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对减贫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19 20:3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减贫事业。截至2019年,中国仅剩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在全球的减贫事业中已经创造了70%的贡献率,是国际减贫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一切都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把促进发展、消除贫困作为本国人权保障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在2015年,中国提出以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目标,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减贫行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2020年后中国不存在贫困问题,而是意味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综合生活水准,从消除数量型绝对贫困转向高质量扶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双边对外贸易额大幅度增加。在2019年,东盟以6415亿美元的贸易额超越美国,历史性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器。因此,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减贫的影响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如何设定国家扶贫事业的基本思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减贫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以贸易自由化理论、平衡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中国减贫的现状与贸易自由化程度,科学选取度量各省份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及贫困的指标,基于2006年~201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的年鉴统计数据,选取了6个沿海省份、9个内陆省份,共计15个省份为样本,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等方法,以最低收入10%人口及低收入10%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份额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引入FTA虚拟变量与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交互项,从交互项对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份额的影响,综合考察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对减贫的影响。第一,构建贫困人口收入决定模型。本文借鉴Frankel and Romer的收入决策模型,根据理论与实际,选取公路里程数、通货膨胀率、每年高校招生人数、实际经济增长率及政府支出为控制变量,通过引入FTA虚拟变量与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交互项,首先实证研究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对两组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1)整体上,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提高最低收入和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且对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减贫效果相对更大。(2)分区域研究发现,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地提高沿海地区最低和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但对内陆省份最低和低收入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作用不明显。第二,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化对贫困人口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有助于增加最低收入贫困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份额,对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影响不显著,即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增加最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份额,缩小其收入差距。(2)分区域而言,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只能有效增加沿海省份最低收入贫困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份额,对沿海省份低收入贫困人口及内陆省份贫困人口的收入份额都没有显著地正向作用。最后,本文从提高最低收入和低收入贫困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份额两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学位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F752.7;F323.8
【部分图文】:
第3章贸易自由化对减贫影响的理论分析21效促进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增加了贫困人口脱贫的可能性,从而达到贫困减缓的效果。其中,政府支出对贫困人口收入的提高可以用IS-LM模型来分析,接下来主要从政府支出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比较静态角度去分析。如图3-4所示,IS曲线和LM曲线相较于点,得到了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平衡下的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当国家增加政府支出,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IS曲线向右移,移到,形成新的均衡点,得到了新的均衡利率水平与国民收入水平和,在乘数作用的影响下,国民收入水平会进一步扩大。若利率水平不变,由于实施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支出的增加,使得IS曲线会进一步向右移,得到新的均衡点,此时国民收入水平为。由此可见,政府对贫困人口转移支付的增加将能明显地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份额,促进收入的平等。图3-4政府支出变动的比较静态分析(2)通过价格水平影响收入分配图3-5通过价格水平影响收入分配经典的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指出,贸易自由化会使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价格得到提升,该商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价格也将贸易自由化具有比较优势商品要素价格的上升收入差距减小贫困减缓S-S定理
第4章中国的减贫现状及与贸易自由化进程23第4章中国的减贫现状及与贸易自由化进程4.1中国的减贫现状4.1.1中国整体减贫现状贫困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特别是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农民仅获得一小部分的土地使用权,一方面,使用权交易权利的缺失压低农村土地的价格,根本无法吸引资本的涌入;另一方面,由于无法使用土地进行抵押,所以,农民普遍存在贷款困难,无法获得充足的生产资金,导致农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进一步影响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这最终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导致了贫困问题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自对外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我国领导人也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一直以来,国家将扶贫工作视为重要战略部署,全方位开展扶贫工作,使得农村贫困人口及发生率急剧下降。在1978年那年,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统计数据共计7.7亿人,农村人口普遍处于贫困境地。经过长达42年的奋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截至2017年,仅剩0.3亿,我国开展的扶贫工作总计共减少7.4亿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平均每年减少近1900万人。与此同时,我们关注到农村脱贫事业发生的显著变化,农村贫困发生比率由97.5%降到了3.1%,年均下降2.4%,中国做出的努力为全球贫困事业做出了超过70%的贡献。参考2018年中国农村贫困检测报告的统计资料,中国历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的变化如图4-1所示。图4-1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
