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视角的乡村旅游环境感知评价与治理研究 ——以江西婺源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5 16:27
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本源。由于我国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选择乡村旅游方式,对乡村旅游地而言,极大地促进了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效益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对乡村旅游地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本文选取全国著名乡村旅游地江西婺源为典型研究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提取公因子,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形成以重要性感知评价为横轴、以满意度感知评价为纵轴的IPA分析矩阵,探讨游客对婺源乡村旅游环境的感知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乡村旅游环境是婺源乡村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婺源乡村旅游环境的良好感知和肯定性评价,是吸引其前往婺源旅游的重要原因。(2)游客对婺源乡村旅游环境的感知评价主要可归类为“资源环境”、“服务环境”、“设施环境”、“空间环境”四个方面,这些方面也是作为婺源乡村旅游环境治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3)游客对婺源乡村旅游环境的感知评价具有差异性,显示婺源乡村旅游环境治理也需要实施差异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婺源“资源环境”方面得到了游客的普遍认可,是需要继续保持的方面;“空间环境”、“服务环...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基于游客视角的乡村旅游环境感知评价与治理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28图4.1环境感知制约层IPA分析图如图4.1所示,“资源环境”分布在重要性强、满意度高的第一象限,是需要继续保持的部分,这一结果与婺源物产之丰富密切相关。婺源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在负氧离子方面,全县每立方厘米的浓度可高达7至13万个;森林覆盖率方面,全县可达82.6%;地表水质方面,全县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质量方面,全县一年空气优良天数达98.9%;一系列的环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后,婺源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这里还有草、木本物种多达5000余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共80余种,蕴育了丰富地方特产的婺源正是说明自然条件的优越,这里不仅是鸳鸯越冬的最大栖息地,世界濒临绝迹的鸟种黄喉噪鹛也在此被发现。“空间环境”分布在重要性弱、满意度较低的第三象限,属于需要后位发展的部分,这与婺源地势分不开。婺源位于赣东北,东邻浙江开化,西毗景德镇,北枕黄山,南接德兴铜矿,全县属丘陵地貌,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山峦重叠,溪涧纵横,森林覆盖率82%。虽然婺源的对外交通便利,有景婺黄、景婺常两条高速公路,京福高铁已于2015年6月正式通车,九景婺衢铁路快速推进,也于2017年竣工通车。一小时车程内有黄山、景德镇、衢州和三清山四
基于游客视角的乡村旅游环境感知评价与治理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30(1)资源环境IPA分析图4.2资源环境指标层IPA分析图如图4.2所示,“资源环境”中空气质量好、植被覆盖程度高、资源富有艺术价值均分布在重要性强、满意度高的第一象限,是需要继续保持的部分。婺源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已有三年,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比起南方水乡的典雅之美,江西省婺源县更具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朴素之美。白色建筑、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颇具艺术气息。而资源独特、建筑美观、婺源乡村旅游景观品质好分布在重要性弱、满意度低的第三象限,是需要后位发展的部分。游客过多关注在婺源主打的生态特点外,忽视了婺源徽派的古建筑。众所周知,婺源代表文化是徽文化,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一府六县则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属歙县、黟县、婺源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六县。婺源县境内纵横密布着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古树茶亭与廊桥驿道融于一体。特别是其中的李坑景区,四面环山,村前是大片的油菜花田,入春后满山遍野的金黄,村内溪河两岸多傍有徽派的古建筑,灰墙白瓦十分古朴素净。水质清洁则是分布在重要性强、满意度低的第四象限,是需要重点改进的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客”对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感知维度及影响效应——以苏州金庭镇为例[J]. 吕龙,吴悠,黄睿,黄震方. 人文地理. 2019(05)
[2]乡村旅游地公共空间感知对游客地方感的影响研究[J]. 胡烨莹,张捷,周云鹏,曾湛荆,庄敏,刘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4)
[3]基于网络文本与IPA模型分析的上海辰山植物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 张瑞,张建国. 中国园林. 2019(08)
[4]基于空间感知的旅游城市居民游憩忠诚度前因关系研究[J]. 王建英,赵宏杰,邹利林,高燕,李梅凎. 旅游学刊. 2019(08)
[5]江西省城市旅游形象的网络化呈现[J]. 田逢军,吴珊珊,胡海胜,田国林,李向明. 经济地理. 2019(06)
[6]乡村旅游地供给感知、品牌价值与重游意愿[J]. 王跃伟,佟庆,陈航,吴昕阳,曹宁. 旅游学刊. 2019(05)
