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减轻过氧化氢诱发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8 03:24
  目的收集并纯化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颗粒(MSC-MPs),观察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使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MSCs,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抗原、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及诱导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四种方法来对MSCs进行鉴定。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处理第5代MSCs 48 h,收集上清液后梯度离心获取MSCMPs。利用BCA法检测MSC-MPs的蛋白含量,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MPs的大小、数量和表面抗原。使用80μmol·L-1的H2O2处理细胞3 h,诱导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研究24和48μg·ml-1的MSC-MPs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以后,其对细胞存活率、细胞释放的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的影响,包括: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使用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中的MDA、SOD、GSH-Px以及细胞LDH释放量,运用JC-1检测试剂盒和ROS检测试剂盒检测ROS相对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使用Caspase-3检测试剂盒和Caspase-9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中Caspase-3... 

【文章来源】: 马瑞君 山西医科大学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减轻过氧化氢诱发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释放微颗粒示意图

生长曲线,形态学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2结果2.1MSCs的形态学特征从大鼠股骨和胫骨内提取的第0代MSCs大小和形态各异,但是第0代细胞经过10d左右的换液后较小的红细胞和其他血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MSCs呈现出典型的“纺锤样”和“鱼群状”排列,MSCs在首次传代后生长速度显著增快,6d左右即可达到融合率90%左右,MSCs培养到第2代时杂细胞含量较少,即获得到高纯度的MSCs。图2-1大鼠MSCs的形态学特征A:分离24h后的MSCs;B:48h后首次换液时的MSCs;C:第1代MSCs;D:第2代的MSCs;E:第3代的MSCs;F:第6代的MSCs。2.2MSCs的生长曲线使用第5代MSCs进行实验,生长曲线呈“S”型,MSCs在接种后的24h内生长速度缓慢,在第2天到第7天生长速度显著增快,呈指数速度生长,在第7天,细胞数量接近饱和,生长速度显著降低,到达平台期。

细胞生长曲线,医科大,硕士学位,山西


第5代MSCs细胞生长曲线


本文编号:2963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963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6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