极较近的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而如果选择到洛杉矶的远洋航道,北极航道并无优势。从航运距离的节省比例来看,相对于日本、韩国和德国,北极航道对中国的影响更大,而对美国的影响则相对最小,从北极航道改变远洋贸易距离层面讲,美国甚至并非直接利益相关国。测算结果表明,经北极航道,中国与航运距离有所缩短的部分国家的最大前沿进出口总额平均可提高9.83%,最大前沿进口总额平均可提高17.38%,最大前沿出口总额平均可提高6.11%。日本的结果相应为23.14%、32.93%、20.61%,韩国的结果相应为30.26%、22.08%、18.16%,德国的结果相应为14.03%、11.03%、16.55%。而实际上,最大前沿贸易额的增长是潜在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最大前沿贸易量,而从结果来看,中国的前沿贸易量目前已相对较大,从而造成增量较小。从经北极航道后的拓展空间来看,中国的结果分别为14.62倍、29.95倍和44.93倍,日本的结果分别为43.11倍、22.92倍、9.69倍;韩国的结果分别为47.45倍、87.02倍、14.41倍;德国的结果分别为1.12倍、0.71倍和2.18倍。德国的影响微乎其微,也暗示着对整个欧盟甚至欧洲的影响都将较小。中日韩的影响则要大得多,尤其是中国的出口贸易。而中日韩贸易量的加大,将挤占其他国家的贸易空间。本文最后对中国的北极战略给出了建议,包括加强与环北极国家尤其是俄罗斯的合作,加强与近北极国家之间的合作,及时调整资源进口结构,提高相应科研投入,提高相应造船、港口等产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及时调整港口腹地内地及产业结构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和扩大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42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世界,贸易指数,界海,经合组织


图 4-1 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经合组织工业生产指数、世界商品贸易和世界海运贸易指数(1975-2013)(1990=100)2数据来源:贸发会议秘书处,OECD 主要经济指标,2013 年 5 月;贸发会议,贸易和发展报告 2013;贸发会议,海运评述;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统计;世界贸易 2012-展望2013;2013 年的海运贸易指数是根据克拉克松研究公司预测的增长率计算出来的(ClarksonResearch Services,2013)。1WTO. World trade 2013, prospects for 2014[N]. Press release No. 721. Geneva. 14April.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青龙;;国际贸易的全成本论:一个概念性理论框架[J];财贸经济;2010年08期

2 李建丽;真虹;徐凯;;经济危机下航运运价与美国GDP的回归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郭其友;王春雷;;跨越“里昂惕夫之谜”:古典贸易分工理论的适用性解释[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4 李

本文编号:2740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740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d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