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产妇产后抑郁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济南市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产妇产后抑郁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近几年产妇因产后抑郁导致的母婴伤害事件不时被报道,产后抑郁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作为济南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每年的分娩量占全市的1/3,做好产妇产后抑郁的早期识别,从医院角度最大限度给予早期干预和预防尤为迫切。目的:了解济南市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产妇产后抑郁情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符合入选条件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者,在产后3~5天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一是自行设计的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用于获取产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围产期情况、新生儿情况以及家庭关系等信息。二是量表部分,包括罗森伯格的自信心量表(RSES),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将收集的资料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并用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1、产后抑郁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8份,应答率91.6%。在458名产妇中,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总分"g13分为界值,筛查出产后抑郁患者133例,非抑郁患者325例,产后抑郁的患病率为 29.0%。2、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的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的产妇在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方式、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进行孕前准备、是否有不良孕产史、是否有妊娠期合并症、是否上孕妇学校、是否进行助产士门诊咨询、怀孕次数、生育次数、新生儿体重、新生儿性别、新生儿性别与产妇喜好、是否母乳喂养、是否雇佣月嫂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工作压力、性格、交际能力、与丈夫的相处情况、与公婆的相处情况、从家人那里获得帮助和关心程度、帮忙照顾孩子的人数,以及新生儿是否早产、生后是否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对孩子的健康满意度、自尊心、社会支持等因素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新生儿早产、新生儿生后入住NICU、产妇与丈夫相处情况、与公婆相处情况、产妇自尊水平6个因素为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其中早产的妇女患产后抑郁的风险是足月产的4.268倍(OR=4.628,95%CI:1.717~12.470);新生儿入住NICU的产妇患产后抑郁的风险是一般产妇的2.118倍(OR=2.118,95%CI:1.200~3.741);24 岁以下和 25~29 岁产妇与 35 岁以上者相比,其患病风险分别为4.271倍(OR=4.271,95%CI:1.180~15.459)和1.955倍(OR=1.955,95%CI:1.036~3.692);与公婆相处很好是关系一般及以下的0.454倍(OR=0.454,95%CI:0.210~0.979);与丈夫相处很好和比较好的产妇是与丈夫关系一般及以下者的0.183倍(OR=0.183,95%CI:0.073~0.461)和 0.238 倍(OR=0.238,95%CI:0.097~0.585);自我感觉平常和自信的产妇患产后抑郁的风险分别是超级自信者的11.641倍(OR=11.641,95%CI:2.111~64.199)和 4.999 倍(OR=4.999,95%CI:1.110~22.521)。结论:1、济南市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产妇产后抑郁的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产妇产后心理健康状况,并应加强产妇孕产期保健工作。2、产妇的年龄小、自尊水平低、与丈夫和公婆的相处差、新生儿早产以及新生儿生后入NICU可能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73.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丽,李卢新,梁素珍,许水莲,章芬朵,高梅芳;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1期
2 王爱兰;赵静;赵春梅;;产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工企医刊;2006年03期
3 马琳;郭丽;;产后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32期
4 吕军;赵瑞;施慎逊;汤月芬;伍蓉;崔欣;王琼;周英凤;刘蕊;白鸽;郝模;;我国产后抑郁研究现状分析[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年04期
5 张小松;赵更力;陈丽君;狄江丽;;产后抑郁发生、转归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22期
6 陈建芬;郑美凤;;产后抑郁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34期
7 梁民;;产后抑郁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09年21期
8 王娟;;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对策探讨[J];吉林医学;2010年18期
9 郭树珍;;产后抑郁防治[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10 张巍;安力彬;刘媛;;产后抑郁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慎逊;汤月芬;陈炎;陆雯;王青青;苏琦风;漆琨;程利南;杨宇宙;朱志滨;张明园;;孕产妇焦虑/抑郁发生率及集体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姜蕾;王竹珍;邱丽蓉;万国斌;林艳;韦臻;陈秋兰;;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严菊浓;;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赵红卫;;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A];河南省第十二次妇产科、第十一次儿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吴斌;;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障碍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2005年“医院管理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李禾;沈汝枫;杨惠娟;黄醒华;丁辉;何芳;张雯;;产后抑郁的相关产科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寇振芬;;产后抑郁患者患者个性特征及应付方式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汪飞飞;;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A];2013年河南省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新理念及新业务、新技术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9 吴斌;;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障碍的影响[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王瑞;刘彩霞;;产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X;检测两个基因,可预测产后抑郁[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2 广西南宁 李艳鸣;产后抑郁需提早预防[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3 袁克俭;妈妈产后抑郁 孩子未成年犯罪[N];健康时报;2004年
4 赵津;初为人母爱哭泣 多为产后抑郁[N];天津日报;2005年
5 袁克俭;产后抑郁易致子女性格暴躁[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6 阎红邋丛丹江;积极预防产后抑郁[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沈阳市心理卫生医院 方传荣;好胜母亲当心产后抑郁[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8 宗宇佟;美国“新爸爸”易患产后抑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胡献国;产后抑郁 粥疗有方[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10 刘瑛;走出产后抑郁的困境[N];中国妇女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如燕;产后抑郁子代行为的分子机制及越鞠甘麦大枣汤快速干预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夏宝妹;越鞠甘麦大枣汤对产后抑郁模型小鼠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张颖;479例妇女产后抑郁情况及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谢日华;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神经递质及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汪静;武汉市妇女孕产期抑郁及流入人口产后抑郁的观察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汤月芬;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影响、相关危险因素和雌激素受体的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静;产后抑郁患者妊娠期自主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2 何满芬;家庭养育指导对母亲育儿效能及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凯宇;针刺治疗产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杨士敏;济南市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产妇产后抑郁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5 赵瑞;产后抑郁社区预防干预方案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金锦珍;延边地区产后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延边大学;2008年
7 于津;上海市产后抑郁现况调查[D];复旦大学;2010年
8 沈荣;产后抑郁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及其心理干预效果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宋修丽;产后抑郁与完美主义个性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龙周婷;产后抑郁预测因素的纵向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33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33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