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整治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17:44
当前我国农村已进入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土地仍是贫困地区居民赖以生存、脱贫致富的重要生计资料。农村土地在近年来通过综合整治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居民耕地相对匮乏、用地零散粗放等问题,因此研究农地整治对贫困治理的效果能够帮助贫困地区更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目前对贫困治理的相关研究通常采用贫困发生率来进行衡量,而贫困脆弱性作为一个具有动态性和前瞻性的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度量农户在未来的福利水平与生计状况。因此,研究农地整治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果,有利于农户提高生计资本,从而达到抵御风险、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目标。本文立足于农户家庭视角,结合经济学与土地资源学等经典理论,阐释了农地整治如何在理论层面对农户贫困脆弱性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户样本的家庭特征来进行其生计状况的事前预估,进而实现农地整治对贫困脆弱性影响的计量分析。研究中使用的农户样本数据均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样本处理过程中保留了农村观察点的数据,并且在剔除收入、资产等重要变量缺失的家庭样本后,选取了 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都参与追踪...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理论分析框架示意图??(3)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部分主要分两部分:其一为利用FGLS模型进行贫困脆弱性指标的??数值测算,其二为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与倾向得分匹配双童差分法(PSM-??
重歲工商大学._士学.位.论文第2拿概念界定及埋论棊础??储蓄能力??u?供给恶性循环圈??收;^)?_?产tB^)?一?生产率一?本?1^^)??—?需^性循环圈??低购买力?低投融??图2.1贫困恶性循环图示??2.?2.?2二元经济理论??随翁对欠发达地区的深入研艽,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贫固恶性循环理论”所提??出的大规模投资在欠发达地区是不易实现的,继而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均衡经济??增长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增长极理论”与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论”??及其衍生的“二元经济理论”等。??(1)?“增长极”理论及其衍生??“增长极“这个概念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来的,其主要观点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増长起始于产业聚集的中心,该经济中心最开始是吸引区域内各方优质资??源,然后对其进行整合利用,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经济发展。但是,当“增长极”??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它又会通过溢出效应来帮助整个区域经济实现整体??增长。“增长极”理论提出来后,很多区域经济学者利用该理论进行产业规划与经??济预测。而后,佩鲁的学生布代维尔将此理论放入宏观经济研究框架中,得出发达??地区能够利用增长极的辐射效应来引领整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2)?“循环累积圓果”理论??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论“与“增长极”理论有所不同,它的主要观点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会经济发展,遠距来源于这些地区间所拥有的初始禀赋不同。??缪尔达尔认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遵循着以下规律:拥有较好初始稟赋与外部??环境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地区,这种不平衡发展的趋势会随着资源??不断分化而逐渐增强,进而扩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最后
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农地整治对贫困脆弱性影响的理论分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效应,从而拉动上下游产业卖现规模发展模式,带动贫困??农卢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土地数量|??—自然资本??农田配套???^-jrj农技知识??人力资本'??兼业发展???1新型经营模式?—?农户生计资本??农地整治<?I-??金融资本^??I?\?经济收入?g??\|?i?低??农业贷款??物质资本?卜机械设备|?j贫困脆弱性??Jf?农地纠纷??—社会资本?|??区域特色产业??图3.1农地整治对贫困脆弱性影响机制图??3.?3本章小结??本章开篇首先分析了农地整治与贫困脆弱性的理论联系,承接上一拿的理论??基础研究。理论联系是在相关经典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农地整治与贫困脆弱性??这两个概念的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本研究得以成立的逻辑支撑。接着,在理论联系??的基础上,继续从经济学逻辑出发,分析农地整治如何对农户家庭未来各项生计资??本产生影响,也就是农地整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机制分析,如图3.?1所示。??本章是理论研究的成果,完善了全篇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后面的现状分析、实证研??宄做好支撑。??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 汪三贵,冯紫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2]我国农村家户多维贫困脆弱性的测度分析[J]. 李丽忍,陈云. 统计与决策. 2019(11)
[3]多维贫困视角下土地整治的减贫成效评价[J]. 贺胜年,史志乐,王升. 农村经济. 2019(04)
[4]中国精准扶贫土地整治的典型模式[J]. 臧玉珠,刘彦随,杨园园,王永生. 地理研究. 2019(04)
[5]贫困地区荒山土地整治的综合效应研究——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英文)[J]. 吴一凡,冯巍仑,周扬.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9(05)
[6]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转型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万顷良田工程为例[J]. 陈浮,曾思燕,张志宏,朱凤武,许桃元,张绍良. 中国土地科学. 2018(12)
[7]土地扶贫的减贫效应及实现路径分析——基于土地资源“三位一体”属性视角[J]. 钟文,钟昌标,马超. 农村经济. 2018(11)
[8]四川省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J]. 王旭熙,苏春江,彭立,徐定德,陈田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10)
[9]土地整治在贫困地区的减贫绩效[J]. 张琦,石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10]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J]. 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 地理学报. 2018(10)
博士论文
[1]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 魏洪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2]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及路径研究[D]. 刘海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贫困脆弱性视角下新农合减贫效果研究[D]. 高丽晴.东北财经大学 2018
[2]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D]. 匡丽花.江西农业大学 2015
[3]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D]. 樊荣.南京农业大学 2011
[4]我国农村居民家庭脆弱性测度[D]. 刘红丽.山西财经大学 2011
[5]贫困脆弱性度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黄小琳.云南财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56872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理论分析框架示意图??(3)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部分主要分两部分:其一为利用FGLS模型进行贫困脆弱性指标的??数值测算,其二为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与倾向得分匹配双童差分法(PSM-??
