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23:11
【摘要】:我国草地总面积有4亿多公顷,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近年来对草原开发和利用过度,导致全国将近9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和盐渍化。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内蒙古自治区草地的“三化”程度更为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恢复和改善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促进草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和谐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首先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根据经济学、制度学等相关理论对草原的公共物品属性、外部性等进行分析,为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基础。(2)从我国草原退化形势、草原生态服务功能和草原战略地位等方面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性。通过论述和分析国内外生态补偿实践案例、内蒙古财政主导型的生态补偿实践以及政策法规,了解到自治区实施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有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过低、补偿范围偏小、投入力度偏弱等问题。(3)根据样本点数据,运用CVM法计算出内蒙古居民支付保护费用的期望均值为每年每亩206.58元,且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内蒙古居民的民族、年龄、学历、家庭收入和关注程度等特性对“是否愿意为保护草原生态而支付一定的费用”的影响情况。(4)在对自治区居民草原生态补偿意愿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框架。且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确定补偿主体及补偿对象。(5)在补偿政策上,本文相对侧重于中央、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通过加大各级政府对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的资金力度以及建立各种融资渠道,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将会有更大的改进。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212;F812.8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212;F81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邦成,温林泉,陆根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J];生态经济;2005年01期
2 邢红;刘晶岚;;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公平与效益——北京市生态补偿机制实践的思考[J];中国林业;2006年21期
3 乔敬图;;从全局高度看待建立生态补偿机制[J];中国林业;2007年02期
4 王琳s
本文编号:2798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798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