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糖尿病人呼出气丙酮探测的气敏传感器
本文关键词:用于糖尿病人呼出气丙酮探测的气敏传感器
更多相关文章: 丙酮 糖尿病 纳米半导体气敏材料 呼出气 二氧化锡 稀土钙钛矿
【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呼出气中的特定有机挥发物质(VOCs)来检测某些疾病。相较于血液检测和内窥镜等方式,这一手段具有无痛、便捷、迅速、经济等优势,因而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呼出气中的丙酮被公认为是糖尿病的标志物,目前已有多种气体分析技术应用于呼出气丙酮的探测,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离子迁移谱法(IMS)、选择离子流动管质谱技术(SIFT-MS)和质子转移-质谱法(PTR-MS)。然而这些方法都成本很高、体积较大、操作复杂,并不适用于制作为便携的丙酮探测器。半导体气敏电阻传感器由于其体积小、稳定性高、便于操作、造价低等优势,成为比较合适的呼出气丙酮探测手段。目前已有大量基于ZnO、SnO2、CeO2、WO3、Fe2O3、In2O3、TiO2等氧化物半导体的气敏传感器被相继报道。丙酮在呼吸气里的含量很低,大概在ppm数量级。为了探测如此低浓度的丙酮并通过其含量区分健康人和糖尿病人,就需要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丙酮探测器来实现。再提高材料灵敏度方面,研究者做了很多努力,在不考虑湿度的情况下,能探测到0.2ppm的低含量丙酮。然而在提高材料灵敏度上做努力的同时,还应考虑传感器实际应用的环境,比如呼出气体的高湿度特性。研究者们检测了高湿度环境下的丙酮气敏性能,发现部分半导体气敏传感器依然能够探测出20ppb的超低含量丙酮。但是不同于GC-MS、SIFT-MS等检测方法可以对某一特定气体进行检测,半导体电阻型气敏传感器只能对呼出气中的所有气体进行综合响应。要想通过呼出气中的丙酮含量掌握糖尿病人的病情,呼出气中的其他干扰气体必须被排除。除此之外,必须开展相应临床试验,探究电阻气敏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具有分辨健康人和糖尿病人以及判断病情能力。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0-10mol.%Sm2O3-SnO2掺杂纳米晶传感器对丙酮表现出明显的气敏灵敏性,Sm203掺杂摩尔比为5%的纳米传感器对丙酮表现出最大响应,在20%RH湿度下,5mol.%Sm2O3-SnO2对0.5ppm丙酮的响应达到了 4.16(传感器工作温度为240摄氏度)。考虑呼出气中的湿度较大,分别研究了5 5mol.%Sm2O3-SnO2传感器在20%RH、35%RH、80%RH不同湿度下对丙酮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湿度增大,气敏元件的灵敏度会降低。考虑到呼出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所以本文同时研究了5mol.%Sm2O3-SnO2传感器对CO2气体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呼出气中的CO2对探测丙酮的影响不能忽视,为排除CO2对探测丙酮的干扰,在本文章中对CO2和丙酮的混合气体进行了气敏响应测试。在呼出气试验中,通过GC-MS技术探测了 7个糖尿病人和1个健康人呼出气中的实际丙酮含量,并将实验结果与5mol.%Sm2O3-SnO2气敏传感器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2、通过溶胶-凝胶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比的Re2O3-SnO2(Re=Gd、Pr)纳米粉体材料,并制成气敏元件。丙酮气敏测试结果表明,在600℃下退火的5mol.%Re2O3-SnO2厚膜传感器在240℃的工作温度时对丙酮表现出最佳的气敏性能,其中5mol.%Gd2O3-SnO2传感器对丙酮的气敏响应优于5mol.%Pr2O3-SnO2传感器,且恢复时间更短,重复利用性好。5mol.%Pr2O3-SnO2传感器却对CO2气体表现出较好的气敏性能,我们对其小含量CO2气体的气敏性能进行了测试。由于5mol.%Pr2O3-SnO2传感器对CO2有较好的气敏性能,使得CO2对其检测呼出气丙酮的过程干扰较大,因此我们认为5mol.%Gd2O3-SnO2传感器更适合用于呼吸丙酮的检测,而5mol.%Pr2O3-SnO2传感器可以用作CO2的探测。3、通过溶胶-凝胶制备了 HoFeO3和Pd、碳纳米管(烧结前)掺杂的HoFeO3纳米粉体材料。与纯HoFeO3气敏元件相比,所有掺杂材料对丙酮的性能均有提高,其中掺杂质量比为1%CN(碳纳米管)-HoFeO3材料在180℃工作温度时表现出对丙酮的最佳气敏响应。1 wt.%CN-HoFeO3传感器的湿敏特性与纯HoFeO3不同,且恢复响应时间比纯HoFeO3气敏元件明显缩短,表明该材料能更快地对待测气体做出反应,而且重复性好。另外,1wt.%CN-HoFeO3掺杂传感器对丙酮分辨能力更强,表明该掺杂传感器比纯HoFeO3传感器更适合用作检测呼出气中的丙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87.1;TP2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殳家豪,王海山,顾秋萍,杨益人,王琳,顾锡安,张如午;呼出气中苯的测定方法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1年06期
2 傅凯勤,倪波,胡宣扬;呼出气监测的采样技术探讨[J];劳动医学;1992年04期