重歲工商大学._士学.位.论文第2拿概念界定及埋论棊础??储蓄能力??u?供给恶性循环圈??收;^)?_?产tB^)?一?生产率一?本?1^^)??—?需^性循环圈??低购买力?低投融??图2.1贫困恶性循环图示??2.?2.?2二元经济理论??随翁对欠发达地区的深入研艽,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贫固恶性循环理论”所提??出的大规模投资在欠发达地区是不易实现的,继而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均衡经济??增长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增长极理论”与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论”??及其衍生的“二元经济理论”等。??(1)?“增长极”理论及其衍生??“增长极“这个概念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来的,其主要观点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増长起始于产业聚集的中心,该经济中心最开始是吸引区域内各方优质资??源,然后对其进行整合利用,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经济发展。但是,当“增长极”??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它又会通过溢出效应来帮助整个区域经济实现整体??增长。“增长极”理论提出来后,很多区域经济学者利用该理论进行产业规划与经??济预测。而后,佩鲁的学生布代维尔将此理论放入宏观经济研究框架中,得出发达??地区能够利用增长极的辐射效应来引领整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2)?“循环累积圓果”理论??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论“与“增长极”理论有所不同,它的主要观点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会经济发展,遠距来源于这些地区间所拥有的初始禀赋不同。??缪尔达尔认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遵循着以下规律:拥有较好初始稟赋与外部??环境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地区,这种不平衡发展的趋势会随着资源??不断分化而逐渐增强,进而扩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最后
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农地整治对贫困脆弱性影响的理论分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效应,从而拉动上下游产业卖现规模发展模式,带动贫困??农卢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土地数量|??—自然资本??农田配套???^-jrj农技知识??人力资本'??兼业发展???1新型经营模式?—?农户生计资本??农地整治<?I-??金融资本^??I?\?经济收入?g??\|?i?低??农业贷款??物质资本?卜机械设备|?j贫困脆弱性??Jf?农地纠纷??—社会资本?|??区域特色产业??图3.1农地整治对贫困脆弱性影响机制图??3.?3本章小结??本章开篇首先分析了农地整治与贫困脆弱性的理论联系,承接上一拿的理论??基础研究。理论联系是在相关经典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农地整治与贫困脆弱性??这两个概念的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本研究得以成立的逻辑支撑。接着,在理论联系??的基础上,继续从经济学逻辑出发,分析农地整治如何对农户家庭未来各项生计资??本产生影响,也就是农地整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机制分析,如图3.?1所示。??本章是理论研究的成果,完善了全篇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后面的现状分析、实证研??宄做好支撑。??2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 汪三贵,冯紫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2]我国农村家户多维贫困脆弱性的测度分析[J]. 李丽忍,陈云. 统计与决策. 2019(11)
[3]多维贫困视角下土地整治的减贫成效评价[J]. 贺胜年,史志乐,王升. 农村经济. 2019(04)
[4]中国精准扶贫土地整治的典型模式[J]. 臧玉珠,刘彦随,杨园园,王永生. 地理研究. 2019(04)
[5]贫困地区荒山土地整治的综合效应研究——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英文)[J]. 吴一凡,冯巍仑,周扬.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9(05)
[6]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转型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万顷良田工程为例[J]. 陈浮,曾思燕,张志宏,朱凤武,许桃元,张绍良. 中国土地科学. 2018(12)
[7]土地扶贫的减贫效应及实现路径分析——基于土地资源“三位一体”属性视角[J]. 钟文,钟昌标,马超. 农村经济. 2018(11)
[8]四川省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J]. 王旭熙,苏春江,彭立,徐定德,陈田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10)
[9]土地整治在贫困地区的减贫绩效[J]. 张琦,石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10]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J]. 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 地理学报. 2018(10)
博士论文
[1]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 魏洪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2]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及路径研究[D]. 刘海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贫困脆弱性视角下新农合减贫效果研究[D]. 高丽晴.东北财经大学 2018
[2]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D]. 匡丽花.江西农业大学 2015
[3]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D]. 樊荣.南京农业大学 2011
[4]我国农村居民家庭脆弱性测度[D]. 刘红丽.山西财经大学 2011
[5]贫困脆弱性度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黄小琳.云南财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56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25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