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9:36

  本文关键词: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再工业化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 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在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沉痛打击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才意识到没有充分发展的第二产业和强大制造业做基础的经济社会是无法长期繁荣发展的。2009年,奥巴马政府将“再工业化”确定作为其重振制造业的主要内容,将目光投向高端制造业,实施以增加贸易出口额、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增加就业为主要目的的“再工业化”战略。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再工业化的内涵和背景后,选取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及就业人数、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净出口贸易额五个指标,度量美国再工业化在经济、就业、制造业、出口贸易这四方面取得的成效。论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低端、中端的影响以及带给高端制造业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及形成原因,并提出我国提升在价值链中的位置的两种重要途径: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而这正是美国“再工业化”所推动的全球产业转移的两种途径。因此,本文选取出口商品相似度代表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对出口相似度、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对我国出口相似度的影响,进而探讨美国“再工业化”过程中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位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如何应对美国低端产业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如何承接美国中高端产业转移,推进中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美国再工业化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 对中国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71.2;F124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导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1-14
  • 1.2.1 对全球价值链问题的研究11-12
  • 1.2.2 对美国“再工业化”背景及内涵的研究12-13
  • 1.2.3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3-14
  • 1.3 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4-15
  • 1.3.1 研究思路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15-16
  • 第2章 美国再工业化的内涵与背景16-20
  • 2.1 美国再工业化的概念与内涵16-17
  • 2.1.1 “再工业化”概念16
  • 2.1.2 再工业化的内涵16-17
  • 2.2 美国再工业化的背景17-20
  • 2.2.1 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17
  • 2.2.2 “去工业化”导致产业空心化17-18
  • 2.2.3 国际收支严重失衡18-20
  • 第3章 美国再工业化的措施及成效20-26
  • 3.1 美国再工业化的措施20
  • 3.2 美国再工业化的成效20-26
  • 3.2.1 美国经济开始回暖,就业压力得到缓解20-22
  • 3.2.2 制造业得到初步恢复22-23
  • 3.2.3 出口总量增加、贸易赤字减少23-24
  • 3.2.4 部分美资制造企业回流,吸收外资额增加24-26
  • 第4章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及提升路径26-31
  • 4.1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原因分析26-29
  • 4.1.1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26
  • 4.1.2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原因26-29
  • 4.2 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路径29-31
  • 4.2.1 通过国际投资实现产业转移29
  • 4.2.2 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产业转移29-31
  • 第5章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位置的影响31-39
  • 5.1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低端制造业的影响31-33
  • 5.2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中端制造业的影响33-34
  • 5.3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影响34-39
  • 5.3.1 中国高端制造业面临的挑战34-37
  • 5.3.2 再工业化给中国高端制造业带来的机遇37-39
  • 第6章 外资先进制造业投资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39-46
  • 6.1 模型的设定和数据说明39-40
  • 6.1.1 变量选择与模型的构建39-40
  • 6.1.2 数据说明40
  • 6.2 实证检验40-45
  • 6.2.1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40-42
  • 6.2.2 解释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42
  • 6.2.3 协整检验42-45
  • 6.3 计量结果分析45-46
  • 第7章 承接美国中高端产业转移,推进中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46-50
  • 7.1 低端制造业区域间合理转移,保持并升级中国传统制造业优势46-47
  • 7.2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承接美国中高端制造业47-48
  • 7.3 寻求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契合点48
  • 7.4 与发达国家建立跨部门合作伙伴关系48-50
  • 参考文献50-53
  • 后记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斌;魏方;;再工业化[J];中国海关;2010年10期

2 王展祥;王秋石;李国民;;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10期

3 刘戒骄;;美国再工业化及其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4 张欣;崔日明;;后危机时代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与影响研究[J];江苏商论;2011年02期

5 王雪菲;李永群;;欧洲推动“再工业化”战略[J];中国中小企业;2012年03期

6 杨建文;;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能走多远?[J];社会观察;2012年06期

7 ;美国“再工业化”效果明显 对中制造构成挑战[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孟祺;;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6期

9 张文汇;;欧美再工业化及其挑战[J];中国金融;2013年05期

10 李春霞;;美欧“再工业化”效果初现[J];中国工人;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旭;王杰彪;;“再工业化”背景下的中美制造业竞争力比较[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赵刚;再工业化是一个持续创新过程[N];经济参考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杨军雄 报道组 谭孝军 陈晖;美国“再工业化”,狼来了么?[N];浙江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外记者 李永群 刘仲华 管克江 丁大伟;欧洲推动“再工业化”[N];人民日报;2011年

4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执行院长 陈宪;“再工业化”不是“工业化”[N];文汇报;2012年

5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张茉楠;中小企业承受欧美“再工业化”压力[N];证券时报;2012年

6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 孙天仁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欧盟借“再工业化”提振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3年

7 吴智钢;美国“再工业化”的理性和幻想[N];证券时报;2012年

8 央行郑州培训学院 王勇;英国再工业化势在必行[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张越男;英国再工业化开启?[N];经济参考报;2013年

10 于建东;“再工业化”指向重构转型[N];经济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芙蓉;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楚钰;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及其影响分析[D];辽宁大学;2014年

3 王亮;美国再工业化及其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孙莉;美国“再工业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培;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万远鹏;美国“再工业化”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7 侯雅曼;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再工业化”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8 张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效果分析[D];南京大学;2014年

9 王岩;战后以来美国再工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柴天骄;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45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845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4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