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超重及肥胖青年中心动脉压与血管活性物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23:01

  本文关键词:超重及肥胖青年中心动脉压与血管活性物质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超重及肥胖做为血压增高、内分泌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受到广泛关注。很多经济发达、社会进步国家的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超重或肥胖与血管硬化、血压升高关系密切。高血压人群中约四分之三合并超重或肥胖,而不明原因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三分之二伴有超重或肥胖。增多的脂肪组织与血压升高、代谢平衡紊乱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与它相关的血压升高及心血管事件正逐步被人们所重视。近十年,超重或肥胖引起的外周动脉升高被广泛研究。中心动脉压(CAP)做为评价血管弹性、预测心血管意外的具有说服力的指标,其与脂肪细胞的关系研究并不深入。本研究通过对比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与体重指数正常青年大学生血管活性物质的异同,探讨超重及肥胖与中心动脉压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高校全体大学生,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按公式计算其体重指数,并根据其体重指数分为超重及肥胖组(A组)与正常对照组(B组)。A组随机选取190名学生,B组随机选取192名学生,分别测量其中心动脉压、心率、肱动脉收缩压、肱动脉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右臂围,抽血检测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维生素D等血管活性物质。计量资料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均数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维生素D等血管活性物质与中心动脉压的关系,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相关性的各自变量,进一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对因变量的影响,P0.05有显著性影响。结果(1)中心动脉压:超重及肥胖组(A组)与正常对照组(B组)中心动脉压存在明显差异,A组(116.42±11.09)mmHg明显高于B组(106.53±10.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比对中心动脉收缩压(CASP)与肱动脉收缩压(SYS)平均值,中心动脉压(111.45±11.76)mmHg明显低于肱动脉收缩压(126.28±13.9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动脉压与收缩压进行配对t检验提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且其相关具有显著性(r=0.000,P0.05)。(3)血管活性物质:A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均高于B组,维生素D、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醛固酮无统计学差异(P0.05)。(4)相关性分析:体重指数、体重、右臂围与中心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P0.05);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与中心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P0.05);维生素D、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中心动脉压呈负相关(P0.05);心率、醛固酮与中心动脉压无相关性(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四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活性维生素D、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其中血管紧张素Ⅱ、维生素D对中心动脉压影响十分显著。结论(1)体重指数、体重、右臂围与中心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超重及肥胖与中心动脉压的升高关系紧密,可能是其致病因素之一。(2)超重及肥胖青年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说明脂肪组织对血压、内分泌功能障碍有间接意义。(3)CASP与SY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CASP低于SYS。说明调查的青年群体动脉树弹性较好,即便超重及肥胖青年,其阻力血管及大动脉硬化程度仍较轻。(4)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活性维生素D对中心动脉压有显著性影响,而血清肾素、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中心动脉压有影响,但其影响不显著,心率、醛固酮与中心动脉压无相关性。说明对青年人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来讲,缩血管作用影响更大,而水钠潴留的升压作用并不明显。研究结果提示控制体重指数对改善中心动脉压有良好作用,也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许对降低中心动脉压更有效。
【关键词】:中心动脉压 血管活性物质 超重 肥胖 青年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89.2;R544.1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17
  • 1.实验试剂14
  • 2.实验设备14
  • 3.基础指标测量14-15
  • 4.实验对象分组15
  • 5.标本处理及实验操作步骤15-16
  • 6.统计学处理16-17
  • 结果17-22
  • 1.基础资料评价17-18
  • 2.血压评价18-19
  • 3.血管活性物质评价19-20
  • 4.中心动脉压相关性分析20-21
  • 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心动脉压的影响因素21-22
  • 讨论22-27
  • 1.中心动脉压22-23
  • 2.超重及肥胖青年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与中心动脉压的关系23-24
  • 3.超重及肥胖青年血清维生素D与中心动脉压的关系24-25
  • 4.超重及肥胖青年血清 vaspin 与中心动脉压的关系25-26
  • 5.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意义26-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1
  • 综述31-41
  • 参考文献36-41
  • 附录 英文缩略词语表41-4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42-43
  • 致谢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珊珊;郑辉;;肺在血管活性物质合成和代谢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2 高永利;张永增;;肺与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J];天津医药;1980年02期

3 王锋;李滨;孙永波;;血管活性物质与休克[J];医学研究通讯;2000年07期

4 杨慧,张桂凤,姚行齐;手术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8期

5 张永增;肺与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及其临床意义[J];日本医学介绍;1980年01期

6 张永增;;血管活性物质[J];医师进修杂志;1983年11期

7 刘朝中,王文清,谈维洁,黄丛春,毛树森,孙晓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摘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年02期

8 孙成英;冯金花;廖宝霞;李国峰;;海拔梯度对健康人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年13期

9 周新民,许其增,李石,高河元,陈之航,刘英;不同时期肝硬变患者4种血管活性物质的测定[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2年04期

10 胡雪君,康健,肖丹,王玮,侯显明,于润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齐法莲;钟萍;徐军;罗南萍;杨道理;;四种血管活性物质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比较[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王清海;陈宁;李爱华;钮心怡;;血管活性物质与高血压病患者不同证型相关关系的临床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丙芳;李勇;刘洪翠;邓小玲;王晓明;;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压与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A];全国第十一届心脏学会第十四届心功能学会《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佳川;孟宪丽;张艺;;头风愈滴丸对偏头痛大鼠血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刘静;铁雯婷;马旗;牛瑞兰;;内吗啡肽对棕榈酸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分泌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任泽强;赵伟;;血管活性物质与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闻勤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宏;补硒对缺氧下大鼠血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2 王安琪;超重及肥胖青年中心动脉压与血管活性物质关系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超重及肥胖青年中心动脉压与血管活性物质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86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a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