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南大学》 2015年
中性粒细胞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
马祥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小鼠在去除中性粒细胞前后的胰腺及肺部损伤情况来判断中性粒细胞在坏死性胰腺炎及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健康ICR级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n=15)胰腺炎组(P,n=15)、去除中性粒细胞组(T,n=15)和去除中性粒细胞胰腺炎组(TP,n=15)。N组开关腹,仅胰胆管注射生理盐水。P组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建成急出血坏死性性胰腺炎小鼠模型。T组予尾静脉注射单克隆抗体Ly6G-1A8制作去除中性粒细胞小鼠模型。TP组在注射抗体24h后再行胰腺炎造模。每组分别于注射抗体前及24h后予眼球放血送检中性粒细胞计数。各组小鼠在胰腺炎造模24h后处死。观察各组小鼠死亡率、肺功能、胰腺及肺组织病理HE染色并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1)注射单克隆抗体Ly6G-1A8的T组及TP组去除中性粒细胞率均达到90%以上。两组给药前后中性粒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N组无小鼠死亡,死亡率0。T组1只小鼠死亡,死亡率1/15。P组有5只小鼠死亡,死亡率5/15。TP组2只小鼠死亡,死亡率2/15。可见胰腺炎组小鼠死亡率最高,而去除中性粒细胞的胰腺炎组小鼠比未去除中性粒细胞的胰腺炎组小鼠的死亡率要低。3)N组及T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P组及TP组光镜下均可见典型的SAP病理变化,但TP组较P组轻。P组及TP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肺部典型的AL1病理改变,但TP组较轻。4)胰腺炎组(P组)中小鼠肺湿干重比、肺及胰腺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去除中性粒细胞胰腺炎组(TP组)(3.70±0.46,4.8±1.2,8.8±1.1vs 2.75±0.36,2.1±0.6,7.2±0.9;p0.01),氧合指数低于去除中性粒细胞胰腺炎组(TP组)(462.57±21.56 vs 491.53±9.28;p0.05)。去除中性粒细胞组(T组)与正常对照组(N组)小鼠的肺干湿重比、肺及胰腺病理学评分、氧合指数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克隆抗体Ly6G-1A8去除中性粒细胞效果明显,清除率达90%。去除小鼠中性粒细胞能够减轻小鼠胰腺炎症及并发的肺损伤,因此中性粒细胞在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6;R5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平;张蕾;柳喜洋;;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2年06期
2 兰志勋,闵龙秋;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8年05期
3 ;中性粒细胞抑制人单个核细胞释放TNF-α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08期
4 邓新立;黄文荣;丛玉隆;邹德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及其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2006年04期
5 胡乃丰;;人体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测定[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2年02期
6 江志生;;血小板调节中性粒细胞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1年01期
7 青春;中性粒细胞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4年01期
8 李钺,李生伟;原发性脾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综合症1例[J];重庆医学;2000年05期
9 尚东;杨岚;党晓敏;;吸烟对中性粒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10 何凤慈,唐汝愚;钙与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关系[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新立;黄文荣;丛玉隆;邹德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及其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邓新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及其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钱申贤;;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新认识[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董炜;谢挺;董叫云;金曙雯;花兰女;宋菲;青春;陆树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中性粒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邓帆;蔡春青;蔡绍曦;赵海金;董航明;;中性粒细胞异常趋化在COPD分级评估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余霞;姚志荣;;中性粒细胞在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谢东北;郝选明;孙焱;雒小恩;;NETs—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杀菌途径[A];中国生理学会2007年消化内分泌生殖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任利成;黄晓元;龙剑虹;;琥珀酸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A];全国烧伤早期处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柳荣;张丕红;吕春柳;梁鹏飞;曾纪章;任利成;黄晓元;;中性粒细胞体外黏附迁移滞留后蛋白质组变化[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陈学洁;潘国宗;杨晓鸥;;中性粒细胞与上皮细胞间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聚集和死亡[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中桥;[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唐逸;[N];北京科技报;2011年
3 张时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波;食管麟癌浸润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D8+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竹生;中性粒细胞及其FcγRIIA在部分血管炎病发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赵东亮;钙信号参与中性粒细胞极性化过程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4 袁春华;fMLP诱导中性粒细胞极性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5 王进;中性粒细胞在牛分枝杆菌感染宿主免疫反应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6 薛庆亮;中性粒细胞内皮质醇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7 孙锐;促瘤生长的中性粒细胞在细胞因子预激活及正常NK细胞存在条件下能有效的抑制肿瘤[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汤贤英;中性粒细胞通过促进IL-33成熟而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和进程[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李文鹏;单个中性粒细胞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活性氧的测定[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陈君君;中性粒细胞在COPD气道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环宇;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调节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2 倪倩;IL-33调节中性粒细胞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作用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3 邓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异常极性化及香烟提取物诱导中性粒细胞极性化的机制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晰;肉鸡日粮硒含量调查及缺硒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满姗姗;HBV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影响[D];济南大学;2015年
6 马祥;中性粒细胞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D];东南大学;2015年
7 张冀松;中性粒细胞凋亡及调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8 郑彦涛;急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功能与活性的变化及其他外科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康虹阳;突发事件人员救护中血液中性粒细胞快速测定方法的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10 顾晔;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危险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83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