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4-12 20:52

  本文选题:心房颤动 + 导管射频消融术 ; 参考:《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和目的: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而导管射频消融术作为房颤的一线治疗手段己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射频消融术多在镇静或全麻下完成,这两种麻醉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文献报导,清醒镇静状态下的患者因不能忍受手术引起的疼痛及不适,制动差,常常会干扰手术进程;而深度镇静下的患者由镇静药引起的呼吸抑制、循环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突然体动增加心包填塞的风险;相比之下,全麻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良好的镇静镇痛使得患者对任何刺激都不能做出反应,不会出现体动,且机械通气能予以规律的呼吸,减小了呼吸运动对射频消融术的干扰,但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较高。PPCs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恢复,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保健费用,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减少房颤射频消融全麻术后PPCs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己广泛应用于ICU患者机械通气,起到良好的肺保护作用。最近又有学者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一些外科手术中进行通气管理,并认为该通气策略能使部分患者获益。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大潮气量的使用常常影响术者操作,影响消融结果,而单纯小潮气量通气可能导致肺不张,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理论上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既往研究并没有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这一类手术,因此,本研究拟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全麻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连续入选60例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导管室接受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48~80岁,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L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和C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由同一术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全麻气管插管后设置呼吸参数,其中L组以6~8ml/kg设置潮气量,PEEP 5cmH2O,间断肺复张;C组以8~lOml/kg设置潮气量,术中根据PETC02调整呼吸频率,使PETCO2维持在35~45mmHg。分别在插管前、通气后1h、通气后2h、术后24h采集动脉血气,术中记录呼吸末二氧化碳、气道压。记录手术时间、消融时间、透视时间、消融即刻成功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记录术者满意度。术后随访患者肺部并发症情况,并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ASA分级、房颤类型、合并症等基线资料,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2)将两组患者的主要通气指标Pa02、PaCO2、pH、SP02、PPEAK在各时间点比较,发现L组T4时刻PaO2高于T1时刻(89.17±17.05VS 87.03±11.38),C组T4时刻 Pa02低于 Ti 时刻(87.07±8.12VS 89.77±11.67);T2、T3时刻 PaC02 L组稍高于 C组(36.80±2.92 VS 35.10±2.72 和 37.33±2.19 VS 35.83±2.31),C 组气道压高于 L组(16.4±3.4VS18.4±3.0 和 16.3±3.5VS18.5±2.9),但 P0.05,无统计学差异;(3)L 组在手术时间(126.03±41.25 VS 136.83±41.73)、透视时间(11.18±7.92 VS 12.73±7.29)、消融时间(40.23±7.79 VS 43.37±11.63)及住院天数(8.2±4.1 VS 9.0±4.7)与C组相比时间较短,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患者PPCs发生情况及PPCs等级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5)将术者对通气量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经统计学分析,P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传统大潮气量通气策略相比,尽管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用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并没有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后者提供的小潮气量能更好的满足术者术中操作,因此,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适合应用于全麻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通气管理。
[Abstract]:BACKGROUND & OBJECTIVE : Atrial fibril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rrhythmias in the clinic , and 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 Results : ( 1 ) Compared with group C ( 89.17 卤 17.05VS 87.03 卤 11.38 ) , the airway pressure in group C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C ( 36.80 卤 2.92 VS 35.83 卤 2.31 ) , and the airway pressure in group C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C ( 16.4 卤 3.4V18.4 卤 3.0 and 16.3 卤 3.5VS5.5 卤 2.9 ) ,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 Results :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arge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 strategy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 ) .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14


本文编号:1741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741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1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