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探究痛觉和痒觉信号在小鼠脊髓的传导机制

发布时间:2021-06-19 10:35
  痛觉和痒觉对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外界有害刺激带来的伤害。但慢性疼痛和慢性瘙痒却是疾病,会给病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长久折磨。尽管关于痛觉和痒觉在外周和中枢的传导通路已有了较多研究,但这两种感觉在脊髓层面的编码方式和相互关系仍有很多谜团。此外,已知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GRPR)是痒觉信号传导过程中的特异性受体蛋白,但其和痛觉的关系尚不明晰。本实验创新性地构建了痛、痒双重刺激动物模型,并以c-fos为神经元活动标志物,在同一动物的脊髓同时标记痒觉引起的c-fos蛋白信号和痛觉引起的cfos mRNA信号,从而探究这两种刺激引起的感觉在脊髓层面的传导机制。本实验还利用GRPR-Cre;tdTomato小鼠对GRPR作特异性标记,以探究GRPR在痛痒通路中的参与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在小鼠足背皮下注射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PFA;4%,5μL)可以引起动物疼痛行为,包括舔舐、回缩和抬足,呈现出典型的双峰行为学特征。疼痛刺激所激活的c-fos信号在脊髓背角的分布主要集中在Ⅰ、Ⅱ和Ⅴ层,纵...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探究痛觉和痒觉信号在小鼠脊髓的传导机制


痒的外周介质(Dong&Dong,2018)

模式图,敏化,介质,神经元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图1.2伤害和瘙痒神经元的介质和敏化模式(Ikoma,Steinhoff,Stnder,Yosipovitch,&Schmelz,2006)图中红色表示与瘙痒相关的介质及传入纤维,蓝色表示和痛觉相关的介质及传入纤维,黄色表示与疼痛和瘙痒都相关的介质。Ach:乙酰胆碱;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H+:氢离子;IL:白细胞介素;NGF:神经生长因子;SP:物质P;TNF:肿瘤坏死因子。(注:该图为大致示意图,其中的介质功能并不完全和实际研究结果一致。)1.2.2痛觉和痒觉的初级传入神经痛觉和痒觉的初级传入神经的胞体位于脊髓的背根神经节,该胞体的轴突在节内延伸一段后分为两支:一支为外周神经轴突,伸向外周组织,如皮肤和深部组织,接受感觉信息;另一支为中枢轴突,将外周信息传入脊髓,完成初级感觉信息的传递(Dong,Han,Zylka,Simon,&Anderson,2001)。

初级传入纤维,脊髓,纤维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图1.3初级传入纤维与脊髓之间的连接(Basbaum,Bautista,Scherrer,&Julius,2009a)初级传入纤维根据髓鞘厚度和传导速度可分为三个主要的亚组,分别是厚髓鞘、快传导的Aβ纤维,薄髓鞘、快传导的Aδ纤维和无髓鞘、慢传导的C纤维(Abraira&Ginty,2013b)。其中,Aβ纤维可以快速传导非伤害性的机械刺激(如轻微触碰),投射到脊髓背角Ⅲ、Ⅳ和Ⅴ层(Basbaumetal.,2009a)。Aδ纤维传导急性的、定位良好的“第一次痛”或快速刺痛,投射到脊髓背角浅层Ⅰ层以及深层Ⅴ层。Aδ纤维又可以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HTM:高阈值机械伤害感受器)对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都有反应,很可能介导针刺和其他强烈的机械刺激引起的第一次疼痛,但热阈值相对较高(>50℃);Ⅱ型的热阈值比较低,但机械阈值较高。选择性阻断Aδ纤维对辣椒素引起的疼痛没有影响,对组胺引起的瘙痒影响很小,但导致cowhage引起的瘙痒完全消失,也揭示了Aδ纤维在痒觉传导中的作用(Ringkampetal.,2011)。C纤维传导缓慢的、定位不精确的“第二次”或持久灼痛,也对瘙痒介质有反应。80%的C纤维是多模伤害感受器,它对机械、热和化学刺激有反应,其余20%是“机械不敏感的伤害感受器”,对组胺有强烈持续的反应(Schmelz,Schmid,Handwerker,&Torebjrk,2000)。C纤维分为肽能C纤维和非肽能C纤维,大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pinal Mechanisms of Itch Transmission[J]. Devin M.Barry,Admire Munanairi,Zhou-Feng Chen.  Neuroscience Bulletin. 2018(01)
[2]低交通量农村公路复合封层罩面技术初探[J]. 吴进良,高彦芝.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1(02)

硕士论文
[1]利用c-fos蛋白表达对脊髓中痒觉和痛觉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D]. 余瑾.华东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37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237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d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