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单中心经验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7 08:00

  本文关键词: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单中心经验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单中心应用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catheter ablation,CBCA)行肺静脉电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的学习曲线、手术经验、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介入中心由单一术者采用CABA行PVI治疗的连续39例AF患者资料。将病例按手术先后分成三组,A组为冷冻球囊消融的前13名患者,B组为中间13名患者,C组为后13名患者,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冷冻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及曝光量变化。同时观察三组患者PVI的即刻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等。术后3、6及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果:39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71.8%)、女性11例(28.2%),平均年龄(57.3±9.7)岁,平均体重(75.1±9.8)kg,高血压19例(48.7%),糖尿病3例(7.7%),吸烟15例(38.5%),饮酒13例(33.3%),平均左心房内径(34.5±5.9)mm,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4.8±4.1)mm,平均左室射血分数(0.66±0.05)。A组与B组、C组两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146.9±40.7)min vs.(105.2±24.5)min和(103.5±23.1)min,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88)。A组与B、C两组相比平均冷冻消融时间[(43.7±8.8)min vs.(35.9±7.6)min和(33.6±8.4)min,PA-B=0.02、PA-C=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平均冷冻消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A、B、C三组的平均冷冻次数、曝光时间和曝光量组间比较,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随着术者对冷冻球囊操作经验的增加,与A组相比,B、C两组的手术时间、冷冻消融时间均缩短,且通过10余例操作,术者在手术时间、冷冻消融时间趋于稳定。单纯行冷冻球囊治疗AF,A、B、C三组按患者数达到即刻PVI的成功率分别为69.2%、84.6%、84.6%,B、C两组较A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例患者中,术中1例(2.5%)患者出现膈神经麻痹(phrenic nerve palsy,PNP),1例(2.5%)出现严重迷走神经反射(severe vagal reflex)。手术并发症与射频消融术相似,与射频消融术相比,冷冻球囊消融引起心房食道瘘及肺静脉狭窄极少。PNP发生率较射频消融术高,作为主要并发症值得注意,大多在术后12个月后膈神经功能可自行恢复,极少有永久性PNP的发生。术中迷走神经反射时有发生,应做好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8个月,2例患者失访,37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35例患者术后3个月后无房颤、房速及房扑发作,手术成功率94.5%,2例患者术后3个月后复发(5.4%)。结论:应用冷冻球囊行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房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较熟练掌握射频导管消融房颤技术的术者可以通过较少病例,较快速通过冷冻球囊的学习曲线,术后平均8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冷冻球囊消融房颤的成功率较高。
【关键词】:冷冻球囊 冷冻消融 肺静脉电隔离 心房颤动 学习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75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
  • 1 对象和方法11-16
  • 2 结果16-22
  • 3 讨论22-28
  • 5 结论28
  • 参考文献28-33
  • 综述33-43
  • 参考文献39-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43-44
  • 致谢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淑莲;运动致心房颤动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0年11期

2 余国膺;心房颤动:新世纪的流行[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0年02期

3 余国膺;心房颤动研究的新课题[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0年04期

4 刘明杰;酗酒致心房颤动1例报告[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5 杨东昌,于刚,李秀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致心房颤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2年05期

6 陈军 ,杨东亮 ,曾磊;心房颤动67例发病和防治分析[J];临床医学;2003年06期

7 王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房颤动3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年03期

8 余国膺;中国家族研究露出心房颤动曙光[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3年04期

9 陈义汉;心房颤动的分子机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年04期

10 杜昕,马长生,刘晓惠;心房颤动临床治疗现状(下)[J];中国医刊;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宪清;傅慎文;;心房颤动抗凝治疗预测因素的研究[A];2009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增刊[C];2009年

2 栾颖;郭媛媛;李述峰;于波;田野;;白介素-18与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德光;麦祖满;;心房颤动224例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吴宁;;心房颤动处理[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金龙英;;心房颤动易颤期时限的探讨[A];200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戚文航;;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物与心房颤动的预防[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程中伟;朱文玲;刘博江;张军;方全;;心房颤动的综合治疗:一项单中心210例心房颤动研究结果[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8 朱文青;聂振宁;解新星;林佳雄;葛均波;;心房基质改良对心房颤动治疗的初探[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9 张旭日;;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的诊断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晓丽;王红宇;张红宇;肖传实;;太原市社区人群心房颤动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邱曙东;遗传性心房颤动起因:基因突变[N];解放日报;2006年

2 辛欣;遗传性心房颤动起因是基因突变[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记者 聂松义;心房颤动发生新机制被揭示[N];健康报;2010年

4 衣晓峰 陈英云 记者 李丽云;我学者首次揭示心房颤动发生新“奥秘”[N];科技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敏;房颤卒中预防,关注从“心”开始[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记者 孙刚;攀登心脏病领域“冰山” 探索心房颤动发生机制[N];解放日报;2012年

7 罗伟邋李菊香 李萍;房颤发生男女有别[N];家庭医生报;2008年

8 于娜;心房颤动更易诱发脑中风[N];光明日报;2006年

9 崔永强 供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房颤动:无形的杀手[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通讯员 李静 记者 胡德荣;房颤发生机制研究取得进展[N];健康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娇;MicroRNA-206对实验性心房颤动犬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倩;心耳尖部房速的特点及消融结果和肺静脉解剖与心房颤动的关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高崇瀚;心房颤动的神经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侯允天;心房间传导通道作为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关键点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5 余锂镭;内源性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在心房颤动中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王春;氧应激状态与心房kv1.5通道表达及功能改变在心房颤动发生机制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杜新平;增龄与心房颤动关系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8 孙奇;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增龄相关性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单兆亮;山羊心房颤动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过程中电生理改变的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10 王曼;盐酸关附甲素在犬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及对豚鼠离体心房肌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琨鹏;房颤患者上游治疗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赵凤娟;乌头碱诱导的心房颤动对内皮素-1分泌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3 周贺民;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心房颤动能量代谢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4 张猛;MicroRNA-21对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及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张伶俐;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对心房颤动的影响:meta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6 张凯;同期射频消触改良迷宫Ⅲ术+心脏神经节丛消融术与单纯射频消触改良迷宫Ⅲ术治疗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心房颤动比较[D];山东大学;2015年

7 周鑫;心房颤动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8 印婷婷;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犬交感神经分布与功能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9 刘耀武;ZFHX3及CAV1基因变异与心房颤动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10 王为;阿替普酶于不同时间窗治疗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的疗效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单中心经验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49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