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稻集中育秧现状及发展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1;F32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书;水稻旱育浅植应把好四关[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1年06期
2 文云书;陈光玉;刘辉;袁方强;;水稻旱育中大苗丢秧不同基本苗对产量影响的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9年04期
3 熊玉唐,徐先骥,丁应林,王维福,黄绍锴,陈瑞秀;水稻旱育浅植施硅效果[J];作物杂志;1995年05期
4 刘嗣明,李德铸,戴思源;玉山县推行水稻旱育栽培的措施与步骤[J];江西农业科技;1995年02期
5 周学森;水稻旱育防御“青疯”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1996年S1期
6 代廷奎,张献龙,刘桂侠;水稻旱育严把四关[J];安徽农业;1997年03期
7 黄建兵,万贤宗,谭晓春;水稻旱育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8 张利平;水稻旱育身秧技术[J];山西农业;2001年05期
9 隋金波;王淑芹;;浅谈水稻小苗早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2期
10 吴仲珍;;黔东水稻旱育浅植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建华;;水稻生产、市场与技术发展情况的思考[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2 陈云呈;;中稻区杂交水稻高产障碍因子与对策[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韦国余;全县完成水稻旱育面积6500亩[N];黔西南日报;2010年
2 王勇 岑启根;水稻旱育浅植破解育秧难[N];黔西南日报;2010年
3 刘加海 迟立君 韩信;建三江全面提升水稻生产科技含量[N];北大荒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李秀蓉 冉耀贤;六十八团水稻种植水平居全国前列[N];兵团日报(汉);2011年
5 本报记者 石影;科技服务在行动[N];遵义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杨学礼;农字号科技成为吴忠农业增效的强力引擎[N];今日信息报;2006年
7 侯昭纯;叫响“中国绿色米都”[N];黑龙江日报;2007年
8 王雪琴;服务百姓 造福一方[N];黄山日报;2007年
9 刘作信;“三精”促跨越[N];北大荒日报;2010年
10 特约通讯员 王勇;大沙坝乡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N];铜仁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崔国贤;覆盖旱作水稻营养生理的变异特征及其适应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99年
2 潘文博;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潜力及发展战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3 朱红根;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影响的经济分析及其适应策略[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长柱;酵素型土壤活化剂苗特开对旱育秧苗及大田期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伍娟;湖南水稻集中育秧现状及发展对策[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丁子福;湖北省水稻丰产栽培集成模式技术经济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铮;辽粳系列水稻品种推广技术经济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赵理;水稻新品种临稻10号的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6 侯玉;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7 周丽静;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8 蓝平;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阳峰;陕南水稻优质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实践与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建新;信阳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增产技术途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0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76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