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伤寒杂病论》中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及特色虫类方药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3 12:35

  本文关键词:《伤寒杂病论》中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及特色虫类方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年

《伤寒杂病论》中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及特色虫类方药研究

孙泠风  

【摘要】:目的: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中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及特色方药,结合当代临床对瘀血病症的辨治经验,为合理运用活血化瘀理法方药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及理论探讨,梳理活血化瘀学术源流,总结《伤寒杂病论》瘀血病理法方药学术思想及辨治经验,探讨瘀血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思路及虫类活血化瘀药的合理运用。结果:仲景首次将瘀血作为独立的病种进行讨论,以临床阐释了瘀血病的证治规律。继承发扬了《内径》“有故无殒”的思想;开创寓补于攻,缓中补虚、虚劳从瘀血论治之先河;提出“攻所合”的治疗原则;强调“气分、水分、血分相关”特色病机;以临床总结虫类活血化瘀药如蟪虫、虻虫、水蛭、蛴螬、鼠妇、蜣螂、蜘蛛、蜂巢、鳖甲的使用经验。为当代中医医家辨治瘀血病提供了指导和启发。结论: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瘀血病的临床表现、病机、病证、治则治法、方药运用规律及虫类活血化瘀方药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医者对于瘀血病的临证水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付;应重视《伤寒杂病论》“字”“词”“句”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5年05期

2 张龙江;;《伤寒杂病论》“肠鸣”辨析[J];光明中医;2006年02期

3 程先宽;韩振蕴;范吉平;陈志刚;;《伤寒杂病论》用量不规范药物继承应用刍议[J];浙江中医杂志;2006年03期

4 徐一慧;张维波;黄涛;韩彬;王广军;王瑞红;;汉末思想嬗变对《伤寒杂病论》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06期

5 张虹玺;王莉;王波;;运用《伤寒杂病论》理论指导便秘治疗的临床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5期

6 贾海忠;;《伤寒杂病论》“将息”解惑[J];中医杂志;2011年18期

7 孙磊;王兴华;;《伤寒杂病论》之“因时制宜”[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02期

8 刘世恩;毛绍芳;;《伤寒杂病论》不同传本考略[J];国医论坛;2012年01期

9 吴雪梅;田新刚;刘建新;徐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学术价值探讨[J];中医学报;2012年08期

10 姜明煤;;《伤寒杂病论》的形成及其主要成就[J];中医药学报;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徐胜兰;;民国以来发现的《伤寒杂病论》古版本[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庞洪涛;;试述《伤寒杂病论》的瘀血症状表现[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东跃;;《伤寒杂病论》中的治法在中医内科急诊中的应用[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姜德友;陈强;;论《伤寒杂病论》之理论渊源[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吕志杰;;我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经历[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宗柱;;浅谈《伤寒杂病论》体现的“中和”文化观[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7 闫妍;贾建伟;赵洁;;仲景《伤寒杂病论》与疫病[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萍;张海;;浅谈《伤寒杂病论》对临床急症学的影响[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江花;肖力强;王明杰;;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伤寒杂病论》分段教习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建林;;儒医典范 万世共仰 重读仲圣《伤寒杂病论·序》[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省邵阳正骨医院 刘绪银;[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冯世纶;[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余瀛鳌;[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曹东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庞景三;[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冯世纶;[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石应轩;[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 张炜;[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9 杨丽平;[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湖北中医学院 赵厚睿;[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鲲鹏;《伤寒杂病论》唯象医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孙磊;《伤寒杂病论》治则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李晶晶;《伤寒杂病论》病证通用药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杨佃会;宋以前《伤寒杂病论》的流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王洪蓓;《伤寒杂病论》寒与寒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程先宽;《伤寒杂病论》方剂剂量折算标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胡承军;“八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李东明;基于《伤寒杂病论》胃肠病证证治理论的IBS辩证规律和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张林;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沈淑华;基于数据挖掘的《伤寒杂病论》和导师医案脾胃病证治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露婧;黄元御《伤寒杂病论》学术思想及在心系病中应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2 王朝阳;《伤寒杂病论》中白术临床运用及证治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王松;《伤寒杂病论》中甘草的应用规律及使用禁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刘倩倩;阴性症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诊疗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成晓玉;黄竹斋《伤寒杂病论会通》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孙泠风;《伤寒杂病论》中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及特色虫类方药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范春香;《伤寒杂病论》心悸证治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罗振冈;《伤寒杂病论》毒性药物炮制与应用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赵哲伟;《伤寒杂病论》中临床诊疗思维探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刘珊珊;《伤寒杂病论》中针(灸)药并用的文献学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伤寒杂病论》中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及特色虫类方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3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03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1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