3 王海山;试论呼出气监测方法的研制应遵循的原则[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8年06期
4 崔玉涛,樊寻梅;呼出气二氧化碳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年07期
5 张建全;柳广南;钟小宁;;呼出气中冷凝物的测定和意义[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5年02期
6 苏红,柳广南,钟小宁,陈一强;呼出气中一氧化氮的测定和意义[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1期
7 工卫;气管内注入戫化合物后大鼠呼出气中忝的含量[J];广东职业病防治;1980年01期
8 肖赞英;张立藩;陈希陶;;呼出气氢含量测定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84年01期
9 叶伟;张玉明;;呼出气中1,2-二氯乙烷含量测定意义的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1986年01期
10 黄振华,邬梁根,周世忠;呼出气中苯、甲苯监测初探[J];劳动医学;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华;韩克斯;古力巴哈尔;李梅;陈丽萍;;呼出气二氧化碳容量分析曲线健康成人测定结果[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谢维佳;王广发;;吸烟对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呼出气凝集液过氧化氢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蒋才玉;郑劲平;关伟杰;高怡;安嘉颖;虞欣欣;刘文婷;刘清霞;;中国南方人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正常值调查[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陈建荣;;呼出气冷凝液检测技术在呼吸系统危重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A];“2008灾害创伤与急救新进展”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08年
5 顾言;陈建荣;;呼出气冷凝液检测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周为;柯会星;李洋;;呼出气一氧化碳的规范检测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新茂;陈亚红;;呼出气硫化氢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孙云;陈亚红;朱瑞霞;常春;朱红;梅静静;姚婉贞;;社区居民呼出气硫化氢水平的影响因素及与NO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杨晓丽;蒋萍;;超重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李恩有;;人体呼出气标记物在麻醉药监测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洁;呼出气一氧化氮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与评价[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竹;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支气管哮喘治疗前后变化及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吴青青;抗敏止嗽颗粒治疗CVA的临床疗效及对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3 王少飞;戒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3年
4 陈洁;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AECOPD患者中的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林丽泉;结合呼出气、影像及风险因素的肺癌早期诊断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罗娇;乙型肝炎患者呼出气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分析(EESI-MS)的初探[D];南昌大学;2016年
7 江剑华;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小儿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16年
8 范宜楚;呼出气冷凝液中TNF-α和IL-1β与肺功能和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9 邱月皎;用于糖尿病人呼出气丙酮探测的气敏传感器[D];山东大学;2017年
10 段继仙;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8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27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