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PPP项目投融资期限错配与资金平衡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1 06:30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是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或合作模式。自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第43号文件整顿地方债务问题以来,PPP模式成为解决社会基建投资的最佳模式。PPP项目合作期限大多10-30年,最长可达50年,然而其主要的债权融资工具如:银行贷款、公司债券等生命周期只有5-10年,这与PPP项目的长生命周期显然不匹配。因此,社会资本提供的金融工具期限与PPP项目的生命期限不匹配,PPP模式面临着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PPP项目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现状后,依据期限匹配和期限错配理论,说明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和融资期限匹配的理论基础,从PPP项目特许经营与非永久经营的背离、结构性去杠杆政策与商业逻辑的偏离两方面分析了 PPP项目期限错配的形成机理。其次,通过对PPP项目融资工具特点、近几年PPP项目投融资相关政策梳理,得出PPP项目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现实必然性。之后,通过构建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资本金阶段和再融资阶段促使PPP项目产生期限错配的主要因素。最后...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期限错配
        1.2.2 PPP项目投融资期限错配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贡献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期限匹配与期限错配
        2.1.2 生命周期与持续经营
        2.1.3 金融工具与金融工具创新
    2.2 期限匹配理论
        2.2.1 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匹配
        2.2.2 资产期限与融资期限匹配
    2.3 PPP项目投融资期限错配
        2.3.1 PPP项目融资工具与投融资期限错配
        2.3.2 金融政策对期限错配的强化
3 PPP项目特征与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3.1 PPP项目的发展
    3.2 PPP项目特征与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关系
        3.2.1 PPP项目投资规模
        3.2.2 PPP项目合作期限
    3.3 PPP项目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分析
        3.3.1 社会资本方融资渠道不畅
        3.3.2 PPP项目落地率低
        3.3.3 PPP项目运营成功率低
4 PPP项目特征与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4.1.1 PPP项目投资规模与资本金阶段期限错配
        4.1.2 PPP项目合作期限与再融资阶段期限错配
    4.2 研究设计
        4.2.1 变量选择
        4.2.2 模型设计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变量相关性检验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4.1 付费模式
        4.4.2 牵头企业性质
5 缓解PPP项目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思路与政策
    5.1 构建全生命周期资金平衡理念缓解PPP项目投融资期限错配
        5.1.1 全生命周期与PPP项目资金结构平衡
        5.1.2 全生命周期与PPP项目生命周期平衡
        5.1.3 全生命周期与PPP项目资金总量平衡
    5.2 利用金融工具创新机制缓解PPP项目投融资期限错配
        5.2.1 发挥永续债机制缓解PPP项目资本金阶段期限错配
        5.2.2 发挥资产证券化机制缓解PPP项目再融资阶段期限错配
    5.3 推进制度保障缓解PPP项目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政策建议
        5.3.1 加强顶层立法
        5.3.2 创新金融工具增信
        5.3.3 放宽中长期金融工具审批
        5.3.4 强化参与主体契约精神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969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969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4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