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芯片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及治疗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流控芯片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及治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骨形成的减少和骨吸收增加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成骨细胞作为骨形成的重要基础细胞,其凋亡与活性降低与骨质疏松的形成息息相关。糖皮质激素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药物对全身骨骼系统有严重的损伤作用。本实验以微流控技术为主要手段,体外构建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模型并对其进行治疗。通过实验观察找出最适诱导浓度,为临床研究骨质疏松提供重要基础。方法:芯片的设计与制作由大连化学物理研究采用软蚀刻方法制作而成。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作为芯片制作材料。通过等离子处理将PDMS(通道面)与玻璃片(细胞培养面)进行不可逆封接。选用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系作为基础细胞并对其进行成骨分化诱导,利用灌流装置对芯片内的诱导分化成骨细胞进行时间为24h、速度为0.1μl/min的药物灌流处理,以此构建骨质疏松模型,实验组设置:一,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单独灌流组;二,氯化锂(Li Cl)单独灌流组;三,氯化锂预处理,地塞米松和氯化锂同时灌流组。并根据芯片本身浓度梯度产生的特点计算出各通道内药物浓度。根据骨质疏松发生机制,检测成骨细胞的凋亡程度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荧光染色的方法分析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情况,利用组织染色法检测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用Image-pro Plus6.0对细胞进行分析,分别分析不同药物浓度下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凋亡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并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整个芯片通道包括上面的浓度梯度形成(concentration gradient generator,CGG)部分和下面的细胞培养部分。浓度梯度的设计是根据Noo Li Jeon等人的研究,当两种液体沿浓度梯度通道下行时,每种液体都将在节点处分流然后与周围的液流以层流的方式合并,然后在蜿蜒的通道内混合,最后在浓度梯度输出口形成一系列浓。据现阶段研究,本实验芯片上两个进液孔的液体浓度分别是0和10μmol/L,那么根据公式,这六个输出口的浓度将分别是0、2、4、6、8和10μmol/L。细胞培养部分由六个培养池组成并与浓度梯度形成部分相结合,每个培养池的大小为:长1200μm,宽1200μm,高150μm,容积大约为2μL。成骨细胞通过进液孔和通道到达培养池,贴壁后用于实验。(2)地塞米松和Li Cl对成骨细胞增殖及活性影响地塞米松灌流后通道2-6(C2-C6)内成骨细胞的形态由原来的梭形或纤维状逐渐变成圆形或椭圆形,其增殖及活性也有明显的下降(P0.05),且增殖速率随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到C4通道时细胞开始成负增长。而Li Cl灌流后对细胞的形态、数量、增殖速度及活性均无影响。(3)地塞米松和Li Cl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地塞米松灌流后的成骨细胞出现凋亡状态,包括线粒体膜电位、细胞核形态、质膜通透性均有所改变(P0.05)且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凋亡愈加明显。而Li Cl灌流后的成骨细胞则没有出现凋亡状况。(4)地塞米松和Li Cl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地塞米松灌流后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出现降低(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活性越来越低。Li Cl灌流后的成骨细胞则没有出现上述状况。结论:本实验以微流控技术为平台,成骨细胞为基础,利用糖皮质激素体外构建骨质疏松模型及对其进行治疗。以此对骨质疏松的发病进行研究,发现最佳地塞米松诱导骨质疏松形成浓度,并为临床更好的研究及治疗骨质疏松提供新的平台。目的:对关节镜下治疗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16例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于关节镜下探查、切除病变滑膜、取出游离体和清理退行性病变。比较术前和术后关节镜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为I期愈合,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75±3.6)个月,术后疼痛、绞索及关节肿胀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49.18±8.79)分提高至(83.75±4.9)分(P0.05)。且其中治愈15例,痊愈率为93.75%,好转患者1例,好转率6.25%,总有效率100%,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均无复发。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是临床治疗滑膜软骨瘤病的有效方法,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切除彻底、复发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 成骨细胞 微流控芯片 滑膜软骨瘤病 膝关节 关节镜 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80
【目录】:
- 论文一 基于微流控芯片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及治疗7-31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一)前言11-13
- (二)材料和方法13-17
- 1. 材料13-15
- 2. 方法15-17
- (三)结果17-26
- (四)讨论26-27
- (五)结论27-28
- (六)参考文献28-31
- 综述31-44
- 参考文献38-44
- 论文二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44-51
- 中文摘要44-45
- 英文摘要45-46
- 前言46
- 资料和方法46-48
- 结果48
- 讨论48-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伟峰;王惠民;鞠少卿;毛丽萍;陆建荣;祝文彩;;APRIL siRNA表达载体构建、微流控芯片筛选及转染优化[J];交通医学;2007年03期
2 孙克;;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09年16期
3 何晨光;杨春江;王馨;;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0年05期
