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本文关键词: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7月~20 14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并收治了胫骨平台后侧骨折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9~55岁(平均45.8岁);车祸12例,高处坠落8例,砸伤1例;其中17例为单纯后柱骨折,4例合并内侧或外侧柱骨折,单纯后柱骨折中8例患者为后内侧骨折,5例患者为后外侧骨折,4例患者同时累及后内和后外侧。这些患者无开放伤,均为闭合骨折,部分伴有擦皮伤。术前完善X线、CT及三维重建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根据三维重建结果详细评估骨折情况,预先设计手术方案及选择合适内固定物,用改良后侧手术入路术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在手术暴露过程中,注意保护神经、血管,直视下将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最佳内固定物坚强内固定;伴有韧带或半月板损伤者,根据其损伤程度,损伤较轻适合同时手术治疗的行一期手术,损伤较重者待条件允许时再次手术治疗。本组患者中有4例合并内侧柱或者外侧柱骨折,单个后侧切口不能完成骨折复位固定,取“漂浮”体位,采用前内或者前外侧联合入路。术后指导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定期门诊复查平片,根据复查X线结果决定如何锻炼及何时负重锻炼。观察术后切口皮肤是否出现坏死,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过程及最终临床效果。结果:所有21例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延迟愈合、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即刻X线复查,骨折复位良好。本组患者均获得长时间随访,随访时间12-22(平均16.2)个月。患者10~12周开始部分负重锻炼,骨折愈合后可逐渐完全负重锻炼,骨折愈合时间12~15(平均13)周,所有病例中无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内固定失效、关节僵硬、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者复查膝关节的屈伸度平均为5°-130°,根据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平均87.2分(65~94分),优良率为90.5%。结论:经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操作简单、骨折暴露充分,固定切实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胫骨平台 后髁骨折 后侧入路 支撑钢板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2
- 材料与方法12-17
- 结果17-19
- 讨论19-26
-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0
- 综述30-40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平;上臂后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下2/3骨折17例报告[J];实用骨科杂志;2002年02期
2 张卫国;段玉民;;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11例[J];中医正骨;2009年04期
3 吕成堂;王玉武;邱星罡;吴加东;朱文峰;;经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J];江苏医药;2010年12期
4 郑联合;王育才;张云飞;于哲;陈翔;;个性化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面骨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09期
5 曹伟峰;;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7期
6 司卫兵;秦卫;胡丹;;后侧入路微创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J];吉林医学;2013年19期
7 占国勇;后侧入路治疗肱骨下1/3骨折[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9期
8 洪晔;吕书军;蒋栋;崔海东;;后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1例中应用[J];交通医学;2011年06期
9 胡丹;司卫兵;秦卫;郝跃峰;;后侧入路微创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年01期
10 马万堂;任永龙;王春艳;;后侧入路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少华;;肩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12例分析[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陈良;王玉聪;付有伟;张宗凯;郑兴国;;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华;薛建武;贾子青;;经后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A];宁夏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吴继恒;蒋国华;周富根;;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单纯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初步报告[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丁少华;;肩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12例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6 程鹏;;肩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12例体会[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施利华;袁永健;;后侧入路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临床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红卫;赵钢生;潘骏;吴立军;;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张经纬;校佰平;徐荣明;周龙;李明;毛伟民;马维虎;阮永平;;改良后侧入路三柱重建技术在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王武超;杜志军;;VSD膜持续负压引流配合阳和汤加减治疗骨盆骨折后侧入路合并腰骶髂部大面积皮肤脱套性损伤9例[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新海;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晓彬;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3 王建超;腓骨后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与解剖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徐五;膝关节后侧入路在治疗累及胫骨后侧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2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