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品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乳品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乳制品 产业链 利益分配 shapley值法
【摘要】:近年来,中国奶业发展迅速,2008年就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大国。但长期以来,我国奶农收入不稳定、增收困难,周期性“倒奶”事件更是严重打击了奶农的生产积极性。奶农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生鲜乳的价格,当奶农售卖生鲜乳的机会成本低于不生产时的成本时,奶农不会继续提供生鲜乳,加上生鲜乳的储藏和保鲜困难,对于奶农来说,将已经挤出的鲜奶倒掉是最好的选择。生鲜乳的价格波动是导致了奶农“倒奶”的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乳业产业链发展到现今阶段依然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本文利用产业组织理论,从乳品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以及产业链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市场力量对比这三个方面对我国乳品产业链存在的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乳品产业市场结构不集中、“低进高出”的行业壁垒和乳企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行为使得奶价走低,更重要的是,我国乳品产业链上的加工企业和奶农市场地位极不平等,企业利用其强势的市场地位将成本转嫁给奶农,而将收益投资用于与其他企业对市场份额的竞争上,以“价格战”“广告战”的形式争夺市场资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以及主体间的市场力量对比三大原因导致我国乳品产业链始终存在着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难以形成1+12的资源整合优势。通过分析我国乳品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的格局成因,结合我国乳品产业链的特征和shapley值法在解决合作成员之间利益分配问题的广泛运用,本文认为,shapley值法以合作成员对利益产生的贡献度大小作为衡量利益分配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考虑因素不全,因此本文通过加入合作成员的合作程度、创新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对shapley值法确定的基础利益分配额进行调整,构建“以shapley值法为基础,多因素综合修正,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修正系数”的产业链合作成员的利益分配方法,使得利益分配更加兼具效益与公平。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实践经验,分析乳业发达国家的乳品产业链组织结构,试找出这些国家是如何实现公平合理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在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借鉴成功的经验之后,提出一系列对我国乳业发展的有效地建议,共同促进我国产业链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实现奶业一体化、推动产业链合作成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倒奶”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国原奶价格高企与国际市场矛盾不断深化的结果。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从利益分配角度去解决我国乳业发展不稳定问题,通过构建合理的乳业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乳业健康长久发展,真正使乳业成为有利益农民和农村发展的产业。
【关键词】:乳制品 产业链 利益分配 shapley值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4;F426.8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1. 引言10-23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2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6-20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0-23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20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20-22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22
- 1.3.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22-23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3-26
- 2.1 相关概念界定23
- 2.1.1 原料奶23
- 2.1.2 乳制品23
- 2.2 相关理论23-26
- 2.2.1 供给理论23-24
- 2.2.2 蛛网理论24-25
- 2.2.3 产业组织理论25-26
- 3. 中国原奶市场波动情况26-39
- 3.1 我国原奶市场发展现状26-32
- 3.1.1 我国原奶市场供给情况27-30
- 3.1.2 我国原奶市场需求现状30-32
- 3.2 三次“奶农倒奶”的对比分析---原奶价格波动的直接表现32-35
- 3.3 基于蛛网模型的原奶价格波动分析35-38
- 3.3.1 蛛网模型的基本概念35-37
- 3.3.2 原奶价格波动的蛛网效应37-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4. 乳业产业链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的成因分析39-49
- 4.1 乳业市场结构39-43
- 4.1.1 乳业市场集中度39-41
- 4.1.2 产品差异化41-42
- 4.1.3 乳业进入和退出壁垒42-43
- 4.1.4 规模经济壁垒43
- 4.2 企业的市场行为43-44
- 4.2.1 乳品加工企业的竞争行为43-44
- 4.2.2 乳品加工企业的要素市场的定价行为44
- 4.3 奶农与加工企业的市场力量对比分析44-45
- 4.3.1 奶农和农业生产环节的发展现状44-45
- 4.3.2 乳品加工企业的为区域垄断买方45
- 4.4 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的形成机制45-46
- 4.5 本章小结46-49
- 5. 乳品产业链利益分配模型的构建49-59
- 5.1 乳业产业链利益分配模式49-50
- 5.2 Shapley值原始模型50-51
- 5.3 改进的Shapley值模型51-56
- 5.3.1 模型的创建思路52-53