[7]基于LDA的游客感知维度识别:研究框架与实证研究——以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 董爽,汪秋菊.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8]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游憩资源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 黄淑萍,葛鈜晔,刘芬菲,王敏华,董建文.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1)
[9]基于乡村性感知的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 孔艺丹,黄子璇,陶卓民,刘琪.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10]基于网络游记的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研究[J]. 王蓉,黄朋涛,胡静,李亚娟. 资源科学. 2019(02)
本文编号:3344893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基于游客视角的乡村旅游环境感知评价与治理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28图4.1环境感知制约层IPA分析图如图4.1所示,“资源环境”分布在重要性强、满意度高的第一象限,是需要继续保持的部分,这一结果与婺源物产之丰富密切相关。婺源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在负氧离子方面,全县每立方厘米的浓度可高达7至13万个;森林覆盖率方面,全县可达82.6%;地表水质方面,全县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质量方面,全县一年空气优良天数达98.9%;一系列的环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后,婺源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这里还有草、木本物种多达5000余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共80余种,蕴育了丰富地方特产的婺源正是说明自然条件的优越,这里不仅是鸳鸯越冬的最大栖息地,世界濒临绝迹的鸟种黄喉噪鹛也在此被发现。“空间环境”分布在重要性弱、满意度较低的第三象限,属于需要后位发展的部分,这与婺源地势分不开。婺源位于赣东北,东邻浙江开化,西毗景德镇,北枕黄山,南接德兴铜矿,全县属丘陵地貌,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山峦重叠,溪涧纵横,森林覆盖率82%。虽然婺源的对外交通便利,有景婺黄、景婺常两条高速公路,京福高铁已于2015年6月正式通车,九景婺衢铁路快速推进,也于2017年竣工通车。一小时车程内有黄山、景德镇、衢州和三清山四
基于游客视角的乡村旅游环境感知评价与治理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30(1)资源环境IPA分析图4.2资源环境指标层IPA分析图如图4.2所示,“资源环境”中空气质量好、植被覆盖程度高、资源富有艺术价值均分布在重要性强、满意度高的第一象限,是需要继续保持的部分。婺源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已有三年,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比起南方水乡的典雅之美,江西省婺源县更具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朴素之美。白色建筑、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颇具艺术气息。而资源独特、建筑美观、婺源乡村旅游景观品质好分布在重要性弱、满意度低的第三象限,是需要后位发展的部分。游客过多关注在婺源主打的生态特点外,忽视了婺源徽派的古建筑。众所周知,婺源代表文化是徽文化,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一府六县则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属歙县、黟县、婺源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六县。婺源县境内纵横密布着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古树茶亭与廊桥驿道融于一体。特别是其中的李坑景区,四面环山,村前是大片的油菜花田,入春后满山遍野的金黄,村内溪河两岸多傍有徽派的古建筑,灰墙白瓦十分古朴素净。水质清洁则是分布在重要性强、满意度低的第四象限,是需要重点改进的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客”对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感知维度及影响效应——以苏州金庭镇为例[J]. 吕龙,吴悠,黄睿,黄震方. 人文地理. 2019(05)
[2]乡村旅游地公共空间感知对游客地方感的影响研究[J]. 胡烨莹,张捷,周云鹏,曾湛荆,庄敏,刘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4)
[3]基于网络文本与IPA模型分析的上海辰山植物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 张瑞,张建国. 中国园林. 2019(08)
[4]基于空间感知的旅游城市居民游憩忠诚度前因关系研究[J]. 王建英,赵宏杰,邹利林,高燕,李梅凎. 旅游学刊. 2019(08)
[5]江西省城市旅游形象的网络化呈现[J]. 田逢军,吴珊珊,胡海胜,田国林,李向明. 经济地理. 2019(06)
[6]乡村旅游地供给感知、品牌价值与重游意愿[J]. 王跃伟,佟庆,陈航,吴昕阳,曹宁. 旅游学刊. 2019(05)
[7]基于LDA的游客感知维度识别:研究框架与实证研究——以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 董爽,汪秋菊.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8]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游憩资源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 黄淑萍,葛鈜晔,刘芬菲,王敏华,董建文.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1)
[9]基于乡村性感知的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 孔艺丹,黄子璇,陶卓民,刘琪.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10]基于网络游记的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研究[J]. 王蓉,黄朋涛,胡静,李亚娟. 资源科学. 2019(02)
本文编号:3344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34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