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基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分布式组织协调工作机制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09:40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结构呈现一种分布式的结构形式,地理分散的组织运作结构越来越普遍,使成员之间存在着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等。对分布式组织而言,如果各位置点之间能够实现协调工作,分散的运作将无异于传统的组织形式。协调是分布式组织成功运作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分布式组织中时间上的、空间上的和职能上的分散性,造成了研究上的困难,限制了当前的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和网络分析的集成方法研究了分布式组织位置点间的协调工作机制。主要从交互记忆系统、演化博弈、行为规划理论、人际沟通网络结构、自我效能、集体效能等视角对地理分散的分布式组织的协调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刻分析和探讨。 从交互记忆系统和元网络视角构建了分布式组织协调工作的多智能体计算模型。用网络模型描述各位置点的个体、任务、专长及彼此之间的复杂联系和位置点间的协调结构,并基于交互记忆系统的任务执行、学习、遗忘、协调等规则驱动该模型。利用AnyLogic仿真平台和Java编程实现该计算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各位置点间的成员分布情况、交互记忆系统、个体拥有的知识量等对工作完成质量和完成时间等有着不同影响。 考虑分布式组织工作的互依性、位置点间的地理分隔、个体的协调沟通和学习等特征,着重分析个体的心理和社会属性,基于N人猎鹿演化博弈和行为规划理论构建了分布式组织协调工作的计算模型;并借助AnyLogic仿真平台,用Java编程语言实现了该多智能体仿真系统。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对协调行为的演化和任务完成有着显著影响,而组织的协调性对自我效能的作用很小;组织规模显著影响着协调行为的演化和扩散,但是对个体的自我效能影响很小;任务难度不同对组织协调工作行为演化有着相反的影响。 位置点间的沟通交流是协调的关键,所以聚焦分布式组织的沟通网络结构设计。每一个位置点内部不但存在着自己的局部交互网络,更存在着与其他位置点的沟通协调网络,从而形成分布式组织中的整体沟通交互的网络结构模式。从网络结构模式的角度讲,分布式组织的沟通结构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我们借助Watts的连通的卡夫曼网络结构模型构建了分布式组织的人际交互网络结构模型,然后基于NK模型和组织学习理论给出了组织学习绩效的运算。通过一系列的仿真实验检查了不同网络结构下的组织学习绩效。我们发现半隔离的网络结构是一种最优的模式,它能给组织带来较高的学习绩效。同时通过仿真我们验证了半分隔的网络结构在组织规模、学习速度、动荡的环境和成员关系变化情况下的具有很强的健壮性。 由于分布式组织中时间上的、空间上的和职能上的分散性,成员的认知过程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各位置点间的相互依赖性是分布式组织的固有属性。根据相互依赖性,我们提出了分布式组织中子单元间的相互依赖网络模型,然后基于行为规划理论和仿真方法研究了分布式组织的集体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化。实验结果表明:(1)组织规模影响着组织集体效能的演化,太大或太小的规模是无益的;(2)任务收益和任务成本对集体效能的演化作用很小,而任务难度对集体效能的演化和分布有着显著作用:(3)协调意愿影响着分布式组织的相互依赖网络结构,而其又进一步影响集体效能的演化和分布;(4)子单元间稍微地依赖程度的区别有益于集体效能的演化和增强成员的集体效能感;(5)子单元间的组织规模的不均衡能够降低集体效能。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P391.9;F272.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仿真方法和有关基本概念
    1.4 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及章节安排
2 交互记忆系统和元网络视角下的协调工作机制建模与仿真
    2.1 TMS和元网络对分布式组织协调的影响问题分析
    2.2 基于TMS和元网络的组织协调计算模型
    2.3 仿真系统实现及有效性验证
    2.4 TMS和元网络视角下的协调工作机制仿真实验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集成演化博弈和行为规划理论的协调行为建模和演化分析
    3.1 演化博弈和行为规划理论下的分布式组织协调行为分析
    3.2 协调行为建模
    3.3 基于行为规划理论和演化博弈的协调工作行为的仿真实验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分布式组织的人际沟通网络结构设计的建模与仿真
    4.1 分布式组织中的人际沟通对组织协调的影响及问题分析
    4.2 分布式组织中的沟通网络结构模型构建
    4.3 基于沟通网络结构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分布式组织的集体效能建模和仿真分析
    5.1 分布式组织中的集体效能存在性和相互依赖网络结构分析
    5.2 基于集体效能和相互依赖网络的分布式组织协调模型构建
    5.3 模型验证
    5.4 分布式组织的集体效能的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鲁;苏文明;;企业内组织的多智能体论述[J];科技广场;2008年02期

2 周頔;杨清平;李勇明;;多智能体协同选择的智能导购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17期

3 刘金琨,王树青;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智能CAD系统设计集成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0年03期

4 杨煜普,李晓萌,许晓鸣;多智能体协作技术综述[J];信息与控制;2001年04期

5 刘海龙,吴铁军,刘海龙;面向多智能体的知识查询管理语言模型分析[J];软件学报;2002年04期

6 杨玉君,程君实,陈佳品;基于替代传导径迹的多智能体增强式学习[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8期

7 方明;多智能体柔性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年01期

8 吴继伟,杨定鹏,萧蕴诗;多智能体协作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4年02期

9 李剑,成保栋,曹元大;一种多智能体协作中形成联盟的机制[J];计算机工程;2004年15期

10 陈雪江,杨东勇;基于强化学习的多智能体协作实现[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汉明;基于角色的多智能体社会模型研究与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刘海斌;基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分布式组织协调工作机制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苏厚胜;多智能体蜂拥控制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韩伟;电子市场环境下的多智能体学习与协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扬;网络环境下多智能体协调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薛宏涛;基于协进化机制的多智能体系统体系结构及多智能体协作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7 孙凤兰;多智能体网络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候健;分布式多智能体协调控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9 纪良浩;多智能体网络的一致性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谭拂晓;多智能体网络系统一致平衡点与合作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多智能体分层牵制蜂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吴祁阳;即时战略游戏场景中多智能体模型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裴一飞;有向数据链故障情况下多智能体网络的有限时间编队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白洁;模糊多智能体模型的同步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全平;基于多智能体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虚拟人群行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谢中凯;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空间增长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罗超;基于多智能体的高炉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8 戴俊;基于采样控制和量化通信的多智能体一致性问题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9 李歆;多智能体交通拥堵自组织控制策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10 刘庆飞;信息丢包下多智能体的一致性与锚点选择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4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844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