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与平和体质人群夏季热结构差异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阳虚与平和体质人群夏季热结构差异性研究 出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红外热成像 阳虚体质 热结构 夏季 检测技术
【摘要】:研究目的和意义:中医学的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有五运六气的变化,人体的脏腑功能也会随着五运六气的变化而做出适时的反应,此即"天人相应"。据此古代先贤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治疗原则及"冬病夏治"的经典治疗方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说明人体脏腑功能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夏季自然界的气温高,阳气癃盛,人体内阳气散发于表,脏腑内部却阳气相对不足,所以,中医强调夏季养阳,或冬病夏治,采用温补敷贴的方式,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夏天人体为什么会出现阳不足?哪个脏腑阳虚改变更明显?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怎么从红外热图上辨识阳虚体质类型,本课题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寻找阳虚体质人群夏季体表热结构变化的特点,进而探讨"夏季养阳"的生理基础及"冬病夏治"理论认识的客观依据。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领域文献综述,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阐述:一是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二是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辨识体质研究方法的现状。红外热像技术在西医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肿瘤诊断、疼痛炎症、创伤、面瘫、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预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中医经典理论的诠释,中医诊法研究的拓展,证候热力学研究方法和体质热力学研究方法的建立,辅助中药药性的研究,辅助中医经络、针灸、推拿以及中医辨证疾病的诊断与指导治疗。对于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辨识体质研究方法的现状主要从两个方面综述:热结构的研究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探索阳虚体质人群夏季体表热结构的变化特点,分别从病例来源、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样本量的确定、研究工具、分析指标、数据统计、研究结果、讨论等方面进行阐述。研究方法:根据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量表》的辨识新标准结合中医临床四诊,确定体质类型,从中筛选出阳虚体质与平和体质,应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拍摄人体体表温度,并记录下全身脏腑经络共25个区位(胸膺、虚里、上焦、中焦、下焦、左胁、右胁、左少腹、右少腹、大腹、小腹、左肾、右肾、督脉、任脉、左额、右额、左目、右目、左面颊、右面颊、鼻部、颏部、唇部)的温度热值数据,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共收集到100例阳虚质与50例平和质,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平和质组与阳虚质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3组及其以上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通过统计软件SPSS20.0分析两组体质全身脏腑经络25个区位的温度热值数据的差异性,获得阳虚体质人群夏季体表热结构变化的特点是:中焦、虚里、胃脘和大腹、肾和命门、督脉、鼻部、颏部、唇部等区位的温度热值数据凉偏离更明显,提示可以将以上的区位作为评价阳虚体质人群夏季体表热结构变化的敏感区位。研究结论:1.获得阳虚体质人群夏季体表热结构变化的特点,并为古人提倡的"夏季养阳"理论的生理基础及"冬病夏治"的经典治疗方法提供了科学的客观依据。2.红外热成像检测作为一种新的功能影像检测技术,具有无辐射、无创、高灵敏性和科学性,能够使不同体质人群的脏腑寒热信息可视化、客观化、数据化,从而辅助中医体质类型的辨识,符合中医诊断"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的基本原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中医诊断技术和可视化的研究工具。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方阁;陆冬晓;邓秀芳;曾广翘;江梅;郭冉;;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糖尿病末端血管评价中的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24期
2 李洪娟;李婷婷;邓品;;100例乳腺肿瘤患者经络/穴位和乳房热结构异常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临床;2015年06期
3 高锋;;三伏灸贴调理阳虚体质的临床效果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年11期
4 张冀东;何清湖;孙涛;;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体质研究的现状浅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05期
5 王乐鹏;龙晓华;李洪娟;马淑然;;健康人体红外热像四时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05期
6 唐皓;蒋盛昶;陈坚;张信成;仇湘中;;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诊断中的意义[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7 倪金霞;高思华;;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肠病及肺”的可视化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8 樊新荣;罗云;;中医脏腑不同证候背俞穴红外热图特征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4年16期
9 闻海菊;谢丁一;殷霞;刘静;张超然;李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压痛点红外辐射特征分布[J];江西中医药;2014年11期
10 郑霞;陆华;;阳虚不孕红外热成像特点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07期
,本文编号:1400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40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