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网络与营销动态能力的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学位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F719;F274
【部分图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图1.1技术路线图资料来源:作者整理所得1.4.2研究方法科学合适的研究方法能够使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科学性与规范性。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具体内容如下:(1)文献研究法利用国内外权威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与查询,在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7-图3.1企业网络、营销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理论研究模型资料来源:作者整理所得3.2研究假设3.2.1企业网络与营销动态能力企业网络是企业与其相关利益者网络之间形成的长期竞合的关系[64],涉及了供应商、经销商、顾客以及竞争对手等一系列可能产生竞争与合作的动态网络伙伴,而这种长期持续竞合的关系为网络合作伙伴后期从中获取所需的组织资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成为企业有效鉴别市场化资源的关键基矗而营销动态能力,属于一种动态能力,是在动态营销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理论,是描述企业在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营销环境中实现自身跨部门商业流程的反应和效率,进而快速满足客户有效需求的组织能力。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相关学者对其与企业网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探究。高志军等人(2014)在对企业成长理论的分析过程中,经过实证检验发现,网络的嵌入对动态能力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65]。蔡莉等人(2009)通过对175个新创样本企业调研得出,创新网络关系强度能够对动态能力以及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66]。董保宝(2010)经过对中国1200家高科技新型企业和传统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企业网络结构中的网络强度、网络密度及网络中心度均对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动态能力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作用[67]。而且,在交易成本理论视角下,李金凯等人(2015)更进一步发现,无论是网络的关系维度还是结构维度,小微企业的网络嵌入对其动态能力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并能够从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性等方面为企业的网络合作伙伴带来较强的信任与可靠性,使能力在动态中得到提升[68]。综上可以认为,企业网络的关系维度与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9-本研究前文对各变量已经构建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关系假设,这时就需要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收集的样本与所构建模型的拟合度是否良好,以保证可以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分析。通常来说,模型的拟合指标包含卡方统计量、RMSEA值、CFI、GFI、IFI等参考指标,各指标都具有相应的参考值,如果指标达到参考值的标准,则认为拟合度良好。本研究依据以往大多学者的做法,选取了2/df、RMSEA、CFI、NFI、IFI和TLI等指标来综合判别模型拟合好坏。通常来说,2/df不超过2,拟合度较好,2/df在2与5之间,则可以接受。RMSEA值低于0.5,说明拟合较好,RMSEA值低于0.08,则可以接受;其他指标要求大于0.9,如果越接近1,则拟合效果越好。此外收敛效度一般通过标准化因子载荷、组合信度CR值和平均提取方差AVE值三个指标进行检验,指标要求分别大于0.5、0.7、0.5。下面分别进行企业网络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收敛效度分析、模型拟合指标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如图5.1所示。图5.1企业网络验证性因子分析资料来源:软件运行后所得如图5.1所示,使用Amos软件对测量模型进行分析,企业网络中四个维度依次用不同字母NR、ND、NS、NC来表示,测量指标数量依次为3个、4个、3个和4个。单箭头和双箭头分别代表载荷系数和相关系数。企业网络收敛效度检验结果如表5.7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宁;;营销动态能力二阶多维概念模型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李巍;周娜;丁超;;营销创新视野下营销动态能力的效用机制——基于“冷酸灵”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7年02期
3 李巍;;营销动态能力的概念与量表开发[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年02期
4 马浩;;动态能力是与非[J];清华管理评论;2017年12期
5 伍婵提;蒋天颖;;组织动态能力与知识创新的关系:一项元分析的检验[J];技术经济;2018年04期
6 辛蔚;何地;孙凯;;创新视角下动态能力研究综述——脉络梳理及理论框架构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06期
7 陈劲;丁文星;;动态能力与水之哲学[J];清华管理评论;2018年04期
8 刘尉;包文瑜;;营销动态能力框架的整合[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年08期
9 王昌林;;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三要素[J];企业管理;2017年05期
10 陈思洁;宋华;;从企业动态能力到产业动态能力[J];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宁;营销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孟晓斌;国际创业背景下中小企业组织动态能力及其绩效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陈夙;企业家社会资本、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4 张珣;中国企业国际化营销动态能力形成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郭净;国际化企业营销动态能力对竞争战略及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6 李文;企业网络对营销动态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俞枫;以动态能力为中介的信息技术驱动的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张惠琴;动态能力、创新氛围、知识分享对创新行为的跨层次效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江成城;供应链动态能力及其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李巍;国际营销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与关键驱动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婉卿;营销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20年
2 武飞;基于企业网络与营销动态能力的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20年
3 王睿智;国际企业营销动态能力构成维度分析与评价模型建立[D];南开大学;2011年
4 于英姿;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动态能力模型及重要性-绩效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5 张雨晨;实体经济企业二次创业的“动态能力—组织知识”演进机制[D];广西大学;2019年
6 喻思阳;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S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7 刘梦奇;跨界搜索与动态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案例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8 熊鑫钰;企业领导风格、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9 姜乐云;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年
10 卢正保;管理认知、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9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889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