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苯丙胺诱导α-突触核蛋白磷酸化致异常聚集的神经毒性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甲基苯丙胺诱导α-突触核蛋白磷酸化致异常聚集的神经毒性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甲基苯丙胺(METH) α-突触核蛋白(α-Syn) 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pS129α-Syn) 异常聚集 凋亡
【摘要】:研究背景: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属于苯丙胺类神经兴奋剂(Amphetamine-Typed Stimulant,ATS),其盐酸盐为透明的结晶体,外观似冰,俗称“冰毒”,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滥用。METH在给人们带来短暂的精神和身体的快感和愉悦之余,是对健康的巨大损害。研究表明,吸食METH能产生很多不利的反应,包括神经毒性,神经心理缺陷以及心血管毒性。大量证据表明,METH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相似,主要表现为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末梢的损伤,可出现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似的病理改变。本实验室多年来致力于METH神经毒性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前期研究已经发现在细胞实验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METH中毒所引起的多巴胺能系统损伤、氧化应激系统失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α-Syn是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可溶性非折叠蛋白,是PD特征性病理结构——路易氏小体(Lewy's body)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表明,过表达α-Syn时对神经元有细胞毒性作用,高浓度的cα-Syn可形成β-折叠寡聚物,目前研究认为α-Syn发生异常聚集和纤维化与PD、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METH可诱导神经元出现与上述神经退行性病变相类似的改变,且METH使用者患PD的比率明显升高。前期研究中,我们首次发现METH大鼠中毒模型中前额叶皮质(prefrontαl cortex,pFC)、海马(hippocαmpus,Hipp)及纹状体(corpus striαtum)等相关脑区中α-Syn表达明显升高。建立α-SynRNAi的METH中毒大鼠模型,当α-Syn沉默后,动物异常行为减少,相关指标表明干扰α-Syn表达对氧化应激的损伤和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最近的研究显示METH可以导致小鼠黑质纹状体区产生类似Lewys小体的包涵体,因而抑制α-Syn异常聚集和加速其降解能否减缓神经毒性的产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对PD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家族性还是散发性病例,其黑质致密部位多巴胺能神经元中α-Syn的丝氨酸磷酸化程度表达都很高。α-Syn的丝氨酸磷酸化主要位于129位点。研究发现α-突触核蛋白129位点的丝氨酸磷酸化(phosphoSer129,pS129 α-Syn)具有促进胞浆内蛋白聚集体形成的作用。目前对磷酸化α-Syn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如何参与PD发病尚不清楚,大多数的研究认为,磷酸化α-Syn水平增加可以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损伤,但METH诱导的磷酸化α-Syn是否是引起异常聚集的主要原因尚不可知,因此深入研究METH诱导的α-Syn磷酸化致异常聚集的神经毒性机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建立METH中毒的体内外模型,运用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技术,初步探讨METH作用后α-Syn 129位点的丝氨酸磷酸化在其寡聚体形成、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通过siRNA干扰技术,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等检测α-Syn、pS129 α-Syn和α-Syn的异常聚集,同时检测凋亡maker基因(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及DA等指标的检测,从而研究METH诱导的α-Syn磷酸化致异常聚集的神经毒性机制,为进一步明确α-Syn在METH神经毒性机制中的重要靶点奠定良好基础。方法:1.METH诱导的α-Syn异常聚集和磷酸化的检测细胞实验,接种SH-SY5Y细胞至96孔板或6孔板中,在37℃和5%CO2条件下培养,待细胞长至70%汇合时,分别使用不同浓度及不同处理时间的含METH的2%FBS培养基培养24 h。检测细胞METH处理后的LC25,LC50;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对细胞凋亡等神经毒性进行观察,检测细胞α-Syn聚集体(5G4,α-Syn异常聚集的特异性抗体),pS129 α-Syn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选取适宜浓度建立细胞中毒模型。动物实验:参考文献报道及本科室前期造模方法,建立METH亚急性中毒模型。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 α-Syn、pS 129 α-Syn、cleaved Caspase-3 和 PARP表达情况.2.探究METH诱导的α-Syn磷酸化对异常聚集及其神经毒性的影响(1)沉默PPP2R1a降低磷酸化α-Syn表达:设计并合成三条siRNA干扰序列;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处理SH-SY5Y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pS129α-Syn检验干扰效率;选择最有效的干扰序列,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 α-Syn、pS 129 α-Syn、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 表达变化;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JC-1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2)BI2536降低磷酸化α-Syn表达: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对照+DMSO组、对照+BI2536组、给药组和BI2536+给药组,4h后,收集细胞蛋白;Western Blot 法检测 α-Syn、pS 129 α-Syn、cleaved caspase-3 和 cleaved PARP 等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α-Syn异常聚集变化;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只/组),对照组、BI2536组、给药组和BI2536+给药组。