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菌株发酵液对酒精性肝病保护机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菌株发酵液对酒精性肝病保护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一系列肝脏病变,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长期慢性的酒精摄入可引起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严重失调并破坏肠道的天然屏障功能,造成肠源性内毒素在血液中含量的大幅增加,激活肝脏巨噬细胞启动多种促炎因子的表达以及氧化压力的产生,导致肝脏脂肪性变性和肝细胞受损。针对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从而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益生菌是一类能够为宿主提供健康效益的活性微生物,其能够在肠道内定植的特性使得益生菌在维护肠道菌群平衡,调节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鼠李糖乳杆菌GG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LGG)能够有效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的过度生长,修复受损的肠道屏障,从而抑制酒精引起的内毒素血症的发生,阻断内毒素介导的肝脏脂肪化以及相应炎症的产生。尽管益生菌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有效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所证明,但同时,对于免疫力低下以及肠道功能受损的病人,采用大量活菌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本论文就LGG灭活的菌株发酵上清液LGGs(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supernatant)对酒精性肝病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以及其具体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对LGGs在长期酒精摄入的情况下对肝脏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LGGs能够有效缓解肝脏细胞的脂肪性变性,显著抑制肝脏巨噬细胞激活的相关炎症反应。在对小鼠肠道样本的分析以及血清酶学检测中发现,LGGs对酒精引起的肠道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增加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够有效阻止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预防和缓解酒精摄入引起的肝损伤。进一步的,本课题利用人结肠癌上皮细胞系构建酒精性肠道上皮屏障损伤模型,对LGGs降低肠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强屏障功能的具体机制进行探究。研究发现,LGGs能够通过抑制miR122a在肠道中的表达,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分泌,从而加强肠道上皮细胞间的屏障功能。此外,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酒精摄入引起缺氧诱导因子(HIF)的表达大幅降低,HIF是细胞缺氧适应及炎症发展的关键转录因子。酒精导致由HIF介导的对肠粘膜的再生和修复有重要作用的肠三叶因子(ITF)的表达受阻,破坏肠道的天然屏障。而LGG被证明能够抑制酒精对HIF表达的影响,促进肠道杯状细胞释放ITR修复受损的肠道屏障。本论文对HIF所介导的两个主要肠道屏障相关蛋白ITF以及Cathelin相关抗菌肽(CRAMP)的功能进行探究,发现ITF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肠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升高,而CRAMP则对不同种类的细菌表现出选择性抑菌作用: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致病菌的生长被显著抑制而LGG则生长状况良好。另外,本论文对益生菌的重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家族中的丁酸(butyrate)对HIF表达的调节作用进行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丁酸盐(NaB)能够大幅提升铁螯合剂(DFO)诱导的HIF表达的升高,表明益生菌有可能通过分泌短链脂肪酸这一类有益代谢物来调节肠道屏障。本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酒精性肝病致病机理以及益生菌对酒精性肝病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为酒精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 益生菌 肠上皮细胞紧密连结 缺氧诱导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5.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英文缩略12-13
- 第一章 绪论13-22
- 1.1 酒精性肝病概况13
- 1.2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13-16
- 1.2.1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损伤14
- 1.2.2 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14-15
- 1.2.3 肠源性内毒素介导的肝脏损伤15-16
- 1.3 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16-17
- 1.3.1 传统治疗手段16-17
- 1.3.2 新型疗法17
- 1.4 益生菌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应用17-19
- 1.4.1 益生菌定义17-18
- 1.4.2 益生菌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18-19
- 1.5 肠道屏障作用19-21
- 1.5.1 肠道屏障的组成19-20
- 1.5.2 miR122a对肠道屏障的调控20
- 1.5.3 缺氧诱导因子以及短链脂肪酸20-21
- 1.6 研究内容和意义21-22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22-31
- 2.1 酒精性肝损伤以及LGGs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小鼠模型的构建22
- 2.1.1 小鼠模型的构建22
- 2.1.2 人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的培养22
- 2.2 实验材料22-25
- 2.2.1 实验所用菌株22-23
- 2.2.2 实验仪器23
- 2.2.3 实验试剂23-24
- 2.2.4 实验所用引物及菌株24-25
- 2.3 实验方法25-31
- 2.3.1 血液生化分析25
- 2.3.2 肝脏甘油三酯检测25
- 2.3.3 检测肝脏中细胞因子的含量25
- 2.3.4 肝脏病理组织学分析25-27
- 2.3.5 肝脏脂肪分析,油红O染色27
- 2.3.6 总RNA的提取以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27-28
- 2.3.7 细胞及组织中总蛋白的提取28
- 2.3.8 BCA法测蛋白浓度28-29
- 2.3.9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29
- 2.3.10 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的测定及FD-4渗透性实验29
- 2.3.11 荧光素酶实验29-30
- 2.3.12 统计学分析30-31
- 第三章 实验结果31-44
- 3.1 LGGs在小鼠酒精肝模型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31-35
- 3.1.1 LGGs改善酒精喂养小鼠肝脏的脂肪变性31-34
- 3.1.2 LGGs有效缓解酒精引起的肝脏损伤34-35
- 3.2 LGGs对酒精引起肠道功能紊乱的影响35-39
- 3.2.1 LGGs对酒精引起的肠道渗透性变化的影响35-37
- 3.2.2 LGGs对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37-38
- 3.2.3 LGGs在回肠以及Caco-2细胞中对miR122a表达的影响38-39
- 3.3 缺氧诱导因子HIF调控的肠道屏障相关蛋白的功能研究39-44