4 赵莹莹;李勤;葛洋;胡晓明;李晓琼;邓玉林;;微流控芯片在血液检验中的应用及航天医学应用前景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年04期
5 马新华;欧国荣;刘楠;袭著革;高志贤;;水质检测微流控芯片的快速加工技术[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6 丛辉,王惠民,王跃国;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应用展望[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7 张国豪;马波;秦建华;林炳承;;集成药物代谢微流控芯片的研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7期
8 刘妍如;黄荣清;肖炳坤;杨建云;;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9 卢斯媛;蔡绍皙;蒋稼欢;;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微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年03期
10 汪耀;李颖;徐波;冯晓均;刘笔锋;;微流控芯片药物诱导细胞凋亡[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卓荣;徐涛;岳婉晴;杨梦u&;;高通量细胞分析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建模,制备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刘文明;李立;任丽;王雪琴;涂琴;张艳荣;王建春;许娟;王进义;;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生命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涂琴;王建春;任丽;李立;刘文明;许娟;王进义;;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温慧;秦建华;;基于微流控芯片平台的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5 黄和鸣;蒋稼欢;李远;贾月飞;蔡绍皙;K.-L.Paul Sung;;一种新颖的磁微流控芯片[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韩建华;李少华;张建平;江龙;;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封接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童艳丽;陈缵光;;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在手性药物拆分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岳婉晴;徐涛;李卓荣;杨梦苏;;基于传统丝印技术快速制备低成本微流控芯片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周莹;申洁;郑春红;庞玉宏;黄岩谊;;高通量集成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傅新;谢海波;杨华勇;;集成微泵式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测试[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微纳制造技术应用专题)[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慧聪;体检只需“一滴血”测试芯片研制成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大学生记者团 安薪竹 记者 任晶惠;体检有望只需“一滴血”[N];大连日报;2006年
3 记者 罗冰 通讯员 胡永峰;微流控芯片可测出SARS病毒[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绵红;用于疾病诊断及环境毒物检测的微阵列及微流控芯片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周围;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内钙离子检测及细胞驱动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魏慧斌;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用于细胞代谢及相互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徐涛;多功能微流控芯片在悬浮细胞通讯研究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5 汪志芳;生化样品的微流控芯片在线富集及检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元庆;基于流式细胞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柳葆;用于细胞内钙离子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关键技术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桐;干细胞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制备、检测与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张瑞巧;基于磁场集成微流控芯片的禽流感病毒荧光检测[D];武汉大学;2013年
10 李志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纳光纤传感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瑞霞;基于透气钢的微流控芯片气动吸脱模系统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于虹;集成化混合和驱动单元的微流控芯片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蔡秋莲;环烯烃共聚物微流控芯片的功能化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4 陈斌;固定化酶阵列微流控芯片应用于药物代谢筛选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5 富景林;微流控芯片高灵敏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及其在集成生化分析系统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丽潇;微流控芯片细胞培养和药物诱导凋亡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何艳;微流控芯片中功能化器件的制备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李绍前;面向双颗粒捕捉的介电电泳微流控芯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任玉敏;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电泳及微球制备中的研究和应用[D];青岛大学;2013年
10 王艳;层粘连蛋白/岩藻聚糖类基膜微环境的构建及微流控芯片内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流控芯片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及治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0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