在METH首次给药前24 h BI2536组和BI2536+给药组给予单次BI2536(50mg/kg,尾静脉注射)。Western Blot 法检测 α-Syn、pS 129 α-Syn、cleaved Caspase-3 和 PARP 等表达变化;酶化学法检测DA的活性变化。3.初步探究METH诱导的磷酸化α-Syn与磷酸化Tau的相互作用及神经毒性的研究免疫荧光检测p-Tau、pS129 α-Syn与p-Tau共表达及使用PLK抑制剂后p-Tau的表达变化。结果:1.METH诱导的α-Syn磷酸化的表达变化及异常聚集的检测(1)0-2.5 mmol/L METH处理的SH-SY5Y细胞,存活率随METH浓度增加逐渐降低,除0.5mmol/L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相比对照组,METH处理的SH-SY5Y细胞pS129 α-Syn表达随METH浓度增加逐渐增高,选取METH浓度为2.0 mmol/L,时间为4h,建立中毒细胞模型。(3)使用特异性小鼠抗人α-Syn 5G4抗体标识α-Syn的异常聚集,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表明:METH给药后α-Syn异常聚集表达显著增多(p0.01)。(4)Westem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凋亡Maker基因(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相比对照组,METH给药后表达明显升高(p0.05)。(5)METH亚急性中毒模型组Western Blot结果表明α-Syn、pS129 α-Syn、cleaved caspase-3和PARP给药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2.探究METH诱导的α-Syn磷酸化对异常聚集及其神经毒性的影响2.1沉默PPP2R1 a在METH诱导的α-Syn磷酸化对异常聚集及其神经毒性中的作用(1)沉默PPP2R1a表达后结果显示均可有效抑制METH引起的pS129α-Syn表达升高。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PPP2R1a沉默后的SH-SY5Y细胞,METH引起的pS129 α-Syn的异常升高被抑制。(2)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α-Syn表达发现:相比Ctrl组,METH组pS129 α-Syn 显著升高(,p0.05),METH+siRNA#1 组细胞内 pS129 α-Syn相比于METH组显著降低(p0.05)。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ETH组细胞内α-Syn发生显著聚集,沉默PPP2R1a可有效抑制METH诱导的pS129 α-Syn表达,进而抑制α-Syn的聚集的发生。(3)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发现:Ctrl+siRNA#1组细胞凋亡与Ctrl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ETH组细胞凋亡明显上升(p0.05),METH+siRNA#1组细胞凋亡较METH组表达下降(p0.05;JC-1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转换情况发现:Ctrl+siRNA#1组细胞较Ctrl组无明显变化(P0.05),METH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红绿色荧光比值较降低Ctrl'组明显降低(p0.05),而 METH+siRNA#1 组较 METH 组比值明显升高(p0.05)。2.2 BI2536在METH诱导的α-Syn磷酸化对异常聚集及其神经毒性中的作用(4)BI2536可显著降低METH引起的pS129 α-Syn表达升高,当BI2536浓度为0.4μM时,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1)。(5)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和各脑区,结果发现:SH-SY5Y细胞内METH 组 pS129 α-Syn 的表达相比于 Ctrl 组显著升高(p0.05),BI2536+METH组pS129 α-Syn相比于METH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BI2536可明显减低METH引起的α-Syn异常聚集表达(p0.05)。3.初步探究METH诱导的磷酸化α-Syn与磷酸化Tau的相互作用及神经毒性的研究(1)相比于空白对照组,METH处理细胞后,p-Tau表达明显升高。双标记免疫荧光检查发现磷酸化α-Syn与磷酸化Tau共定位现象。(2)加入BI2536后,pS 129 α-Syn表达明显降低,同时p-Tau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1.在METH中毒的细胞及动物模型中,METH诱导α-Syn发生异常聚集,磷酸化α-Syn表达均显著上调并产生神经毒性。2.沉默PPP2R1 a基因或使用PLK抑制剂后可有效减少磷酸化α-Syn的表达,降低异常聚集的神经毒性作用。3.使用PLK抑制剂抑制磷酸化α-Syn的研究中,也发现磷酸化Tau表达也明显降低,提示磷酸化α-Syn是促进Tau磷酸化的重要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1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伟;张建鹏;周婷婷;冯伟华;焦炳华;;α-突触核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J];生命的化学;2010年01期
2 刘翠中;邹燕;王翔;;热休克蛋白70减轻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α-突触核蛋白毒性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22期
3 沈原;赵永波;刘功禄;赵圣杰;;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与氧化应激水平的相互影响[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3期
4 夏娟;高静;熊御云;邱晶;马瑞;钱进军;;胞质和核定位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梁源,杨慧;线粒体、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9期
