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肿瘤性天疱疮3例并文献复习
本文关键词:副肿瘤性天疱疮3例并文献复习
更多相关文章: 副肿瘤性天疱疮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诊断 治疗 预后
【摘要】:目的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和肿瘤相关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很容易被误诊。本文旨在分析该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荧光表现、伴发的肿瘤、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2001年~2017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收治了 5例副肿瘤性天疱疮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资料较完整的3例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荧光表现、诊疗经过、伴发的肿瘤、预后及随访。通过检索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复习相关文献,重点对国内1993年至2016年相关的69篇文献中,记录较完整的105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收治的3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1.一般资料: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男/女为1:2;年龄24~54岁,平均37.3岁;病程40天~180天,平均80天。2.临床表现:3例患者均有口腔、外阴及双眼结膜的受累。特征性的表现为口腔黏膜多发的疼痛性糜烂、溃疡。1例患者出现体重下降。3.组织病理学检查:3例患者均取受累的皮肤或粘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以下共同特点:(1)表皮内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散在或群集分布;(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3)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在真皮浅层呈带状浸润。4.免疫荧光检查:2例患者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均有棘细胞间IgG和C3沉积,其中1例患者基底膜带有C3沉积。1例患者至外院取血清(以大鼠膀胱上皮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G在棘细胞间沉积,滴度1:40。5.伴发的肿瘤:3例患者中2例伴发Castleman瘤;1例性质不明。2例位于纵膈,1例位于盆腔。2例患者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1例透明血管型,1例浆细胞型。6.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3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均发现肿瘤的存在;实验室检查均有白蛋白降低、白球比例倒置,但肿瘤系列均为阴性。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沉、风湿系列及体液免疫系列等异常。7.治疗:3例患者中2例手术切除肿物。1例患者因手术位置特殊无法手术,于当地医院行化疗及放疗。2例患者术后均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8.预后及随访:无法手术治疗的1例患者1月后死于呼吸衰竭;1例患者术后1年,一直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全身无新发水疱,口腔黏膜仍有少许糜烂、溃疡;1例患者失访。国内文献中105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105例患者中,男48例,女57例,男/女为1:1.19;年龄最小11岁,最大82岁,平均36.3岁;病程15天~3年,平均170天。2.临床表现:10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外阴或双眼结膜的受累;29例患者出现发热;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17例患者出现指(趾)甲受累;28例患者出现体重下降。3.组织病理学检查:90例患者均取受累的皮肤或粘膜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以下共同特点:(1)表皮内可见坏死红染的角质形成细胞;(2)棘层松解;(3)基底细胞液化变性;(4)真皮浅层或血管周围可见单一核细胞的浸润。4.免疫荧光检查:68例患者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有以下2个特点:(1)IgG和(或)C3在表皮细胞间呈网状沉积;(2)IgG和(或)C3在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64例患者取血清(以大鼠膀胱上皮、猴食管上皮或人表皮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表皮棘细胞间和(或)基底膜带IgG和(或)C3沉积,滴度为 1:20~1:2560。5.伴发的肿瘤:105例患者中最常伴发的肿瘤为Castleman瘤61例,其次为淋巴瘤9例、胸腺瘤8例、白血病7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4例、性质待定10例、其它10例。其中有2例患者伴发两种以上的肿瘤。30例Castleman瘤的患者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透明血管型27例,浆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54例肿瘤位于腹膜后,23例位于纵膈,5例位于盆腔。6.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胸腹盆CT、腹部超声、妇科超声及泌尿系超声。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电解质系列、血糖、血脂、风湿系列、体液免疫系列、T细胞亚群及肿瘤系列等的异常。7.治疗:主要包括原发肿瘤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原发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其次为免疫抑制剂、人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等。多数患者采用联合治疗。8.预后及随访:105例患者中56例存活,35例患者死亡,14例患者失访。3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多数伴发良性肿瘤的患者治疗原发肿瘤后,皮疹可基本或完全消退,而伴发恶性肿瘤的患者预后较差。部分患者可在术前或术后出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其次为感染诱发的多脏器衰竭。结论1.副肿瘤性天疱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30~40岁多见。女性发病略高于男性。2.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特征性的表现为疼痛性黏膜糜烂和多形性皮肤损害。