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9 07:11
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我国审计准则制定机构规定于2017年1月1日首先在A+H股上市公司试点披露关键审计事项,2018年起在A股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新审计准则中关于关键审计事项的确定与内容描述的政策要求进行解读,接着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1)从行业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平均数量最多的是金融业;(2)从会计师事务所性质类型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对会计师事务所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平均数量统计,发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高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3)不同关键审计事项内容类型分类统计,得到现有的审计报告7成左右披露的是资产减值类事项与收入确认类事项。为了进一步研究关键审计事项的经济后果,本文以2016年-2018年三个会计年度的A股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共6341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关键审计事项资产类事项金额与费用类事项金额对审计费用的实际影响,实证结果发现:(1)关键审计事项数量与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相关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声誉溢价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进展
2.3.1 关键审计事项的选定
2.3.2 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
2.3.3 关键审计事项对信息含量的影响
2.3.4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2.3.5 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费用
2.4 审计费用的研究进展
2.4.1 审计费用的组成因素与影响因素
2.4.2 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
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现状分析
3.1 审计报告历史沿革与最新变化
3.1.1 审计报告历史沿革
3.1.2 审计报告的最新变化
3.2 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现状
3.2.1 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
3.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情况
3.3 假设提出
3.3.1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
3.3.2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进一步研究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
4.2 变量选择
4.2.1 因变量
4.2.2 自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设计
5 实证结果及讨论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3.1 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费用的影响分析
5.3.2 进一步研究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小结及建议
5.5.1 实证结果小结
5.5.2 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
6.3 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64814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相关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声誉溢价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进展
2.3.1 关键审计事项的选定
2.3.2 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
2.3.3 关键审计事项对信息含量的影响
2.3.4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2.3.5 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费用
2.4 审计费用的研究进展
2.4.1 审计费用的组成因素与影响因素
2.4.2 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
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现状分析
3.1 审计报告历史沿革与最新变化
3.1.1 审计报告历史沿革
3.1.2 审计报告的最新变化
3.2 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现状
3.2.1 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
3.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情况
3.3 假设提出
3.3.1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
3.3.2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进一步研究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
4.2 变量选择
4.2.1 因变量
4.2.2 自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设计
5 实证结果及讨论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3.1 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费用的影响分析
5.3.2 进一步研究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小结及建议
5.5.1 实证结果小结
5.5.2 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
6.3 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64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76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