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能力驱动的组织敏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19:14
【摘要】:敏捷性是组织在当今高度变化与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重要成功因素。敏捷的组织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有效地对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做出反应,从而表现出更高的组织绩效。目前,组织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敏捷性,以开拓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和抓住商业机会。然而,组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与能力,尤其是IT及知识管理能力来构建组织敏捷性仍然是当前国内外研究和当前实际中的重点问题。 尽管学者和经理们对IT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与敏捷性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但是IT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对组织敏捷性的关系及相对影响还不够深入。IT能力与组织敏捷性的关系仍存在争议,知识管理能力与组织敏捷性的关系仍缺少进一步的实证证据。同时以往的对敏捷性的研究往往忽略了组织内外部的权变因素的影响。因此文章以组织敏捷性为研究对象,构建了IT与知识管理能力驱动的组织敏捷性总体框架及4个子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他们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分析。 首先,从组织敏捷性的两个维度(组织市场敏捷性与组织运作敏捷性)出发,分析这两种敏捷性的内涵,研究了与之相匹配的不同IT能力的作用机制。对于组织市场敏捷性而言,引入了吸收能力理论,分析了IT设施与IT运作不同的驱动方式。IT设施通过吸收能力对组织市场敏捷性产生积极影响,但并没有直接显著的关系;而IT运作对组织市场敏捷性既有直接又有间接联系。对于组织运作敏捷性而言,引入了Van Mieghem运作战略框架,分析了IT能力在资源与流程层面两类作用非线性的驱动方式。研究发现在资源层面IT基础设施与IT重构有着互补性关系,而在流程层面IT协调与IT基础是相互替代的。 其次,分析了IT资源与知识管理能力之间的关系。IT基础设施资源、IT人力资源与IT关系资源均对知识管理能力有着积极正向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组织的竞争优势。同时研究还发现三类IT资源的影响均受到了资源承诺的正向调节作用。当组织对IT的资源承诺越高时,IT资源对知识管理能力的影响作用越大。 最后,在前文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资源基础观点、知识基础观点和权变理论,分析了权变环境下IT与知识管理能力驱动的组织敏捷性模型。文章同时研究对比了IT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对组织敏捷性的相对影响。研究发现IT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均对组织敏捷性有着积极正向的作用,同时知识管理能力的影响要大于IT能力。在考虑的权变因素中,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了IT与知识管理能力对组织敏捷性的影响,信息强度正向调节了知识管理能力对组织敏捷性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0;F272;F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青山,李铁瑛;企业敏捷性及其评价[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铁骊;敏捷性组织的概念模型及其支持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07期

3 赵湘莲;;高新技术企业敏捷性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0期

4 刘煜;郑恒;;企业敏捷性评价新方法[J];商业时代;2006年33期

5 万文涛;黄运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敏捷性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6 Quan Jing;霍春辉;Ronaldo C.Parente;;组织敏捷性的形成机理模型与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12期

7 施国洪;黄后庆;王冰洁;;一种生产企业敏捷性的评估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1年13期

8 ;敏捷性对满足客户和公众需求至关重要[J];通讯世界;2011年08期

9 胡泳;;打造敏捷性企业[J];IT经理世界;2011年22期

10 朱妍玮;;企业敏捷性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商贸;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卢晓莉;罗键;;基于混合型专家系统的企业敏捷性评价系统[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2 仉福江;田也壮;;中美制造企业敏捷性改进的比较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解新安;华贲;陈清林;曾敏刚;梁仁;;过程工业企业生命周期及其敏捷性研究[A];过程系统工程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彭本红;吕永成;周瑞超;;基于熵和模糊技术的动态联盟企业的敏捷性评价[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5 翟运开;董芹芹;;基于敏捷性的供应链信息交流密度与利润之间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蔡喜林;;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吴玉崭;张平;;推力矢量对飞机敏捷性影响的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ichael H. Hugos;企业应重视敏捷性因素[N];计算机世界;2007年

2 陕西榆林绥德中学 马祝青;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3 苏恩泽;百尺日半,万世不竭[N];解放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伟;提高IT敏捷性 企业成功转型关键所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邢小萍;IBM:与用户共享SOA成果[N];网络世界;2008年

6 ;今天,IT依然重要[N];网络世界;2008年

7 小超;父亲与孩子接触好处多[N];吉林日报;2006年

8 濮端华;开足这台智力“发动机”[N];解放军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邹大斌;管理遭遇两大挑战[N];计算机世界;2003年

10 孙伟平;信息时代唯物史观的新发展[N];浙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毛弘毅;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能力驱动的组织敏捷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罗键;灵捷竞争时代下对制造企业敏捷性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王铁骊;基于敏捷性的制造企业组织变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李艳红;信息系统敏捷性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周华;面向共创价值的企业互动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岳红;制造企业的敏捷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陈鹏飞;市场导向下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敏捷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徐丽娜;大型超市组织环境与供应链敏捷性的关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黄运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敏捷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小飞;基于柔性的服务型制造敏捷性研究及应用[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6 常天妍;供应链敏捷性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章胜平;建筑企业敏捷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曹万里;推力矢量飞机过失速动态边界和敏捷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9 吴红玲;信息技术接受和企业组织敏捷性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孔令浩;面向集团分布式制造模式的敏捷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3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793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f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