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外部治理环境、终极控制人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17:29
   作为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盈余管理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较为关心的话题。随着“法与金融”理论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经验证据表明外部治理环境能对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正处于新兴加转轨的特殊阶段,不同终极控制人类型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并存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特殊的制度背景会影响企业的市场表现和行为导向。本文尝试寻找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考察外部治理环境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机理,探寻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转变的制度根源,探讨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和行政级别情况下外部治理环境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差异。本文主要由七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界定了主要概念定义,描绘了本文的技术路线图;第二章主要梳理了盈余管理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并进行了文献评述;第三章主要描绘了各地区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区域分布特征图,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地区差异和空间集聚现象;第四章主要是考察了外部治理环境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转变的制度根源;第五章主要分析了终极控制人性质和行政级别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第六章基于终极控制人特征差异的视角,考察了外部治理环境和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盈余管理的交叉影响;第七章主要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区域分布特征有规律可循,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盈余管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和显著的集群现象。首先,通过绘制盈余管理区域分布特征图,发现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最低,西部地区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最高。而真实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却刚好相反,东部地区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最高,西部地区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最低;其次,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了组间差异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盈余管理差异显著;最后,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了盈余管理分别的空间特征,结果说明我国在大部分年度中盈余管理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具有显著的集群现象。(2)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可以有效的降低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却会诱发上市公司进行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随着我国外部治理环境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由应计盈余管理逐渐转向真实盈余管理。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考察外部治理环境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转变的制度根源。研究发现:外部治理环境与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而外部治理环境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却显著正相关;针对外部治理环境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更加高明,逐渐由易于发现的传统应计盈余管理转向难以察觉的真实盈余管理。(3)终极控制人性质可以对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产生显著的影响,而终极控制人行政级别仅对应计盈余管理能产生显著影响,对真实盈余管理并不能产生影响。从终极控制人性质和行政级别两方面出发,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考察了终极控制人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政府控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均更低;其次,相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中央政府控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低;最后,终极控制人行政级别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显著。(4)外部治理环境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效果受到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的影响。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约束力更强。相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对中央控制的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有着较强的约束作用,但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外部治理环境和终极控制人对盈余管理的交叉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两种盈余管理行为约束力更强;另一方面,相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对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发挥着更大的约束作用,但是外部治理环境对不同终极控制人行政级别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271;F275
【部分图文】:

区域分布,区域分布,盈余管理,应计


高低将31个省份分为三组,盈余管理程度最高的组在地图中标注的颜色最重,盈余管??理程度最低的组在地图中标注的颜色的最浅,盈余管理程度中度组的颜色居中,具体如??图3.1至3.5。其中,图3.1为釆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计量的应计盈余管理区域分布??特征,图3.2为采用Jones模型计量的应计盈余管理区域分布特征,图3.3为采用DeAngelo??模型计量的应计盈余管理区域分布特征,图3.4为采用Healy模型计量的应计盈余管理??区域分布特征,图3.5为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总量模型计量的真实盈余管理区域分布特征。??从上述图中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均较低,而西部地区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则较高。而真实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却刚好相反,即东部地区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较高,中西部地区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较低。是何种原因造成了如此的分布特征,还有??待后文进行深入的探索。??+▲?+?liK?^??.?.."?to*??執????图3.1?AEM—CMJones区域分布?图3.2?AEMJones区域分布??Fig.?3.1?Regional?distribution?of?AEM—CMJones?Fig.?3.2?Regional?distribution?of?AEM__Jones??-37-??

区域分布特征,政府干预,外部治理


为了直观的展示我国外部治理环境的地区分布特征,本章采用专业制图软??件ArcGIS绘制了我国外部治理环境区域分布特征图,其中地图中颜色越重的地区则表??明外部治理环境越好,具体特征情况如图4.1至图4.2所示。图4.1为政府干预区域分布??特征,图4.2为法治水平区域分布特征,从中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的外部治理环境明显好??过于中西部地区。??N?V?氣??‘??“‘??我乂、??*?"-ft??A??I??“??一??W?mm?v.红*?加????城?-jibi,????^?“?广5?jHP^'???????職???3so^?.??mtt?????图4.1政府干预的区域分布特征?图4.2法治水平的区域分布特征??Fig.?4.1?Regional?distribution?of?government?Intervention?Fig.?4.2?Regional?distribution?of?rule?of?law??结合前文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可以发现: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各地区的??外部治理环境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分布存在局域空间集群现象。有趣的是,仍有??部分省份的这两种分布并非完全匹配,即外部治理环境好的地区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却较高(例如福建等),或者外部治理环境差的地区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却较??低(例如四川等),如何来解释这一现象值得深思。经过观察发现,这些不匹配的省份??大多是处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交界区。由于受到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

区域分布,区域分布,盈余管理,应计


高低将31个省份分为三组,盈余管理程度最高的组在地图中标注的颜色最重,盈余管??理程度最低的组在地图中标注的颜色的最浅,盈余管理程度中度组的颜色居中,具体如??图3.1至3.5。其中,图3.1为釆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计量的应计盈余管理区域分布??特征,图3.2为采用Jones模型计量的应计盈余管理区域分布特征,图3.3为采用DeAngelo??模型计量的应计盈余管理区域分布特征,图3.4为采用Healy模型计量的应计盈余管理??区域分布特征,图3.5为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总量模型计量的真实盈余管理区域分布特征。??从上述图中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均较低,而西部地区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则较高。而真实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却刚好相反,即东部地区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较高,中西部地区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较低。是何种原因造成了如此的分布特征,还有??待后文进行深入的探索。??+▲?+?liK?^??.?.."?to*??執????图3.1?AEM—CMJones区域分布?图3.2?AEMJones区域分布??Fig.?3.1?Regional?distribution?of?AEM—CMJones?Fig.?3.2?Regional?distribution?of?AEM__Jones??-37-??

本文编号:2846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846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d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