口腔黏膜和眼结膜是最常受累的部位,部分患者以口腔粘膜损害为唯一症状。3.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表皮内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棘层松解、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真皮浅层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呈带状浸润为特征。免疫荧光检查棘细胞间和(或)基底膜带有IgG和(或)C3的沉积。4.最常伴发的肿瘤为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国内以Castelman瘤多见。5.治疗:以联合治疗为主,包括原发肿瘤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6.预后:该病预后较差,伴发恶性肿瘤的患者死亡率极高,而伴发良性肿瘤的患者完整切除肿瘤后预后较好。7.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疼痛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继发的呼吸衰竭。8.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58.66;R73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翰;关于肿瘤组织起源的新概念——兼致张众教授[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2 崔大明;车晓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抗肿瘤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3 蔡孝良;;肿瘤组织的一些酶现象[J];青岛医学院学报;1962年02期
4 董河,黄辉,马玲;肿瘤性疼痛误诊20例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5 张肖晗;;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7年05期
6 廖辉;骆益宙;黄璜;刘曼佳;余浩;赵怡;张义芳;;586例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调查[J];癌症进展;2007年06期
7 陈衍智;李萍萍;;肿瘤性发热的诊治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2年06期
8 俞孝庭;肿瘤的发源方式及其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9 路艳蒙;近年激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陈争春;陈军芳;黄勇进;;肿瘤出芽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仁;邵荣光;;减毒沙门氏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张成侠;冯志刚;刘东芳;刘燕芬;云晓蕊;沈丹薇;;肿瘤性贫血患者一氧化氮水平的测定[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朱雄增;;学习和掌握肿瘤的WHO分类提高病理诊断和研究的水平[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胡成进;陈奎香;;Kallikreins基因家族与肿瘤[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朱雄增;;学习肿瘤的WHO分类,转变观念,提高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水平[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6 胡永成;;四肢肿瘤性病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A];2009第一届贵州骨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孟潘炜;卢陈英;王祖飞;赵中伟;徐民;;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朱学骏;;副肿瘤性天疱疮[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会议、全国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成果与技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治疗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文献汇编[C];2004年
9 李福秋;夏建新;金菊花;王敬医;;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朱学骏;陈喜雪;涂平;王爱平;;副肿瘤性天疱疮的诊断、病因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健东;面瘫久治不愈要警惕肿瘤[N];健康报;2006年
2 冯琳;重庆发现首例副肿瘤性天疱疮[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王海;采用超声波膨化技术提高治疗肿瘤效果[N];科技日报;2004年
4 罗刚;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理阐明[N];健康报;2003年
5 孙扬;北大一院发现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樟生;由肿瘤特异性启动子mTERT promotor驱动的m4-1BBL基因治疗小鼠肝细胞肝癌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赵燕颖;天然长双链RNA(dsRNA)与人参二醇皂苷(PDS)联合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史玉娟;肿瘤患者Neogenin、HJV、BMP6、Hepcidin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贫血的相关关系[D];苏州大学;2015年
2 张文文;副肿瘤性天疱疮3例并文献复习[D];山东大学;2017年
3 任志刚;纳秒脉冲电场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党涛;VEGF诱导HUVEC成型及对ephrinB2、EphB4和KDR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5 李安明;反义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及进展[D];郑州大学;2005年
6 张元国;兔VX2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行为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罗智刚;脑干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D];武汉大学;2005年
8 尹智伟;MSCT三维重组对肺内局限性磨玻璃影的诊断价值[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07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30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