- 3.3.1 抗菌肽CRAMP的选择性抑菌作用39-41
- 3.3.2 肠三叶因子对Caco-2细胞肠道屏障完整性的作用41-42
- 3.3.3 丁酸对缺氧诱导因子的调控作用42-44
-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44-47
- 4.1 小鼠肝脏及血清的病理分析44
- 4.2 LGGs通过抑制miR122a的表达上调Occludin表达44-45
- 4.3 缺氧诱导因子在转录水平调控的肠道屏障相关蛋白功能的初步研究45-47
- 参考文献47-54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元,傅宝玉;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年05期
2 刘厚钰;我国酒精性肝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消化杂志;2002年07期
3 甘天福,丁明权,张光曙;酒精性肝病防治研究现状[J];人民军医;2002年08期
4 陆伦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7期
5 厉有名;;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教育;2003年01期
6 李安福,李雪冬;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卿笃信,凌奇荷;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实用医学;2003年01期
8 朴熙绪,张媛;酒精性肝病的诊断[J];胃肠病学;2003年05期
9 武景连,富琳岩,钱学艳;达斡尔族部分居民酒精性肝病的患病情况[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年01期
10 李异玲,王炳元;酒精性肝病的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芬;;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观察[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厉有名;;中国酒精性肝病的研究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3 徐有青;;酒精性肝病的进展[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阎明;;从基础实验看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与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刘勋臣;;86例酒精性肝病临床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厉有名;;我国酒精性肝病的研究现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崔雷;洪阳;周力;;酒精性肝病的诊疗进展[A];2009年贵州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病学术交流暨专题学术讲座论文汇编[C];2009年
8 姚树坤;;酒精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9 姚树坤;;酒精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郑娉娉;王炳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酒精性肝病的异同[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一福;我国酒精性肝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孟凡明;酒精性肝病研究基地在长揭牌[N];吉林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娜;警惕酒精性肝病[N];吉林日报;2006年
4 伏新顺;酒精性肝病防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孙克伟;警惕酒精性肝炎[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叶建平;我国酒精性肝病发病率上升[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建影;饮酒无度必成“酒精肝”[N];保健时报;2004年
9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朱丽丽;酒精性肝病是慢性损伤[N];保健时报;2007年
10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教授 张明辉;莫让酒精伤你肝[N];家庭医生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翠青;分泌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和19/15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调节机制[D];吉林大学;2015年
2 阎明;乙醇所致线粒体损伤与酒精性肝病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陈卫星;酒精性肝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病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金武丕;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因素在大鼠酒精性肝病中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5 周宁;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崔克乐;天然免疫细胞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7 孙捷;德惠市饮酒与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周俊英;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及脂肝宁防治ALD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9 朱孔锡;线粒体DNA ATPase6,,8基因突变与大鼠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邢微微;IL-22结构功能及其在酒精性肝病和暴发性肝炎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曦;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α(CPTIα)在酒精性肝病中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毕立娟;Lipin-1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理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元勋;代谢相关因素及血清TNF-α和E-选择素与酒精性肝病和/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颈动脉内膜厚度关系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4 孙丹丹;阶段性改变模式在酒精性肝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5 刘朝云;Grx1调节蛋白质谷胱甘肽化在酒精性肝病中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吴圣伟;肠—肝轴在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D];蚌埠医学院;2016年
7 王俊岭;ANI及联合GGT对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鉴别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8 李逢源;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菌株发酵液对酒精性肝病保护机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9 孙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丽霞;酒精性肝病164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菌株发酵液对酒精性肝病保护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8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