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2 08:58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银行电子化和区域网络化以来,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金融科技也应运而生。从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且还涌现出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科技等新型金融企业。这意味着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已经势不可挡,既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带来了诸多挑战,也为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优化带来了契机。商业银行如何应用金融科技,加快业务的创新发展,优化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使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本文通过对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优化展开分析研究,旨在帮助商业银行提升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业务优化。本文在对金融科技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进行论述;接着从资产类业务、负债类业务和中间业务论述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的挑战,从中发现商业银行面对金融科技挑战的短板主要是金融科技应用能力有待提升,金融科技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和金融科技人才短缺。为更有效地分析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以2013—201...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近五年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变化比较图(单位:万亿元)
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优化研究123.1.2负债类业务所谓的商业银行负债类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其包括个人存款、企事业单位存款、同业存款以及投资人的委托资金等等。商业银行属于负债经营,需要商业银行支付一定的利息。如在储蓄存款中,有定期和活期储蓄,既方便了人们的资金管理,又实现了资金的保值增值,最重要的是负债类业务确保了商业银行负债经营。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需要商业银行注重风险管理,有充裕的存款储备金。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①,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92.79万亿元。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类业务具体的变化情况见图3-2。图3-2近五年我国商业银行总负债情况图(单位:万亿元)3.1.3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重要来源。商业银行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技术、资金、商业信誉等资源,在尽量不使用自身资财的情况下,以中间人身份为客户提供咨询、代理、担保等服务,并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由于中间业务存在成本低廉等特征,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②,2019年上半年我国主要国有商业银行中非利息收入最高的是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达1436多亿元;其次是建设银行,为1110多亿元;中国银行排名第三,为950多亿元。具体情况见图3-3。①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官网:http://www.cbirc.gov.cn②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官网:http://www.cbirc.gov.cn
3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与管理现状13图3-3国有商业银行2019年上半年中间业务收入情况(单位:亿元)3.2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管理情况3.2.1资产负债管理我国商业银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尝试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当时由人民银行制订了相关的存贷款管理制度,是按照实存实贷、总量平衡的原则进行的,也就是存款多,贷款就多。由于当时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制度,银行资产流动性主要依靠吸收存款,银行资产负债利率风险较小,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则较大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监管部门允许商业银行在1987年尝试进行资产负债管理。人民银行在1994年出台了《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实行贷款限额项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6年12月,《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该通知的出台主要是对1994年资产负债比例进行调整,本次调整主要涉及境外资金运用比例、国际商业借款等内容,并在原有监管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了6项新指标;人民银行在1998年放宽了贷款限额控制,但是本次放宽仅限于国有商业银行,要求国有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开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作为《商业银行法》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开展各项业务必须要遵守的规定,也是银行自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对我国金融环境详细调查后,决定在1998年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制。但是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要严格遵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从国有商业银行角度来看,这种全新管理模式将会提升其发展积极性,并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使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还对金融秩序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科技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J]. 邱寒. 甘肃金融. 2019(11)
[2]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效应研究[J]. 袁秀文,曹源芳. 金融教育研究. 2019(05)
[3]金融科技赋能中小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J]. 史真真. 金融教育研究. 2019(05)
[4]金融科技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转型思考[J]. 翁颖.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7)
[5]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创新趋势分析[J]. 蒋亚利.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9(08)
[6]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分析[J]. 余丹丹. 科技经济市场. 2019(08)
[7]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J]. 乔征艳.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5)
[8]金融科技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在第七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的演讲[J]. 陈颖. 中国经贸导刊. 2019(13)
[9]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J]. 朱坤礼.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12)
[10]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J]. 赵令希. 现代商贸工业. 2019(13)
硕士论文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 朱蓓蓓.扬州大学 2019
本文编号:2953064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近五年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变化比较图(单位:万亿元)
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优化研究123.1.2负债类业务所谓的商业银行负债类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其包括个人存款、企事业单位存款、同业存款以及投资人的委托资金等等。商业银行属于负债经营,需要商业银行支付一定的利息。如在储蓄存款中,有定期和活期储蓄,既方便了人们的资金管理,又实现了资金的保值增值,最重要的是负债类业务确保了商业银行负债经营。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需要商业银行注重风险管理,有充裕的存款储备金。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①,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92.79万亿元。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类业务具体的变化情况见图3-2。图3-2近五年我国商业银行总负债情况图(单位:万亿元)3.1.3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重要来源。商业银行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技术、资金、商业信誉等资源,在尽量不使用自身资财的情况下,以中间人身份为客户提供咨询、代理、担保等服务,并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由于中间业务存在成本低廉等特征,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②,2019年上半年我国主要国有商业银行中非利息收入最高的是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达1436多亿元;其次是建设银行,为1110多亿元;中国银行排名第三,为950多亿元。具体情况见图3-3。①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官网:http://www.cbirc.gov.cn②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官网:http://www.cbirc.gov.cn
3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与管理现状13图3-3国有商业银行2019年上半年中间业务收入情况(单位:亿元)3.2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管理情况3.2.1资产负债管理我国商业银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尝试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当时由人民银行制订了相关的存贷款管理制度,是按照实存实贷、总量平衡的原则进行的,也就是存款多,贷款就多。由于当时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制度,银行资产流动性主要依靠吸收存款,银行资产负债利率风险较小,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则较大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监管部门允许商业银行在1987年尝试进行资产负债管理。人民银行在1994年出台了《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实行贷款限额项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6年12月,《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该通知的出台主要是对1994年资产负债比例进行调整,本次调整主要涉及境外资金运用比例、国际商业借款等内容,并在原有监管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了6项新指标;人民银行在1998年放宽了贷款限额控制,但是本次放宽仅限于国有商业银行,要求国有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开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作为《商业银行法》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开展各项业务必须要遵守的规定,也是银行自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对我国金融环境详细调查后,决定在1998年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制。但是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要严格遵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从国有商业银行角度来看,这种全新管理模式将会提升其发展积极性,并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使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还对金融秩序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科技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J]. 邱寒. 甘肃金融. 2019(11)
[2]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效应研究[J]. 袁秀文,曹源芳. 金融教育研究. 2019(05)
[3]金融科技赋能中小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J]. 史真真. 金融教育研究. 2019(05)
[4]金融科技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转型思考[J]. 翁颖.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7)
[5]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创新趋势分析[J]. 蒋亚利.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9(08)
[6]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分析[J]. 余丹丹. 科技经济市场. 2019(08)
[7]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J]. 乔征艳.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5)
[8]金融科技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在第七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的演讲[J]. 陈颖. 中国经贸导刊. 2019(13)
[9]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J]. 朱坤礼.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12)
[10]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J]. 赵令希. 现代商贸工业. 2019(13)
硕士论文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 朱蓓蓓.扬州大学 2019
本文编号:2953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295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