6 刘延英;杨慧;;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α-突触核蛋白与线粒体[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8期
7 陈涛;唐北沙;廖小平;;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06期
8 刘光伟;殷娟娟;张春岩;李昕;刘耀波;李尧华;杨慧;陈彪;于顺;;α-突触核蛋白存在于大鼠脑线粒体中[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牛丕业;李慧;张意;张漫;肖扬;李变兰;肖忠新;高艾;田琳;;锰对大鼠大脑α-突触核蛋白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20期
10 李文静;姜宏;宋宁;谢俊霞;;铁离子对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诱发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英文)[J];Neuroscience Bulletin;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芸兰;刘振国;陈生弟;李彪;陆国强;;帕金森病小鼠模型α-突触核蛋白表达升高并集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牛丕业;李慧;张意;张漫;肖扬;李变兰;肖忠新;高艾;田琳;;锰致大鼠大脑α-突触核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杜芸兰;刘振国;陈生弟;陆国强;;百草枯诱导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在体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杜芸兰;刘振国;陈生弟;陆国强;;百草枯诱导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在体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于顺;张晨;韩俊燕;温玫;李昕;李尧华;蔡燕宁;陈彪;;α-突触核蛋白对多巴胺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于顺;刘光伟;殷娟娟;李昕;谢胜男;李尧华;杨慧;陈彪;;α-突触核蛋白在脑神经元线粒体中的定位及其对线粒体复合体Ⅰ活性的调控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昕;程芙蓉;李尧华;于顺;;α-突触核蛋白对N-甲基-D-天门冬氨酸所致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韩俊燕;张晨;李昕;李尧华;陈彪;于顺;;α-突触核蛋白寡聚中间体的制备以及分离与纯化[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李昕;王鹏;李尧华;何欣;于顺;;α-突触核蛋白对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突起的促生长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岚;孙圣刚;曹学兵;张振涛;乔娴;刘红进;;格尔德霉素诱发热休克蛋白反应抑制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和细胞毒性作用[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杨雪;探寻治愈顽疾之路[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郜丽妍;H-Y1-2期帕金森病唇腺α-突触核蛋白病变与脑多巴胺转运体代谢对照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2 胡丹;鱼藤酮诱导α-突触核蛋白聚集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文伟;α-突触核蛋白参与MPT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的关键机制及苁蓉总苷干预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孔滨;RNA干扰GCase对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吴凤霞;RNA干扰α-突触核蛋白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及其机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李海涛;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亚型的基因特点、脑白质微细结构损害影像学特点、血浆α-突触核膜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7 陈蕾;α-突触核蛋白病SNCA基因A30P和A53T的突变筛查[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8 陈玲;RNA干扰α-突触核蛋白基因表达对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锋;多系统萎缩患者皮肤组织中泛素和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5年
2 白小燕;α-突触核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2014年
3 周丽敏;人工合成多肽降解α-突触核蛋白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琳;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5 王冉冉;铁在α-突触核蛋白磷酸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6 刘志国;α-突触核蛋白对多巴胺能细胞铁转运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7 刘丹丹;原发性帕金森病结肠粘膜下神经丛α-突触核蛋白阳性包涵体检测[D];郑州大学;2016年
8 卢毓璁;化合物TM对帕金森病模型中α-突触核蛋白的降解及机制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7年
9 王悦;甲基苯丙胺诱导α-突触核蛋白磷酸化致异常聚集的神经毒性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10 元红花;不同机制细胞毒性药物对人少突胶质细胞系α-突触核蛋白表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82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28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