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上市公司国际化经营、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0 07:19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中国是全球范围内第二大经济体,近十多年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和出口总额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国际化经营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国际化经营有利于企业从技术、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升级,进而使公司的财务绩效和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企业国际化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不正确的短视行为也暴露出来,很多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主动履行社会义务,这不仅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和财务绩效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平稳有序运行。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本文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其次,选取2016-2018年间符合条件的77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共2322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用总资产收益率、境外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以及和讯网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专业评分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国际化经营程度以及社会责任的指标,另外论文选取了六个控制变量,分别为:公司规模、资本结构、流动比率、现金流能力、净资产收益...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案及研究路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径
2 国际化经营、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国际化经营
2.1.2 社会责任
2.1.3 财务绩效
2.2 相关理论
2.2.1 国际化经营相关理论
2.2.2 社会责任相关理论
2.2.3 财务绩效相关理论
3 国际化经营、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国际化经营程度与财务绩效
3.2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
3.3 国际化经营程度、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样本选取
4.1.2 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取
4.2.1 被解释变量指标的选取
4.2.2 解释变量指标的选取
4.2.3 控制变量指标的选取
4.3 模型构建
5 国际化经营程度、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共线性分析
5.4 多元回归分析
5.4.1 国际化经营程度对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5.4.2 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5.4.3 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6 实证结果分析及相关建议
6.1 实证结果分析
6.2 相关建议
6.2.1 企业角度
6.2.2 政府及公众角度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178944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案及研究路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径
2 国际化经营、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国际化经营
2.1.2 社会责任
2.1.3 财务绩效
2.2 相关理论
2.2.1 国际化经营相关理论
2.2.2 社会责任相关理论
2.2.3 财务绩效相关理论
3 国际化经营、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国际化经营程度与财务绩效
3.2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
3.3 国际化经营程度、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样本选取
4.1.2 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取
4.2.1 被解释变量指标的选取
4.2.2 解释变量指标的选取
4.2.3 控制变量指标的选取
4.3 模型构建
5 国际化经营程度、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共线性分析
5.4 多元回归分析
5.4.1 国际化经营程度对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5.4.2 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5.4.3 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6 实证结果分析及相关建议
6.1 实证结果分析
6.2 相关建议
6.2.1 企业角度
6.2.2 政府及公众角度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178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178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