- 5.3.2 shapley值的修正53-54
- 5.3.3 模型参数54-56
- 5.4 应用实例56-58
- 5.4.1 模型参数的确定56-57
- 5.4.2 shapley值法基础利益分配额57
- 5.4.3 实际利益分配额的确定57-58
- 5.5 本章小结58-59
- 6. 国外乳业发展经验启示59-65
- 6.1 印度乳业发展经验启示59-61
- 6.1.1 印度首建的乳品收集和处理的层级结构系统60
- 6.1.2 乳业服务体系比较完善60
- 6.1.3 国家对乳业发展强有力的政策60-61
- 6.2 美国乳业发展经验启示61-62
- 6.2.1 美国乳业的价格支持计划和保险制度61-62
- 6.2.2 合作社模式比较成熟62
- 6.2.3 乳业服务体比较健全62
- 6.3 新西兰乳业发展经验启示62-63
- 6.3.1 规模牧场的发展63
- 6.3.2 乳业国家政策力度大63
- 6.3.3 奶业服务体系63
- 6.4 本章小结63-65
- 7. 乳业产业链利益合理分配的对策建议65-72
- 7.1 提升农户在乳业产业链上的地位65-67
- 7.1.1 自身素质的提升65-66
- 7.1.2 转变养殖方式,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66
- 7.1.3 乳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66-67
- 7.2 推进乳业市场结构不断集中、打造强势核心企业67-68
- 7.2.1 控制奶源基地,提高产业进入壁垒67
- 7.2.2 鼓励和支持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横向整合67-68
- 7.2.3 开拓奶业消费市场,打造品牌效应68
- 7.3 政府政策支持68-69
- 7.3.1 加强乳业宏观控制68
- 7.3.2 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68-69
- 7.3.3 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69
- 7.4 本章小结69-72
- 参考文献72-75
- 致谢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国钧;乳品行业不可轻言过热[J];河北畜牧兽医;2004年04期
2 王更新;;乳品企业风险及其成因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7年02期
3 王更新;;乳品企业风险识别方法探析[J];中国乳业;2007年06期
4 柯茂盛,惠树人,姚念文;加快发展我省乳品产业[J];发展;2001年06期
5 柯茂盛,惠树人,姚念文;关于加快发展我省乳品产业的建议[J];甘肃农业;2001年S1期
6 吴 俊,闫建国;宁夏乳品产业做强做大初步研究[J];市场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7 张北生,马树东,徐勇,严金祥;黑龙江省奶牛及乳品行业初探[J];现代化农业;2004年01期
8 陈利昌;我国乳品产业市场结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02期
9 何玉成,李崇光;中国乳品企业的差异化与产业发展[J];经济师;2004年10期
10 何玉成,李崇光;中国乳品企业间的竞争与产业发展[J];农村经济;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南庆贤;;乳品产业发展和人群健康[A];第二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文集[C];2005年
2 张喜才;张利庠;;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共关系机制[A];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郭晓燕;王俊平;;以科技促进我国乳业的健康持续发展[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务员 肖华;乳品国标不可削足适履[N];健康报;2010年
2 王慧丽;俄政府扶持乳品产业[N];远东经贸导报;2009年
3 王威;乳品产业如何发展壮大?[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4 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田珍都;用利益共享机制保障乳品安全[N];经济日报;2012年
5 王海;甘肃欲研究青藏高原乳品酶制剂打破国外垄断[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6 冯志军;甘肃欲研发青藏高原乳品酶制剂 打破国外垄断[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7 付继涛 李静;依托奶源优势发展乳品产业[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8 高素英;“无抗奶”新国标将洗牌乳品行业[N];中国经营报;2006年
9 原琳;全球奶荒已影响我国乳品产业[N];北京商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杨二;三元打造现代乳品产业链条[N];中国质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玉成;中国乳品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2 陈香玉;可追溯乳品消费者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侯淑霞;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卜卫兵;乳品产业链组织模式及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丽莎;乳品企业成长模式选择对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yN;民生工程视角下乳品企业产品分层增值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彭昌媛;我国乳品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4 陈旭;乳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现庆;中国乳品行业分析与发展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李盾;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中国乳品企业成长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7 兰清;新疆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8 于涛;乳品产业链基于利益分配关系的纵向组织模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张晓静;内蒙古乳品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王鹏;我国乳品制造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52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75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