第4章中国的减贫现状及与贸易自由化进程27图4-2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及占比2002年,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刚刚启动建设,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只有547.7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8.82%,还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观察图4-2,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不管是从量上还是从增速上来看,都呈现的是一个上涨的趋势,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投入使用时,双方之间不断的经贸合作使得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就增长了5.3倍。到2011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以3630.9亿美元超过中日贸易,所以,东盟超过日本并且成功地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和洽谈,到2017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高达514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8.52%,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连续七年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期间,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和2015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贸易额两度下滑。2009年贸易额下滑与全球经济危机有关,当时全世界贸易同步萎缩,中国—东盟也不例外。到了2015年,国际产业分工发生巨大变化,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导致大批外国企业退出中国市场,中国人口红利优势不再凸显,相反,东盟部分国家则脱颖而出,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替代,中国低端制造业市场优势不再,而高端市场还未培养起来,才导致2015年和201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下降。4.2.2中国沿海与内陆省份贸易自由化现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加入WTO组织,通过不断加深贸易自由化,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0416
【学位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F752.7;F323.8
【部分图文】:
第3章贸易自由化对减贫影响的理论分析21效促进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增加了贫困人口脱贫的可能性,从而达到贫困减缓的效果。其中,政府支出对贫困人口收入的提高可以用IS-LM模型来分析,接下来主要从政府支出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比较静态角度去分析。如图3-4所示,IS曲线和LM曲线相较于点,得到了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平衡下的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当国家增加政府支出,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IS曲线向右移,移到,形成新的均衡点,得到了新的均衡利率水平与国民收入水平和,在乘数作用的影响下,国民收入水平会进一步扩大。若利率水平不变,由于实施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支出的增加,使得IS曲线会进一步向右移,得到新的均衡点,此时国民收入水平为。由此可见,政府对贫困人口转移支付的增加将能明显地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份额,促进收入的平等。图3-4政府支出变动的比较静态分析(2)通过价格水平影响收入分配图3-5通过价格水平影响收入分配经典的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指出,贸易自由化会使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价格得到提升,该商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价格也将贸易自由化具有比较优势商品要素价格的上升收入差距减小贫困减缓S-S定理
第4章中国的减贫现状及与贸易自由化进程23第4章中国的减贫现状及与贸易自由化进程4.1中国的减贫现状4.1.1中国整体减贫现状贫困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特别是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农民仅获得一小部分的土地使用权,一方面,使用权交易权利的缺失压低农村土地的价格,根本无法吸引资本的涌入;另一方面,由于无法使用土地进行抵押,所以,农民普遍存在贷款困难,无法获得充足的生产资金,导致农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进一步影响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这最终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导致了贫困问题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自对外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我国领导人也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一直以来,国家将扶贫工作视为重要战略部署,全方位开展扶贫工作,使得农村贫困人口及发生率急剧下降。在1978年那年,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统计数据共计7.7亿人,农村人口普遍处于贫困境地。经过长达42年的奋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截至2017年,仅剩0.3亿,我国开展的扶贫工作总计共减少7.4亿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平均每年减少近1900万人。与此同时,我们关注到农村脱贫事业发生的显著变化,农村贫困发生比率由97.5%降到了3.1%,年均下降2.4%,中国做出的努力为全球贫困事业做出了超过70%的贡献。参考2018年中国农村贫困检测报告的统计资料,中国历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的变化如图4-1所示。图4-1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
第4章中国的减贫现状及与贸易自由化进程27图4-2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及占比2002年,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刚刚启动建设,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只有547.7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8.82%,还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观察图4-2,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不管是从量上还是从增速上来看,都呈现的是一个上涨的趋势,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投入使用时,双方之间不断的经贸合作使得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就增长了5.3倍。到2011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以3630.9亿美元超过中日贸易,所以,东盟超过日本并且成功地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和洽谈,到2017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高达514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8.52%,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连续七年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期间,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和2015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贸易额两度下滑。2009年贸易额下滑与全球经济危机有关,当时全世界贸易同步萎缩,中国—东盟也不例外。到了2015年,国际产业分工发生巨大变化,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导致大批外国企业退出中国市场,中国人口红利优势不再凸显,相反,东盟部分国家则脱颖而出,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替代,中国低端制造业市场优势不再,而高端市场还未培养起来,才导致2015年和201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下降。4.2.2中国沿海与内陆省份贸易自由化现状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加入WTO组织,通过不断加深贸易自由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研究[J];商;2015年48期
2 赵金龙;赵明哲;;CAFTA对中国和东盟六国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J];财贸经济;2015年12期
3 宋扬;赵君;;中国的贫困现状与特征:基于等值规模调整后的再分析[J];管理世界;2015年10期
4 许统生;缪晗;;东盟10+3制造业国家边界效应测度及影响因素[J];经济经纬;2015年03期
5 蒋冠;霍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及贸易潜力——基于引力模型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02期
6 王春超;叶琴;;中国农民工多维贫困的演进——基于收入与教育维度的考察[J];经济研究;2014年12期
7 林文;邓明;;贸易开放度是否影响了我国农村贫困脆弱性——基于CHNS微观数据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6期
8 原瑞玲;田志宏;;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4期
9 曾国彪;姜凌;;贸易开放、地区收入差距与贫困:基于CHNS数据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3期
10 程伟晶;冯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基于三阶段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2890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890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