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高分子材料在蛋白质胞内递送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2-03 22:35
蛋白质在诸如生物催化、信号转导、细胞膜受体、细胞骨架以及生物大分子递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第一个蛋白药物重组人胰岛素问世以来,蛋白质药物迅速变革了医药工业,成为药物市场上的宠儿。与传统的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蛋白质类药物具有特异性高、副作用小、药物开发周期短等优点;与基因药物相比,蛋白质对靶点的作用更直接,可以避免永久性基因突变和持续性基因表达而引起的脱靶效应和致癌风险。但是蛋白质尺寸较大、亲水等特性导致其无法直接跨越细胞膜,因此当前蛋白质药物有75%都是基于胞外开发的。对于作用靶点在胞内的蛋白质药物,如何实现高效的胞内递送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报道的蛋白质胞内递送载体主要包括脂质体、无机纳米材料、细胞衍生囊泡、高分子材料等。其中,阳离子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丰富的表面活性基团,易于进行功能化修饰,逐渐发展成为最有潜力的蛋白质胞内递送载体之一。但是,蛋白质表面结合位点较少,因此,蛋白质胞内递送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蛋白质分子稳定结合到高分子载体上。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氢键、π-π堆积、疏水相互作用结合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形成纳米颗粒。如果将多酚功能基团如邻苯二...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细胞治疗的细胞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图1.2基因治疗中基因递送的过程[10]。基因治疗概念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JoshuaLederberg提出了基因交换和基因优化的理念。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逆转录酶等相继被发现,基因重组工程技术得到发展,病毒载体的出现,使得基因治疗的技术体系初步具备。1979年,MartinCline成功把人免疫球蛋白基因导入小鼠的骨髓细胞,用于缺陷小鼠的治疗[11]。1990年9月,FrenchAnderson首次进行了治疗性的基因转染,他成功的将人类DNA直接插入基因组,治疗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如今,基因治疗已经在癌症和遗传性单基因疾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1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图1.3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适应症[12]。随着基因编辑和基因校正技术的发展,基因转染更加完善。基因治疗带给了生物学和疾病研究领域前所未有的改变,然而,昂贵的治疗费用限制了基因疗法的临床应用,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仍有漫长的过程。1.1.3蛋白质治疗蛋白质治疗是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靶向递送到特定的组织或细胞内,来替代表达能力低以及功能失调或丢失的蛋白质,从而达到医治患者疾病的目的。1982年第一个重组蛋白类药物-重组人胰岛素上市,随后重组人生长激素以及各种重组人细胞因子类等重要药物相继上市,蛋白质类药物的使用数量和使用频率急剧增加,蛋白质治疗逐渐被医学界重视并高速发展。至2018年,FDA已批准上市350多种不同的蛋白质或多肽应用于临床[13]。蛋白质治疗可根据其作用机理分为:1)替换功能缺乏或异常的蛋白质,2)增强现有途径,3)提供新的功能或活性,4)干扰分子或生物体,5)递送有效载荷,如放射性核素、细胞毒性药物或蛋白质效应器[14]等。蛋白质治疗也可根据分子类型分为基于抗体的药物、抗凝剂、血液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工程蛋白支架、酶、Fc融
本文编号:3017260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细胞治疗的细胞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图1.2基因治疗中基因递送的过程[10]。基因治疗概念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JoshuaLederberg提出了基因交换和基因优化的理念。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逆转录酶等相继被发现,基因重组工程技术得到发展,病毒载体的出现,使得基因治疗的技术体系初步具备。1979年,MartinCline成功把人免疫球蛋白基因导入小鼠的骨髓细胞,用于缺陷小鼠的治疗[11]。1990年9月,FrenchAnderson首次进行了治疗性的基因转染,他成功的将人类DNA直接插入基因组,治疗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如今,基因治疗已经在癌症和遗传性单基因疾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12]。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图1.3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适应症[12]。随着基因编辑和基因校正技术的发展,基因转染更加完善。基因治疗带给了生物学和疾病研究领域前所未有的改变,然而,昂贵的治疗费用限制了基因疗法的临床应用,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仍有漫长的过程。1.1.3蛋白质治疗蛋白质治疗是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靶向递送到特定的组织或细胞内,来替代表达能力低以及功能失调或丢失的蛋白质,从而达到医治患者疾病的目的。1982年第一个重组蛋白类药物-重组人胰岛素上市,随后重组人生长激素以及各种重组人细胞因子类等重要药物相继上市,蛋白质类药物的使用数量和使用频率急剧增加,蛋白质治疗逐渐被医学界重视并高速发展。至2018年,FDA已批准上市350多种不同的蛋白质或多肽应用于临床[13]。蛋白质治疗可根据其作用机理分为:1)替换功能缺乏或异常的蛋白质,2)增强现有途径,3)提供新的功能或活性,4)干扰分子或生物体,5)递送有效载荷,如放射性核素、细胞毒性药物或蛋白质效应器[14]等。蛋白质治疗也可根据分子类型分为基于抗体的药物、抗凝剂、血液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工程蛋白支架、酶、Fc融
本文编号:3017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0172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