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水平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1 11:33

  本文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水平的研究 出处:《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 微粒 红细胞源微粒 动脉血栓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的水平以及三种亚型之间的差异,评价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与ACS发生之间的关联,进一步评价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对于ACS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为Non-CAD组(n=45)和ACS组(n=105),其中ACS组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组STEMI(n=37)、非ST段抬高性心梗组Non-STEMI(n=31)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37),收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后加入钙离子载体A23187,得到微粒。用特异性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抗体(glycophorine A CD235a)标记红细胞源微粒,经流式细胞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ACS组外周血中红细胞源微粒水平为26.20[15.90,38.00],非冠心病组红细胞源微粒水平14.00[4.35,36.35],ACS组高于非冠心病组(P=0.005,P0.05),其中ACS组三种亚型的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水平STEMI 27.20[17.25,24.25],Non-STEMI21.50[12.76,34.90],UAP 30.20[17.10,39.65],ACS组各亚组之间红细胞源微粒水平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外周血红细胞源微粒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ACS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vels of red blood cell particulate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nd three subtypes,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and ACS particle source, further evalu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red cell source particles 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S. 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Non-CAD group (n=45) and ACS group (n=105), the ACS group was divided into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group (STEMI n=37),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group (Non-STEMI n=31) and unstable angina group (n=37 UAP), collected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After centrifugation, adding calcium ionophore A23187 obtained particles. With specific peripheral blood erythrocyte antibody (glycophorine A particulates CD235a) labeled red blood cell source particles by flow cytometry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red blood cell ACS in peripheral blood level of 26. particles 20[15.90,38.00], non CHD group erythrocyte derived microparticles in 14.00[4.35,36.35], AC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 CHD group (P=0.005, P0.05), group ACS included three subtypes of peripheral red blood cell source level of STEMI Non-STEMI21.50[12.76,34.90], 27.20[17.25,24.25] particles, UAP 30.20[17.10,39.65], ACS group between erythrocyte derived particle level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blood level of particulate cell source higher tha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suggesting that the peripheral blood red cell particulate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ombine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CS occurrence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英玉;氯吡格雷硫酸氢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年06期

2 李小丽;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年01期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2年04期

4 李天德;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变化[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5 奉佳山;急性冠脉综合征二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3年06期

6 张艳,张宁坤;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健康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7 王紫逸;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15例[J];中医研究;2005年05期

8 邓学军,覃数;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杨雪,柴艳芬,崔书章,寿松涛;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5年02期

10 郜玉珍;张颖;;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海峰;;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急救与护理[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李海燕;;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彭民安;刘传垠;万凤福;王雪樵;易志强;;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患者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庞永诚;刘明;龚瑞芸;陈斌;魏丹霞;杨汝文;;五项炎性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韩君;陈玉成;宋莹;黄浩;曾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现状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夏鹄;冯凯;刘利峰;张军;王明志;金姗;路浩军;;应用蛋白质谱技术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标记蛋白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炳海;吴金;黄鑫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紊乱调查[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邓秋迎;邓燕妹;;急性冠脉综合征“绿色通道”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9 谢培怡;许秀娟;姚宇玫;李静芝;沈盛晖;茅国群;陈瑶;;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相关的临床研究[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何炳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综合治疗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孙进军;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应重视介入法[N];健康报;2009年

2 记者周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莎莎;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治疗美欧达成共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闻一;及早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周自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新观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王雪飞;拜瑞妥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率[N];健康报;2012年

7 李杰;警惕无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8 张旭;新型抗凝药物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复发[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刘伟 向小峰;上海医生解剖急性冠脉综合征[N];健康报;2004年

10 李颖;克赛将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彩娥;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标志物的筛选与临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康琳;老年人冠心病与衰弱相关性的单中心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沈明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年MACE随访的危险分层及STEMI的诊断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4 陈欣;淋巴毒素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5 许竹梅;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反应及他汀类降脂药的抗炎机制[D];中南大学;2003年

6 戴健;基因、蛋白标记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评估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7 杜绮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8 袁敏杰;无创心电标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价值[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郭敏;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h分化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雪岩;辽宁地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现状调查、预后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天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IL-17的表达[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杨柳;急性冠脉综合征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陈洁;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杨宝刚;应用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赵东升;缺血修饰蛋白、胱抑素C、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余阳阳;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许晶晶;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张明明;急性冠脉综合征二级预防用药现状调查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9 卫海松;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潘彩虹;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抑制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9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359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7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